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河南郑州文庙

慕悦桑2023-10-03

河南郑州文庙

郑州文庙建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900多年。汉明帝刘庄年号永平,在位17年,即公元58年至公元75年,因此,郑州文庙的落成时间应该在这17年间。在建于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的北京文庙、落成于宣统元年(1909年)的吉林文庙和景祐元年(1034年)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南京夫子庙面前,郑州文庙的历史仅次于山东曲阜文庙(公元前478年)。也就是说,1900多年前的郑州就颇有“尊师重教”之风,而且已经拥有学校和相当数量的知识分子。

中国历史上的外在礼仪简单地说就是磕头,君臣之间,人神之间,都要三跪九叩;逢年过节,小辈们给长辈请安,也要磕头。文庙,实际上不过是一个给儒家先圣孔子磕头的地方。

我国大范围内禁止给孔子磕头,始于民国十七年(即公元1928年)。此后,各地的孔庙、文庙、夫子庙多挪作他用。祭祀孔子的庙宇或存或毁,门庭冷落之中,郑州文庙熬过了70多年。

据记载,郑州文庙规模人气最旺的时期是在元代,当时郑州文庙占地已达37亩,有200多间东西配房。主体建筑大成殿雄伟高大,巍峨壮观,坐落在院子中央,是当时郑州屈指可数的建筑。前院还有棂星门、泮池、戟门。后院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还有土地祠、东西角门、启圣祠、乡贤祠、存诚斋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成殿两山的博风,是采用三彩釉烧制而成的琉璃饰件,上面镶嵌着玉皇大帝、如来说法以及三国故事戏曲人物,无论是艺术表现手法还是烧制技术,实为全国罕见。每年的春秋两季,郑州文庙都会举行大规模的祀孔大典,每逢此时,可以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地方文武官员及各界名流都要到此参拜,史料中这样形容祭祀场面:“钟鼓齐响,笙歌共鸣”,可见场面之热闹与隆重。

郑州文庙位于现在的郑州市东大街路北,坐北朝南。正如读书人命运多舛一样,郑州文庙的命运也可谓多灾多难,千百年来,郑州文庙几经兴毁,特别是火灾给郑州文庙带来一次次的重创。到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几乎化为灰烬的郑州文庙才仿原貌重新修建。明、清两代,郑州文庙经多次重修,才得以延续。清光绪二十二年,郑州文庙又遭大火,几乎令文庙“毁坏殆尽”。虽说当时“灾事上闻,部议重修,按亩捐款,土木大兴,岁两度始克告成”,但是整个建筑和规模已元气大伤,今非昔比。“文革”期间,遗存的棂星门、泮池又厄运难逃,终毁于一旦,后来只有大成殿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保存下来。解放后,郑州市政府曾数次修缮大成殿,最近一次大修,修复了包括棂星门、祠堂等建筑,是文庙重现昔日辉煌。虽现今郑州文庙比鼎盛时期占地面积小2/3,但是1900多年来,在承受无尽劫难之后一次次复生,这是一种人文精神,一种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复生和永存。

走近位于东大街东段的文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在广场的南端,东西分别立着全木结构的牌坊,血红坊柱,五色漆就坊顶,东边上书“金声坊”,西边上书“玉振坊”,意为金钟玉磬,象征着儒家礼乐教育的独特观念。另外,古代音乐必须是以钟声开头,以击磬结尾,包含着孔子的思想像一首音乐一样有头有尾、尽善尽美的意思。

在棂星门前方,是一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四周围是汉白玉栏杆,水池中间顺南北走向跨越一座汉白玉的拱桥。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称为“泮池”,原是孔子及学生们休息的地方。古代生员入学称为“入泮”,要举行入泮仪式,而池上的拱桥称为“状元桥”。

再往前走就是文庙的入口——大成门,大成门两侧分别是乡贤祠和名宦祠,供奉着郑州历史上的名臣显宦。进入大门,东侧则有一座巨大的铜钟。

假如郑州文庙的砖砖瓦瓦都已经化作了尘土,我们就会彻底健忘它,也就轻松了。但它偏偏毁得不完全,必竟它遗存了两座建筑——大成殿和戟门,经过郑州人多年的整修,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