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白观珠镇思源堂汪氏宗祠,位于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观珠镇西街观珠社区居委会的观珠镇中心小学(目前小学已经完全搬离)内,始建于公元1828年(清道光八年)。
废科举兴学校后,1913年起,该祠堂一度辟为小学,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为止。1998年,汪氏族人对该祠维修时翻新了瓦面。
2009年9月,电白县文化主管部门公布其为电白县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挖掘和保护汪氏宗祠其独特的历史、艺术价值,2012年,汪氏宗祠被评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汪氏宗祠门前,横额嵌有苍劲有力的“汪氏宗祠”四个字;大门两旁,联曰:鲁公世泽,越国家风。
该宗祠坐东朝西,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轴九开间,采用古代三进格局,建筑布局层次分明,给人一种匀称的美感。里面的空间宽敞,厅堂高大雄伟,雍容大方。在厅堂的两侧,匀称地分布着大小厢房,各有回廊通道,里面行走自如。各个天井使光线充足,空气流畅。该祠的门楣、门框、门墩、门槛以及支撑屋梁的柱子都是选用上等的石材精雕而成。推开汪氏宗祠的大门,游客会感受到一股古朴清香的气味。宗祠里面好像艺术的殿堂:建筑风格独特,古朴典雅,祠内壁上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该宗祠建筑中的梁架、斗拱、雀替等木构件都饰以精美绝伦的雕刻装饰,其刀法精细,技艺高超,生动传神,惟妙惟肖。许多舞台上的历史故事,被民间艺人搬上汪氏宗祠的栋梁上,这些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巧妙结合,处处寄寓着汪氏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憧憬。雕刻中既有以传说故事为题材的,也有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又有以祥禽瑞兽为题材的,又有以吉祥文字类为题材的。如:日月神、李世民东征、三羊开泰、龙凤、麒麟、花鸟、福禄寿等吉祥物为图案背景的雕刻品,均是采用优质的樟木为原料,樟木木质坚硬,带有独特的防虫气味,不轻易被虫蛀,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同时其纹理清晰,也是雕刻的上乘木材。栩栩如生的雕刻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走在汪氏宗祠,就如同步进一个艺术的殿堂一样,步步是景,处处是传说,令人目不暇接。另外还有优良的地下排水系统,经历了一百余年,从不堵塞,充分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观珠汪氏世代崇文尚武。据考,仅在清朝中末期,汪氏就出了不少武举人,其中有:清道光甲辰科举人汪元彬;清咸丰壬子科举人汪玉兰;清咸丰辛酉科举人汪玉麟等。其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少人还受过圣上赐封的褒奖。翻开浩若烟海的典籍,并结合《汪氏族谱》,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载有不少关于汪氏历朝受册封(赠)的史料记载。其中有:汪元椿封武功将军;汪润孙赠武功将军;汪玉麟受封为宣武都尉等等。更难得的是,汪氏至今还保存着两块分别是咸丰、同治年间受圣上册封的牌匾。
汪氏宗祠,是电白县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祠堂建筑,是一座典型的民间宗祠式艺术建筑古香古色的传统建筑,建于公元1828年,至今已经有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如今汪氏宗祠依然保存完好,与汪氏族人的精心维护密不可分。
汪氏宗祠保存最完好的当属墙上的雕刻作品。这些雕刻之所以保存得这么完好,后面还有一小段故事的,那就是在文革期间的“破四旧”运动中,汪氏族人为了保护好这些雕刻品,试图避开红卫兵的恶意破环,他们费尽心思,最后决定把一些黄泥浆抹上去,意图将这些雕刻层层掩盖,使它与普通墙体的外表一样,连宗祠内外的石柱也用石灰粉刷得通白,就这样巧妙地幸免于难,真是令人倍感欣慰。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汪氏族人才把屋梁上的雕刻品,小心翼翼地逐一清洗干净,之所以今天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木雕刻品依然是原始的雕刻品,其美轮美奂,光彩依然,历一百八十多年而不朽,更是弥足珍贵。由此可见,汪氏对宗祠、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是超乎常人的。
汪氏宗祠曾是一个培养文人学子的教育学堂。1913年,电白县第七区(今观珠)第一小学在此成立(今观珠镇中心小学),首任校长为汪穆棠。该学堂为国家、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著名学者、土壤学家谢申先生(已故),是从这里毕业出最早的一批学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谢申先生回乡省亲期间,第一时间到母校(即当时以汪氏宗祠为教学区的观珠镇中心小学)参拜、缅怀当年的启蒙恩师,追忆当年求学时的难忘情景,并呼吁社会各界:要好好保护先人遗留下的心血(注:即汪氏宗祠),因为这是历史长河、沧桑岁月的见证,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著名书法家、原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汪铭珊和原深圳市龙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深圳电白乡亲联谊会会长廖寿伦以及中共电白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梁小江等领导,均在这里留下童年求知时期难忘的时光。二十世纪末汪铭珊主任回乡省亲期间亲笔为祠堂题字于中进思贤堂;己丑年春,梁小江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叙旧,期间题七言绝句,诗曰“风尘岁月锁深堂,归燕新栖玳瑁梁。最是春回伤景处,檐红依旧掩书窗。”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新的中心小学教学大楼落成后,汪氏宗祠才退出了办学的历史舞台。尽管如此,汪氏宗祠内至今却仍然可以见到许多当时办学的设施。由此可见,汪氏世代对文化教育的追求与向往,使汪氏宗祠更加充满文化魅力。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