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山东惠民东路梆子

晨昏2023-09-25

山东惠民东路梆子

惠民县东路梆子戏,原名梆子腔,也叫山东吼,是古老剧种之一,它的历史悠久,演出场面较大,流行区域较广,被群众称为“大戏”。

据有关史料记载和多方面的调查,东路梆子的历史已有三百多年,在明末清初时,山西省同州梆子的流散艺人,随商船沿黄河来山东谋生,到处演唱和传授同州梆子(即梆子腔)。公元1628年传入惠民县,这种腔调和演唱形式随之在惠民县逐渐兴起、流行和发展起来。后来经过艺人们的加工、创造和受当地方言、民间戏曲的影响,这种同州梆子无论在念白、唱腔、表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当时,这种变化了的同州梆子,都称梆子腔。可是横笛梆子(即现在的河北梆子)也称梆子腔,这两种梆子还经常同台演出,为了区别这两种梆子,同州梆子被称为东路梆子(因其多流行于济南以东和东北),横笛梆子被称为西路梆子(因其多流行于济南以西和西北)。

到清代嘉庆年间,惠民县大湾老艺人张广成、张久成等人,把它进一步发展起来,盛极一时,整个渤海区,无论是买卖会还是神社会,只要唱戏,都愿唱东路梆子戏。东路梆子日渐受到群众欢迎,其流行区域不断扩大,到清末,山东大部,河北南部以及京津地区,以周康、周买子、贾兴、连拐子为代表的东路梆子戏,就很出名了。当时在惠民、章丘、商河、乐陵一带,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情愿砸了面缸,也要看周康;周康演关公,三天不上工”。

东路梆子的唱腔形式属于“板腔体”,它的板式很多,可分为下列几种:大一板及大慢板,二板(也叫慢二版)、三板、四板、尖板及导板、小导板、一句一打、三泣板、哭腔。除此主要板式外,还有很多曲调如:乱弹、昆腔、柳腔、娃娃腔、滑溜腔、戳腔、磨古噜油子、倒拉车,叫板等二十多种唱腔。同时,还在唱腔加入了合唱、伴唱和对唱等。

东路梆子的曲牌有数十种,主要唢呐牌子有:大开门、小开门、水龙吟、点降唇、大泣颜回、起营、唢呐皮、滴溜子、慢中紧、紧中慢、到春来、寄生草、一枝花、粉蝶子、五马将令水等;弦乐牌子曲有:大开门、小开门、八板、海青歌、花梆子、哭皇天、万年欢、工尺上、柳摇金、八岔、傍妆台、回回曲等。

东路梆子的行当齐全,服装严格,坚持宁穿破不穿错的原则,脸谱正规大方。东路梆子表演粗犷、逼真,很讲究运用“绝活”,如纱帽功、甩发功、髯口功、踢鞋功、台步功等。

近年,在惠民县、沾化县、乐陵等县的村子里仍有演出,以惠民为例,辛店乡前牛村、姜楼镇小宋村最具有代表性,尤其小宋村最近几年演出活跃,并成立了东路梆子剧团。

东路梆子长期的发展中,对于培养民族情感、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近年对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重大的促进作用。东路梆子与其他民间艺术共同构成了该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它的挖掘和保护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和目的,对于研究今后它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东路梆子”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首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