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河南林州古道古庙盘山村

晓山君2023-04-28

河南林州古道古庙盘山村

盘山村位于林州市任村镇东北隅,西临露水河,北依漳水,三面环山。

盘山村原名孤山村,后因村庄建在一缓坡磻石之上,且村周山环岭绕,即更名为磻山村。因“磻”“盘”谐音,且“盘”字常用,故时而有人写作“盘山村”。直至明清时代,才渐次改为“盘山村”。

盘山村是方圆数十公里内,距盘阳村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最近的一块临河台地村。真正移村现址始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山西省洪洞人彭竭承迁徙至孤山村,成为今日盘山彭姓人的始迁祖。明成祖永乐十年(1412)后,岳贵由山西省平顺县东庄村移民至孤山村,成为今日盘山岳姓人的始迁祖 。自北宋起,盘山古道就已成为由豫至冀的大路之一。昔年从汴京去北京,过彰德,穿林邑,盘山古道是必经之路。于此可知它的悠久历史和非同寻常。

盘山古道宽约2米,每当下雨时,雨水就顺着古道中间仅尺余且带沿的石砌小道,自东蜿蜒曲折向西流淌。部分水流向村中后来建成的四个蓄水池,供人畜饮(使)用。铺路石皆取自本村南山,经粗略加工后用于村庄的道路砌筑,厚20—30厘米的用以建台阶,厚10—15厘米、宽80厘米者当街心排水道基石。用此街石砌成的古道主要有三条:村中心线的一条长约500米,宽3米,路中心的甬道已磨得极为光滑;中心线往北的一条建于民国年间,砌在该村彭山秀家北屋西山墙外,墙上有一段刻石“民国二十五年(1936)正月十九日开工,□□开铺路”。

河南林州古道古庙盘山村

旧社会及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户个人的住房都是在自家房基地上进行建筑。他们劈坡垒岸,因地就势,一般只能盖3间主房,另造两间厢房。能盖5间的户不多。只有极个别富户才建得起“五裹三”的独家大院,现全村仅存明代建筑5个,清代大院3个,其余稍大的则为一院多户者。民房大部是一层的,顶多起个屋楼,一层房加荆笆棚,顶棚上面朝院内的墙上开二三尺见方的小窗,不可住人,只能放物。

1985年,全村实施村庄规划后,村民个人住宅几乎全为一主二厢的独家院。这种两层新式楼房为砖混结构,钢筋水泥预制顶,一般还在二楼上建木步架并覆瓦,为二楼隔热防冷、防雨雪,使其与一楼同样可作优良的住房。隔冷热雨雪的一层还可以存放物品。也有少数新式楼未建瓦顶,是为了方便晾晒农林产品。

盘山村古建筑最有名的为“龙王庙”,因位于村庄上部,俗称“上庙”。距村委会大院500米。全庙主要由龙神殿(大堂殿)、苍龙奶奶殿(二堂殿)、娲皇圣母殿(东殿,又名“广生堂”)、疙瘩神殿(西殿)、灵官殿、戏楼、厨屋等部分组成。龙神殿始建年代不详。坐北面南,殿基坐落在由青石砌成的台基上。台正立面上刻着二方连续卷云纹。台高0.6米,正中有三级踏跺,两边置垂带。面阔3间(9.4米),进深1间(4.2米)。台基上有檐廊,檐柱四根,檐廊宽1.3米。单檐硬山顶绿色琉璃瓦脊顶。石砌山墙、后墙,廊后前墙灰缝青砖砌筑。中间辟二板门,两侧各开一扳棂窗。雕梁画栋,熠熠生辉。方椽笆砖,青砖铺地。

苍龙奶奶殿(二堂殿)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034),“甲戌筹建,丙子竣工”。位于大殿正西,与大殿坐落在同一个石基台上,台前正中有踏跺三级,两侧砌垂带。面阔3间(6.85米),进深1间(4.2米),台基上有檐廊宽1.3米。单檐硬山顶绿色琉璃瓦盖顶。此殿东山墙与龙神殿西山墙相隔40厘米,前檐廊界墙上留有小门连通两殿。石砌山墙、后墙。二堂殿与大堂殿相似,唯比大堂殿脊低20厘米。

河南林州古道古庙盘山村

娲皇圣母殿(东殿)始建年代不详,有现存碑刻记载,为清嘉庆元年(1796)和宣统二年(1910)两次重修。位于大堂殿东南,青石台基高0.3米,其檐柱位置比大堂殿山墙东移约2米。东殿面阔3间(7.6米),进深1间(3.68米),檐廊宽1.2米。石砌山墙、后墙,廊下前墙用灰缝青砖砌筑,硬山顶灰色筒瓦盖顶。

疙瘩神殿(西殿)始建年代不详,距碑刻记载,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和民国元年(1012)两次重修。位于二堂殿正南3米,全殿坐落在0.3米高的的青石砌的台基上。面阔3间(7.6米),进深1间(3.68米),基台上檐廊宽1.2米。石砌山墙、后墙,檐廊后前墙灰缝青砖砌筑,硬山顶灰色筒瓦盖顶。

灵官殿,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农历五月九日,同治十二年(1873)五月重修。位于东殿正南1米,大门之东北。全殿坐落在1.2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面阔1间,进深1间。

戏楼始建年代不详。楼台与龙神殿相对,间距12米。舞台全用青石砌成,台基高1.3米,长6.6米,台基东西部各有一5级踏跺,由此可从墙柱间进出舞台。戏楼坐落在舞台之上,山墙与后墙全与台齐。面阔3间(6.6米),檐柱两根,进深2间(6.8米),两山墙均为青石砌筑,后墙下部青石砌就,上部续以红砖,单檐硬山顶灰色筒瓦顶。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