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地处皖南山区,以高山丘陵为主,率水和横江分别于县境南、北部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大大小小的河流交织于崇山峻岭之间。勤劳智慧的先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座座造型精巧的石拱桥沧桑、宁静,横跨在山水之间,连接着村落田园,千百年来一直服务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它们所承载的历史与故事更是灿若繁星、深沉而厚重。
位于县城西门外的夹溪桥,桥长189米,宽6.6米,是本县最大的一座古石拱桥。
据记载,明嘉靖四年(1525年)休宁知县李升举荐邑人程一募建。建桥之初,民工深挖桥基,曾于第三个桥基下挖出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石砌千秋桥,李侯万古标;夹溪连内翰,西北出翰林。”四句诗。
嘉靖六年(1527年)桥成后,桥正中建亭,以石碑诗意额“千秋”二字,故又名千秋桥。
桥为10墩11孔石拱结构,桥墩船形,桥面铺青石板,两边石栏高近1米,桥上有亭、庙、坊等,古朴雄伟,明崇祯元年(1628年)重修,民国23年(1934年)拆除桥上亭、庙坊等建筑物。
清代、民国年间及近现代曾多次修缮。
位于万安镇古城岩东隅万寿山下,10墩11孔,长180米,宽6.4米位列次席;登封桥8墩9孔,长148米,宽8米;蔚林桥8墩9孔,长140米,宽6.4米,分列三、四位。
淙潭桥位于蓝田镇磻村,2墩3孔石拱廊桥,其中间孔大,两侧孔小,全长42米,宽7米,高7.8米,桥面由鹅卵石铺成,间以青石板,桥额处青石碑刻“淙潭桥”三个大字,及“大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等。
桥上建砖木结构凉亭,上游一侧有美人靠,也是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石拱廊桥。
位于渭桥乡的御桥,横跨于紫溪河上。是现今休宁境内仅存唯一一座双孔石拱桥,相传是康熙皇帝御批特许建造的,故特称此桥为“御桥”。因当地方言“御”、“渭”同音,后改名称“渭桥”,渭桥乡的地名也由此得来。
修建公路时,拆除古桥的分水尖,以原桥形制在上游一侧加宽桥身。
综合桥的长、宽、高及附属建筑,位于岭南乡三溪村水口的云溪桥,可称是休宁境内最大的单孔石拱桥,桥身长18.5米,宽4.9米,高12.5米。据记载始建于明代,仍“姿若虹霓,固如磐石。”桥上建廊亭,有葫芦状尖顶(近年重修)。又称三源桥,三溪桥。
除此之外,休宁境内长度约20米左右的单孔石拱桥还有官桥、富胃桥、凰腾桥、北山桥、大济桥、普济桥、翠碧桥、廻澜桥、吲江桥、三宝桥等。
齐云山镇岩脚村,步行登齐云山起点处的南溪桥,据记载建于明初。桥长仅3.2米,宽2.7米,应是最小的单孔石拱桥。还有如建于“光绪八年”的同芳桥,桥长5米,宽1.8米;即将被月潭水库淹没的寿安桥,长4米,宽3米,都是体量较小的石拱桥,桥体虽小却也精巧。
建于“大明景泰四年(1453)”的富寿桥,距今已有565年历史,是迄今休宁境内已知尚存最为古老的石拱桥。桥长7.8米,宽3.6米,桥石规整,拱圈两侧弧形券脸石,保存基本完好。
车坑桥,建于明“嘉靖壬辰(1532)年”,永镇桥,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也是较为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长生桥位于五城镇境内,“茶婺古道”的崇山峻岭之巅,横跨“七菜坑”(土名)绝壁之上,四周古木参天,遮云蔽日,常年气候湿润,桥长10米,宽3.6米,高5.7米。不同于绝大多数的古桥建在村舍阡陌之间,长生桥成了休宁境内海拔最高的石拱桥。
位于齐云山太素宫二进殿门前单孔石拱桥——迎仙桥,跨于虚危池上。长7.8米,宽4米。据记载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桥两侧有雕花石栏。
荟源桥和萃源桥,位于溪口镇祖源村水口。此处两山对峙,狮象把门,溪水绕过距今一棵约800年的红豆杉,折弯处建有两座石桥,即荟源桥和萃源桥,村口古桥旁古树名木众多,古桥古道保存完好。两桥桥身相连呈“心”型。其中荟源桥长8米,宽3.9米,萃源桥长7.5米,宽6.4米,“乾隆戌辰五年造”(1778)。
不同于荟源桥和萃源桥同跨一弯河水,仁王桥和接济桥这两座单体拱桥成直角相连,却分别跨于两条溪涧之上。其中接济桥建于明嘉靖年间,仁王桥的桥碑石却不在了,建于何时无从考证。
桥碑石上镌刻桥名的字体,虽真草隶楷纂五花八门,一般同一座桥采用其中的某一字体,唯独“嘉庆丙子(1816年)”建造的福缘桥,福、缘、桥三字分别以楷、行、隶三种不同字体刻写。
桥碑石大多呈长条形,也有少量近似于正方形,刻写桥名的文字一般呈横向排列,唯“雍正四年(1726)”建造的仰题桥,桥碑石是竖条形,“仰题桥”三字纵向排列。
休宁境内的古代石拱桥,桥名中使用“源”字的最多,有福源、广源、成源、富源、聚源、濬源、源聚、荟源、萃源、东源、西源、鹏源等共有12座;“济”字有10座,“永”字9座,其他还有“寿”、“秀”、“万”、“福”等。
五城镇、商山镇和鹤城乡分别有一座石拱桥取名为永安桥;县内登封桥、通济桥和广济桥也各有两座。
已知休宁县溪口镇的石拱桥为最多,近30座。其次是齐云山镇和蓝田镇也都超过20座。山斗乡和岭南乡虽然地域面积不大,但因为新岭的“十里九曲桥”和塔岭古道上的多座古桥,也是古石拱桥较多的乡镇之一。
富来桥位于休宁万安镇,始建于清代,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桥全长13.1米,宽5.4米,高7米,孔跨8.5米。桥两端各有11步台阶,桥面呈“弓”形,全部由红砂石铺就。2012年7月被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履安桥位于休宁县板桥乡境内,该桥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近丈宽,半圆拱型,拱顶两侧分别刻有“履安桥”、“浙水灵源”。当年婺源人经浙岭后,在此顺流而下,走水路可直达杭州,贩运山货,经商求学,“履安”之名恰如其分。
三益桥位于休宁县汪村镇田里村水口,建于清代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甲辰春月。史载“三益桥”上游的田里、岭脚、石屋坑三村人都是一山之隔的朱子桑梓之邦婺源县人翻山越岭迁徙而来,婺源先祖筹资兴建此桥并为其取名“三益桥”的初衷,就是劝诫远徙他乡的三村人“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断”,希望他们精诚团结、安乐和美,算是给“出嫁女”备的一份嫁妆吧。
许多古桥因为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已不知其名,依然横亘于青山碧水间,如一丛丛素雅的山花恣意开放。
阿拉伯人相信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是通过慷慨地送礼建立和提高的。他们通过别人的评说来判断自己的行为。赠送者如果使阿拉伯人增强了自信心肯定送了件好礼品。为了业务能顺利进行,互赠礼品是非常重要的。莱麦丹月—伊...
我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一,世界遗产一般都会成为当地知名的旅游景点,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不过在东北的吉林有一处世界遗产却名气不大,没多少游客。吉林集安的高句丽王陵,于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
五指山是海南第一高山,是海南岛的象征,也是我国名山之一,被国际旅游组织列为A级旅游点。该山位于海南岛中部,峰峦起伏成锯齿状,形似五指,故得名。五指山区遍布热带原始森林,层层叠叠,逶迤不尽。海南主要的江...
博白县位于广西东南端, 人口150多万,被称为“客家第一大县”。博白客家人,大多是唐末清初时期从诿闽粤三角联结区迁徙来的,他们操着独特的与其他汉族支系不同的客家方言,保留祖先独特的风俗习惯,在博白这片...
陈翼叔墓位于巍山县庙街镇盟石村东三公里处的盟石河南面的山坡上。这里山环水抱,环境清幽,陈翼叔生前在此建是何庵作其归隐之地。墓地多有天然大石,因墓室凿在长11米、宽7米、高2.8米的巨石之上,且墓室即以...
尼日利亚伊博人对“柯拉果”极为崇拜。他们把“柯拉果”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启发良心的“种果”。因此,每当遇到纠纷时,伊博人总要摆出柯拉果,由受人尊敬的长者执刀将其切成小块分给当事人。人们一旦吃...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2月中旬发布了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挪威得分最高,排名第一,被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国家。本站()为你分享全球最宜居国家排行榜具体排行。人类发展指...
近日,根据英国媒体BBC的报道,目前世界上最胖的女人艾提因心脏和肾衰竭去世了。可以说是活活胖死的,这些病症都是由于她的超级体重给身体带来的巨大负担造成的。她的最大体重曾达到了整整1000斤,也就是半吨...
红崖大峡谷属太行山系,景区位于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南端,晋中市灵石县马和乡境内,西距灵石县城20公里,与介休绵山风景区和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灵石县王家大院仅6.5公里之遥,和千年古刹资寿寺有9公里之隔。峡谷...
乌孜别克族,分散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和北部,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和睦相处。乌孜别克族源于14世纪蒙古金帐汗国乌孜别克汗。15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居住在撤马尔罕、花刺子漠、安集延、布哈拉等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