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湾是一座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古村落,村里民居大多挂着写有“萧江”字样的灯笼。原来,江湾的江姓系西汉开国宰相萧何的后裔,唐末僖宗宰相萧遘因朱温篡唐蒙难,其子萧祯隐居安徽歙县篁墩指江为姓,后其第八世孙江敌于北宋元丰年间始迁婺源江湾,子孙繁衍成巨族。自唐以来,江湾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水陆交通要塞,成为婺源东大门。
这里山水环绕,风光旖旎,物产丰富,文凡鼎盛。绿茶、雪梨久负盛名。还孕育出了清代经学家、 音韵学家江永,明代隆庆年间户部侍郎江一麟,清末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村人著述多达88种,任七品以上仕宦者有25人,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代表。村中至今还较完好地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筑,还有东和门、水坝井等公共建筑物,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
江湾原名云湾,位于婺源县城东20公里,始建于唐朝初年,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在萧江氏到来的300年前,已有腾、叶、鲍、戴、程等家族在此定居,自从萧江氏迁入之后,家族兴旺逐渐成村中大族,于是“云湾”改名“江湾”。
走过村前莲花池曲桥回廊,但见掩映在翠绿中的西安门透着古朴苍凉,入内是一大片石板广场。右侧是村中的大戏台,而左侧就是著名的婺源古代四大古建之首--萧江宗祠。
萧江宗祠又名永思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1924年重建,“文革”期间被拆毁,2003年三度重建。萧江宗祠曾被誉为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宗祠以其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广、雕刻精美、人文丰富,尽显王室气派。其建筑材料考究也为国内罕见。
据资料介绍,萧江宗祠历史上很有名气,被称为江南祠堂中“最好的一座”,也是婺源四大古建筑之首。原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六年,毁于清末的太平天国战争。民国时1924年重建,又被毁于文革中,2003年再重建。网上没有查到民国版祠堂的影像,不敢确认如今的祠堂与当年的是否一致,推测应该是规模更大了。
祠堂的格局并不复杂,典型徽派建筑的白墙黛瓦,飞檐斗拱间,巨大的梁柱,由精美木雕进行装饰。其中用了很多“龙”的元素。站在祠堂大殿内,一种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感觉。
祠堂供奉的是江姓家族的直系祖先,大堂中央供桌上的灵牌有三位。这里面就有着“萧江”的历史故事,所以也叫“永思堂”。
宗祠正对着江湾商业大街,高大牌楼蔚为大观。江湾文风鼎盛、群贤辈出,由宋至清孕育出状元、进士、仕宦38人;又有文人学士19人,传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1卷列入《四库全书》,江湾不仅是历史瑰宝,还是名符其实的“徽州书乡”。
江湾古村的徽派建筑三雕(木雕、砖雕、石雕)与歙砚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江湾)豆腐架”入选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积淀使这里平添文化风采,岁月浓墨使这里长留厚重深长的古韵遗芳。
江湾的建筑布局卓具特色,一街六巷,纵横交错,新旧有序,千年延展,不乱方阵。且每条巷道各有个性,不见雷同,古朴优雅,自成一景。江湾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清同治年间户部主事江桂高的敦崇堂,清末民初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的三省堂,还有滕家老屋、古私塾德庆堂、富商江仁庆古宅、培心堂、“一府六院”遗址等古建,以及多处古井、古亭、古桥,彰显着古徽州文化神韵。
这座建于清朝末期民居加私塾式的徽派建筑现为“江永纪念馆”,故居的主人江永(1681-1762)系清朝经学家、音韵学家和皖派经学创始人。其一生蛰居乡里,以教书为业,著有大量治学著作。精通中西历算和“三礼”,尤精通音律声韵,学术成就颇丰,被《四库全书》收录的著作达27部之多。
江湾老街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韵,街面不宽,递次排列着几幢老店铺,有的店门还是一块块拼起的木板排门,店堂里老柜台、老货架让人感受到江湾明清时期的商业气息。如今村里许多民居被改为民宿接待四方游客。
新修缮的南关亭典雅大气,是村民们避雨、纳凉和谈天说地的好去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江湾邮局依然保持着原貌,如今邮局不仅照常营业,还摆放了许多老物件,让人心绪回溯到当年的时光。村里的婺源民俗博物馆,陈列着大量蕴含徽州文化的老古董和珍贵历史文字图片资料。
江湾人还引以为傲的是后龙山,他们把本族“人丁兴旺、英贤辈出”归功于后龙山龙脉好。自古以来,江湾人不准任何人动后龙山上一草一木,古有“杀子封山”的典故。因此,山体植被保护得十分完好。走进后龙山,犹如走进原始森林,满山古木,遮天蔽日,给依山而建的江湾古村增添了不少神韵。
登后龙山俯瞰,江湾古村正中的巷道,竟构成一个硕大的“安”字。村中保存尚好的御史府宅、中宪第等明清时期官邸点缀在小巷之间,构成了徽州山村的独特风貌和风水布局。
江湾风景区钟灵毓秀,为展示婺源的文化特色,景区新建百工坊、鼓吹堂、公社食堂等景点,让游客体验旧时手工艺匠人的传统技艺,观赏徽剧、婺源民歌等传统剧目,在寻古中得到传统文化洗礼。
相传,远望江湾村为龙形,各祠堂屋脊均塑有龙舟。其说法是:“龙”自金紫山(亦为英城之“龙脉”)来,自村西南十数公里蜿蜒朝江而趋,至村后三公里处,衍为狮头山,再至村庄坐落处,是为“龙穴”(阳宅)。故其村作龙形,而屋脊塑以龙舟;村头有一黄泥土路,北延400米而至周姓井水景。该路长年人踏牛踩而光滑硬实如故,被视为“船链”。
在江湾村,能明显看到两种不同建筑风格的房屋,且分立在村中两旁。据谭伟持介绍,靠近村庄南面的多为以前的“旧房”,而另一边则是近年新建的水泥钢筋房。
走近这些“旧房”,一阵“古风”扑面而来。据称,这些民居落成在明初至清中叶间,可视为明清聚族而居型民居建筑群。其格局多以祠堂为主体,民居向两侧及后方延伸。前后均有鱼塘,两侧民居与祠堂垂直而建,杠(栋)与杠相勾连而构成巷。巷与巷相通,曲折迂回,可不出村而走遍全村各家各户。巷与巷连接处,杠与杠连接处均筑墙相衔而留以门户,是为“廊”,俗称“廊仔”。村前至鱼塘间宽达10余米,以石灰石之大片石铺就,称“门口坪”。巷中或以片石、或以鹅卵石铺垫。巷中两侧设石阶,称“檐阶”。巷中民居单间排列;房间呈长方形,长8米,宽3.5米,共计26.4平方。房门靠左开,取“青龙”之意。在这些旧房之间徘徊,着实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一时竟忘了自己身在何时何处。尽管这些房屋由于年代久远,有些还破败倒塌,墙角杂草丛生,大部分无人居住,但透过这些斑驳的墙面,仍能感受到几百年前江湾村民通过双手勤劳建筑家园的美好。
值得一提的是,江湾村人素有习武传统,故周围乡村视为豪雄,即使是解放前落草山寇,也未敢招惹,全都善以结交。
据史书记载,该村历代都有“教打师”,获“教打师”职位者,都曾经亲抵福建“南少林”习武数载,个个武艺精通。以前,男丁长至六七岁,均须在“破学”习文之时,到祠堂接受武术基本功训练。此风只在“文革”间中辍十余载,前后数百年,未曾稍弱。故凡村中男丁,无论在家还是外出者,都至少会一套洪拳,最不济也会几招“散手”。
如今,江湾村的习武之风仍然浓厚,代代相传。习武一方面能强身健体,另一方面还能发扬祖辈留下来的传统武术,值得好好传承下去。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