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黑龙江林口“八女投江”殉难地(2)

繁华卷2023-06-22

八女投江弹尽殉国山河恸

时间定格在1938年10月20日凌晨,在东北,已经是冷秋了。八个年轻的女孩子,手挽手,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冰冷的乌斯浑河。她们的生命停止在这一历史瞬间。此前,她们有着各自的人生轨迹,战争,将这八名女战士集结到一起。林口县原政协主席于春芳2002年退休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对八女投江做了史实考证,记者结合于春芳的考证和抗联老战士徐云卿的《抗联回忆录》,还原了八位女杰的英勇事迹。

不爱红装爱武装

1937年的夏天,抗日联军第五军的部队正在刁翎五道河一带活动,省委秘书处的同志领着一个女同志介绍给战士们:“这是新给你们调来的文化教员冷云同志。”战士们听说来了文化教员,正高兴的时候,忽然听到飞机的声音,接着四面响起了枪声和炸弹的爆炸声,冷云就这样和大家一起投入了战斗。冷云,原名郑香芝,1915年出生在桦川县悦来镇的一个贫农家庭。1931年,她考入桦川县师范学校,立志为民报国,改名郑志民。1934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5年,被分配到桦川县悦来镇南门里国民优级学校担任教员,以教员的身份为掩护,开始从事秘密地下工作。加入抗联队伍后,冷云负责给部队编印宣传材料,负责密营内的文化学习。每天傍晚,她都拿着自己编的课本给战士们上课。大家坐在山坡上,她站在中间讲解,用烧焦的树枝当笔,在剥掉皮的树干上写字。后来,她被任命为小队长、指导员。

1936年夏天的一个夜晚,抗日联军第五军的部队来到一个柳树成荫的村庄——柳树河子村。妇女团的王玉环队长和徐云卿、陈玉华两位女战士住进了杨贵珍的婆家。“大眼睛、白白净净、头上插一朵戴孝的白花”这是16岁的杨贵珍给她们的第一印象。原来,杨贵珍的丈夫刚刚去世,用四五担苞米把她换来的婆婆正打算再卖掉她把苞米换回来。

徐云卿紧紧握着杨贵珍的手:“别怕,你跟我们走,上咱抗联妇女团吧。”杨贵珍的大眼睛闪现出从未有过的光芒。这年冬天,她脱下了破旧的衣服,穿上了军装。入伍后,杨贵珍先后在三道通、莲花泡江西、小锅盔山和四道河子沟里的密营被服厂、医院工作,有时随队下乡到群众中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并以其亲身苦难遭遇现身说法,启发乡亲们的阶级觉悟。1937年1月28日她参加了著名的大盘道伏击战,只身一人俘获一名日本兵。她说:“我当时就想抓鬼子,什么都忘记了。”1937年秋天,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王惠民是八女中最小的一个,1936年,受到时任抗联五军军部军需副官的父亲影响,11岁的小王加入了抗联的队伍,随五军女兵队活动。据徐云卿回忆,她是个天真活泼又非常坚强的小孩子,“记得有一年我们从敌人手里得来一个留声机,她两只眼睛瞪得溜溜圆,不转眼地看着。大伙哄她说,小王,里边有个小姑娘在唱,她围着留声机转来转去找,一会又要拆开来找,逗得大伙哈哈笑。”小王参军不久,她的爸爸就牺牲了。仇恨使这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变得更坚强了。“在部队里,大家都把她看成自己的小妹妹。行军时,抢着帮她背背包帮她扛枪,可她总是不让,总像个老战士的样子,跟着大家一样跋山涉水。”

根据于春芳的考证,安顺福1915年出生在穆棱市穆棱镇三岔村,于1934年加入抗联第四军,在被服厂工作,后任厂长。郭桂琴1922年出生在勃利县,于1936年因不堪亡国奴之苦,毅然剪掉发辫加入抗联五军。胡秀芝1918年出生在林口县刁翎镇马蹄村,参军时间不详,是部队里的神枪手,因作战机智勇敢受到周保中的表扬。黄桂清1918年出生在林口县刁翎镇四合村,全家积极参加抗日。李凤善1918年出生在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镇,参军时间不详。1938年7月,八位女战士共同加入了西征的队伍。

咆哮的乌斯浑河

据于春芳介绍,到1938年9月末,抗联四军、五军在楼山镇战斗后继续随军西征的二十余名女战士,仅仅幸存以冷云指导员为首的八名同志。她们跟从幸存的百余人的队伍,回师刁翎。

10月8日,正是中秋节,部队来到了杨贵珍的家乡东柳树河子,群众杀了一头猪来招待抗联战士。据徐云卿回忆,当年杨贵珍离开家乡参军的时候,乡亲们送了她很远,期待她打了胜仗回来。没想到的是,这次回乡竟是最后一次。

19日这天,队伍来到了乌斯浑河岸边,由于秋雨连绵,河水暴涨,队伍只好露营在谷地之中。当天夜里,由于特务告密,刁翎日寇驻军纠集了一千多人的讨伐队潜伏在抗联队伍周围。

据抗联战士金世峰回忆,20日拂晓,抗联队伍整装待发,部队领导派会泅水的金世峰参谋带领八位女战士先行过河。但湍急的乌斯浑河河水继续上涨,无法判断河道口的位置,金世峰决定先下河探路,当他游到一半的时候,枪炮声大作,日伪军开始了猛烈地攻击。

在这突如其来的恶战中,抗联的指战员们边打边向西边的柞木岗密林方向撤退,但为时已晚,他们被敌人紧紧咬住难以脱身。此时八名女战士正隐蔽在河的岸边。她们所在的地点正是吸引敌人掩护大部队安全转移的好位置。八位女战士不顾个人安危,向敌人射出一排排仇恨的子弹。敌人背后遭到猛然袭击,他们不知虚实,不知道河边有多少抗联战士,觉得腹背受敌太危险,于是调整部署,分兵向河边扑来。

由于冷云等“八女”的果敢杀敌行动,吸引了敌人的火力,分散了敌人的兵力,给战友创造了突出重围的有利条件,战友们趁敌人调整部署分散兵力的混乱之际迅速冲出包围,很快摆脱了敌人的追击,潜入密林,保存了实力。

然而,八位女战士在与敌人几番激战之后,弹药已经打光了。她们面前是蝗虫般的日伪军,背后是哗哗奔腾的河水。大义凛然的八位女战士手拉着手一步步走入了冰冷了乌斯浑河,“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敌人的炮弹还在追击,八位正值芳龄的女孩子已被淹没在乌斯浑河的滚滚波涛中。

“应有烈女标芳”

据抗联老战士胡真一回忆,后来,柴世荣军长下令部队沿乌斯浑河两岸向下游寻找八女遗体。他们在乌斯浑河河谷的柳毛中,找到了冷云、王惠民等五位烈士遗体。战友们将五位烈士的遗体埋葬在乌斯浑河岸边。1938年11月4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听到汇报后,在日记中悲愤地写道:“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1982年,林口县在八女殉国处建起了八女投江烈士纪念碑,碑文正面铭刻着时任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同志的题词“八女英魂光照千秋”;1988年,牡丹江市在江滨公园建起由邓颖超题词“八女投江”的群雕像。

77年来,八女投江的故事不断被拍成电影、电视剧,改编成舞蹈、舞台剧,八位女战士的英雄事迹以各种方式在广泛流传,她们舍己为人、舍生取义的精神将永载史册!(记者贾晶)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