山西上党连氏始祖祠,连氏根祖地,距今已400多年,是全世界连氏族人惟一公认的连氏始祖祠。2009年4月6日,连战先生携夫人到此认祖祭祀。另据2010年5月2日《山西日报》报道:连战2010年5月1日在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的陪同下参观世博山西馆时,指着长治位置告诉大家,这里是他的“老家”。
上党连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清康熙三十四年作过维修,道光十年三月重修,并刻石碑嵌于祠堂西壁,碑文曰:“连族乃知氏源周鲁,系出伯禽矣”。近年来祠堂又进行了三次大的修缮,一直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
祠堂广场有戏楼一座,阔五楹;祠堂与戏楼中轴线上塑唐飞骑尉连简塑像;祠堂正面山门,高居二十八级台阶之上,显得十分壮观。拾阶而上,进入祠堂。正殿三间供奉连氏开宗始祖连称夫妇;东侧供奉唐代后连氏迁外开派祖30宗位,西侧供奉祖地一脉30宗位。东、西偏殿各一间,分别供奉忠肃公连南夫和刚烈公连楹;东、西厢房陈列连氏碑刻和族谱及相关活动资料。祠堂后院有献厅、东西厢房。整个建筑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勾栏画栋,保留了原有的风格。这一景观在上党地区绝无仅有。
连氏宗祠不仅具有姓氏文化研究的内涵,而且对于古建筑的研究也颇具历史价值。
中华连氏祖源系出鲁周公姬旦子孙后裔,连氏根祖在上党襄垣,开宗始祖为春秋时齐大夫连称,据专家考证,早期连氏发祥地为襄垣县纯孝乡桃树村,阳泽河、南丰沟、黄楼北、九庄分别为元代后连氏发祥地之一。襄垣连氏在族裔家族生活方面有着许多独特的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不断更新、完善,形成了连氏宗族独特的信仰、习俗。
连氏宗族信俗主要表现在婚嫁、生养、丧葬等方面,婚俗中表现为:结婚当天新郎必须戴上舅舅买的帽子,到女家不吃鸡肉。新娘出门时嫂嫂不能相送,衣服忌有口袋。和新郎、新娘属相相克的男女宾客和瘝寡之人不能进入新房。新郎、新娘临行前要“挖富贵”,结婚头一天要到祖坟去祭祀;生养方面表现为:请全福之人为新郎理发,为新娘开脸。入洞房后新人需吃两碗生“疙瘩汤”,借文生意。孩子生下由族中长者按辈词起名。
丧葬习俗表现为:初终入殓时,为死者换上预先特制的“送老衣”,件数为单,忌用皮、毛料。出殡之日,由连姓主丧人邀请两个不同姓氏的人,站立坟头,从背后手握“柳栽”,象征性地往上拔三下,寓意后世子孙发达之意。治丧期间,嫡亲孝子戴“抓髻帽”,其余孝子则戴“平顶帽”,出殡三日后,到坟茔祭奠。此后,过单七、百日,每逢一、三、五、七、九周年,孝子拜祭,九周年又称“完周年”,至此,丧葬礼仪全部结束。
连氏宗族信俗的传承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人们的价值认同、心理趋同和协助共事、团结互进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为谱牒文化研究提供珍贵的实物例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