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县狮舞是沧州市沧县的一种传统民俗舞蹈,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历史典籍记载,沧县狮舞最早起源于汉朝,明朝时已广泛流传。沧州狮舞以同乐会形式存在,早年多在庙会和春节民间花会时活动。
沧县的狮子舞素以火爆、热烈、凶顽、技多、逼真、英姿而著称。狮子头以纸浆粘制而成。有的狮子头下巴可活动,舞狮人在狮头内控制能完成张口咬球、打哈欠等动作;有的狮子用铁片制成眼皮,能完成睁、闭眼动作。无论何种类型,狮子头都是锯齿獠牙,两目圆瞪,血盆大口,鲜红长舌头耷拉口外,一副凶猛之相。狮身用麻编制,将麻染成红绿黄三色,用绳线贯穿其中,固定于黄披布上。狮背上有一弹簧上连大绒球,狮子走动时绒球颤动不止。尾部用麻制上翘。狮子头上还安有串铃及彩绸。狮子队一般有大狮子2-3头,小狮1-2头。大狮由两人扮,一人手持狮头,狮子颈部毛下披,另一人弓腰紧抓前者腰部,将狮身麻披缚搭在背上。狮的腿脚由演员的腿脚附以绒麻扮成。小狮一人扮,头顶狮头,身披狮皮毛,手足着地。
狮子舞的舞姿颇为丰富,多是模拟狮虎的动作并加以艺术加工。主要有三摆头、滚绣球、上高桌(八仙桌叠放5-6米高,狮子在上面登攀跳跃)、越障碍(场中放八仙桌,在引狮人的逗引下窜跳桌子)、饿虎扑食、狮子直立(舞狮头的演员双脚站于后面演员肩膀上舞动,极像狮子直立)、吞球、争球、咬架、打哈欠、挠痒痒、呈球等舞姿。狮子舞倍受群众喜爱,久演不衰。
沧县狮子舞的打击乐不同于外地,主要以快节奏见长,鼓点火爆热烈。1986年后,沧县狮舞在伟统表演的基础上与武术、杂技结合,并吸收南狮派系的部分特色,创新了各式高难度动作,打击乐节奏铿锵有力,奇波跌起,展示了火爆热烈、勇猛惊险、刚柔相济的威武气势。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
玉环是中国文旦之乡,文旦种植有上百年历史,该果营养丰富、清甜爽口、清肺润肠。玉环位于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玉环县是国家级文旦商品...
风车日的来源风车日是荷兰的民间传统节日。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举行。荷兰地势低洼,经常受北海海风的影响,海水倒灌入江河,泛滥成灾。荷兰人为了与海水作斗争,就利用风车排水,变沧海为良田。荷兰由此而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