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斗跑驴,兴起于一百多年前的孙斗村,表演风格热闹、幽默、滑稽。
家住广饶县陈官乡孙斗村的孙奎山,是孙斗跑驴的第四代传人。据他介绍,孙斗跑驴最早起源于东营广饶县陈官乡孙斗村,自清光绪初年流传至今,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
光绪初年,乐安县(今广饶县)北部农家有饲养驴作为家畜的习惯,驴是当地百姓最主要的生产、交通工具。当地以驴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人们画驴、唱驴、表演骑驴。
随着时间的推移,跑驴成为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村最热闹的社火活动。清朝末年,孙斗跑驴第一代传人孙梦龄大胆创新,把流传于当地的民间小调融入到骑驴、赶驴人的动作、语言、表情中,有说有唱有舞,诙谐风趣,形成了孙斗跑驴这一独特的舞蹈。
孙斗跑驴一般都是表现一对农村新婚夫妻在回娘家的路上,过沟、爬坡、驴惊、抢救等经过,有说有舞,诙谐风趣。
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孙斗村的村民们还通过跑驴这种表演形式,宣传抗战,鼓舞群众。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跑驴队伍还经常参加县里的秧歌调演,培养了一部分跑驴艺人。
孙斗跑驴表演风格热闹、幽默、滑稽。跑驴中的驴形道具用竹、纸、布扎成前后两截,下面用布围住,色状为黑白两色。跑驴大多为双人表演,一人扮骑驴妇女,把驴形道具系在腰间,上身做骑驴状,以腰为中心,左右小晃身,下身用颤抖的小步蹭动,模拟驴的跑、颠、跳、踢、惊、犟等动作和神态。演员上下身动作的强弱、大小、高低要相呼应,并与另一扮演赶驴的人相配合。赶驴人的赶、拉、牵、撵等动作主要表现一种憨厚、质朴的形象,表演夸张、活泼、风趣、诙谐。跑驴一般都是表现一对农村新婚夫妻在回娘家的路上,过沟、爬坡、驴惊、抢救等经过,有说有舞,诙谐风趣。跑驴主要伴奏乐器有唢呐、小鼓、大钹和小钹等,烘托表演的气氛和节奏。
近年来,孙斗村的跑驴队员们一有空就凑到一起,研究跑驴表演的一招一式。他们在原有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由原来的一骑一赶的单驴,发展到现在的对驴和驴队。对驴是由两个骑驴者衣着一红一绿,二人轮番上场表演,女演员架驴云步上场,勒驴嚼口亮相,一勒一抖,犹如真驴登场,毛驴栩栩如生。赶驴者挥鞭赶驴,驴着鞭抖膀,时而弹蹄尥蹶,时而撒欢窜跳,场面十分活跃。而驴队则是由多对驴组成,统一做勒嚼、挥鞭、踢腿等动作,驴群与赶驴者组成了一个壮观的舞蹈群体,气势宏大,摄人魂魄。
孙斗跑驴是黄河流域比较完整、具有典型民间艺术形式的杰出代表,其重要价值体现在:
一、文化价值:孙斗跑驴是鲁北地区较为典型的民间舞蹈文化,它既体现了本地的文化特色,也反映了文化交融的历史脉博。跑驴作为民间艺人传承的民间舞蹈文化所蕴储的文化空间、历史遗存、民间民俗文化的构成,对黄河流域和鲁北文化的产生、发展以及研究无疑是难得的宝贵财富。
二、社会价值:跑驴是一种喜庆的象征,对于弘扬民俗文化、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实用价值:在地区经济建设中,能树立区域形象,打造文化品牌。
孙斗跑驴于2010年8月被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12月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进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