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之地,是孔子的故乡。山东博物馆是国内第一所省级博物馆,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省级博物馆。馆藏文物11万件,居全国第七位。全馆一共有十件镇馆之宝,是山东地区不同时期的标志性文物代表。
第6件是战国时期鲁国玉璧,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是珍贵,是失传了1700多年的《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解开了历史上关于孙子和孙膑其人其书有无的千古之谜,被评为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红陶采用的原料为一般黏土,经过900-1000℃烧制,黏土中所含铁元素经过氧化还原,就会呈现出鲜艳如火的颜色。这种红色是一种天然的装饰,是先民对血与火的崇拜。再经过表面打磨,瓷器光润亮泽,体现了先民制陶工艺的高超。
这件红陶兽形壶,模仿的是猪型,猪是中国最早被驯养的动物之一,不仅供人食用,也是重要的财产。这只红陶猪形壶,造型独特。四肢直立,加大了高度,可以放到火上加热。尾部设置一如水口,嘴巴张开作为出水口。背部有执,便于提放。腹部鼓起,巧妙扩大了盛水容积。造型精巧,又不失艺术情趣。
山东博物馆所藏的甲骨文均是出土于安阳殷墟,涵盖了商代晚期200多年,文字内容涉及当时各行各业,是研究商代社会 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珍贵史料。
其中“鬼方”卜辞记载了商代的敌方部族,“鎷”是甲骨文中唯一带有“金”字旁的文字,“虹不隹年”则记载了彩虹天象,均为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
黑陶的烧制温度在700-900摄氏度之间,这种黑色是黏土与碳元素经过烧制形成的,漆黑如墨。而蛋壳陶是指薄如蛋壳的陶器,而山东龙山文化的黑色薄胎陶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般的厚度在0.3-0.5毫米左右,最厚也不过1-2毫米,重约50~70克,最轻者在40克以下。足以显示在4000年以前,我们的先祖在制陶的工艺上已经登峰造极。
亚丑钺(yuè)是至今发现的商代铜钺中最为精美的一件,因两面的铭文“亚丑”而得名。长32.7厘米,刃宽34.5厘米,两肩有棱,弧形刃。它的外形非常的特别,铜钺的内部使用透雕的方式展现了一个人面纹,眉毛、眼睛、鼻子呈凸起状,嘴巴下凹。怒目圆瞪,龇牙咧嘴,非常的威武生动。
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亚丑”族的墓地。该墓主人则可能是仅次于商王的方伯一类的人物。采用人面纹、圆睁的双目、呲牙咧嘴的神态,威严可怖的面容,象征着王权的高大。
颂簋(guǐ)是西周晚期青铜器,高30.1厘米,直径24.2厘米。口沿上下装饰窃曲纹,腹部为凸起的玄纹,兽面象鼻足,双兽耳,庄重大方。颂簋最为珍贵的是器物内底和器盖有152字对铭,记载了一次册命典礼的全过程。而接受册命的人就是颂。
铭文书法工整秀丽,典雅规范,是西周王室的标准字体。是书法家临摹“金”文的理想范本。
中国享有“玉石之国”的美誉,早在距今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便发现了玉石的晶莹之美,玉器从最初的生产工具逐渐向装饰品、祭祀礼器等方向转变。
鲁国大玉璧为战国时期的礼玉,周径32.8厘米,孔径11.6厘米,玉璧纹饰繁缛精美,璧身上纹饰分为内、中、外三层,内外两层装饰双尾龙纹,中间区域装饰谷纹。器形规整,玉质莹润呈青碧色,纹饰紧凑匀称,线条流畅,做工精致。鲁国大玉璧器形之大,为国内发现的战国玉璧中形制中最大的一件。
在未发现《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之前,关于孙子与孙膑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孙武、孙膑各有其人,并分别著有兵法流传于世。另有人则认为孙武、孙膑实为一人,武是其名,而膑为绰号。而且《孙膑兵法》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失传。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的同墓出土,彻底揭开了这个千古谜团,证实孙武、孙膑各有其人,各有兵书。也使《孙膑兵法》重现在世人眼前。根据出土《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出版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两部文献。
东平出土这批彩色壁画,内容丰富,布局合理,保存完好,色彩艳丽,造型比例匀称,线条简练 流畅,刻画细腻精美,形态生动逼真,反映出汉代画匠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绘画技巧,是我国早期绘画艺术难得的珍品。
填补了我国汉代考古中无保存完好壁画的空白。东平汉墓壁画是山东乃至全国汉代壁画和汉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它对于汉代丧葬制度、中国绘画史、民间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冕在古代与礼制息息相关,是祭祀和重大典礼时佩戴的礼冠,所谓冕,大夫以上冠也。因地位高低,所戴冕的形制也不同。比较明显的就是冕前后垂下的串珠(旒,liú)的数量不同,帝王十二旒,诸侯九旒,上大夫7旒,下大夫5旒。
明代九旒冕,通高18厘米,长49.4厘米,宽30厘米,是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所佩戴的冕,为九旒。藤篾(miè)编制,表面敷罗绢黑漆,镶以金圈、金边。冠的两侧有梅花金穿,贯一金簪。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明初亲王冕冠实物,是研究我国古代服饰、礼制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郑燮(xiè),字板桥,扬州八怪代表人物。擅长画兰、竹、石,是清代最具代表的文人画家。此画是郑板桥送给好友肃翁的画作。画的双松苍劲挺拔,几杆细竹清瘦、孤直,松、竹、兰、石和题诗错落分明,相互映衬,别具一番自然情趣。
十件文物,是齐鲁大地从新石器时期到清朝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诠释了齐鲁大地文化的源远流长。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
居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体现出当地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产生出的避邪、求吉、审美、实用的复杂心理意象与价值观念。甘肃民居大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讲实际、重伦理、求功利及尊神灵的传统民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