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遗存的明清宅院比较多,尤其在豫中一带更为集中。一方面是当地政府和群众注重对古宅的保护,另一方面也说明政要臣贾在此地的发展基础雄厚,张钫故居就是很有代表性一个。
张钫故居是一座历史较长且具有典型北方传统特点的民宅,当地百姓叫它“张公馆”,位于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铁门村,距古城洛阳市区仅40余千米。这座大院是著名的中原儒将张钫(字伯英)的宅第,由其父张子温始建于清末年间,后经不断扩建、增修,成为现在占地4200平方米,全封闭的建筑群。整个院落历经世代沧桑,大部分完好地保存了下来,经整修现已成为河南省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新星。
当走进大院的正门,透过一扇扇大门,可以看到院子分三进,每进又成独立小院。各院有正房厢房,正房建于台基之上,高于厢房,层层递进依势而建,东区有砖券窑洞、女儿楼西区有书房、轿房、灶房。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斗拱飞檐,砖雕石刻,图案丰富,工艺精湛。从那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上反映了高超的建筑技艺,展示了浓郁的民俗风情,使来者看后无不赏心悦目、品味无穷,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那高大宏伟的院墙,丝丝相连的廊庑,既保证了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充分体现了我国清末民初豫西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因而被专家学者称赞为“洛阳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张钫宅院的辉煌,不仅仅在于建筑上的恢宏和精美,更由于其艰苦创业、严谨治家的精神和崇尚忠孝、笃守信义的理念,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张钫的祖父张逢源,出身普通农民,家境贫寒,生活无着,后逃荒至铁门,勤劳持家,渐购地置房,后经几代人努力经营,张家成当地名门望户,从张公馆”的起家、发展,到壮大,其治家之道,更为引人深思。
“张公馆笃礼尚孝、诚信重义,不搞欺压哄骗,严格治院,严谨治家,不仅使家业兴旺、,而且赢得了同僚朋友的信任、帮工守卫的敬佩和村民百姓的赞誉。张钫故居的高墙深宅已静静地躺在这块土地上渡过了100余年的时光,岁月沧桑,斗转星移,光阴逝去,保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一座浩大的民宅建筑,蕴含在大院深处的,更有那以“诚待人敦厚和衷”的儒家思想。这些无形的精神财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更值得我们去探求、去发掘、去继承、去弘扬。
张钫(1886~1966年),字伯英,号友石,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人。父亲张清和是清光绪年间的拔贡,曾任陕西乾州、鹿州州判。张钫从小随父至陕,先后在陆军小学、中学读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送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科学习。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回陕任新军炮营排长。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二十二日,张钫与张凤翔、张云山、钱鼎等领导陕西同盟会,响应武昌革命,组织和发动陕西起义。11月初,张钫任秦陇豫复汉军东征军大都督,三战潼关,保卫了西安,推动了河南革命形势发展,减轻了清军对武昌起义军的军事压力。
民国建立后,张钫任陕军第二师(由原东征军整编)师长,驻扎潼关。民国元年(1912年)6月,张钫和杨勉斋为参加东征军的豫西民军编为“镇嵩军”一事,先后到北京、开封,面见袁世凯和河南督军张镇芳进行交涉,终获允准。“镇嵩军”由刘镇华统领,回驻豫西,维持地方治安。民国6年(1917年)7月“张勋复辟”,张任陕西讨逆军司令;民国7年(1918年)5月,张钫在陕组织靖国军,任副总司令。其间,组织《历代军事诗选》。民国10年(1921年)因父病故,回乡守制。三年间,创办铁门镇小学,资助成立续修志局、集股开办观音堂煤矿。民国17年(1928年)9月,张钫任河南省建设厅长,其间,主持植树造林、修建公路,颇有成绩。民国19年(1930年)5月,任河南省代理主席,7月兼任二十路军总指挥。10月任河南省民政厅厅长。其间,民国31年(1932年),奉命参加对鄂豫皖红军的“围剿”。
民国22年(1933年)张钫率部驻洛阳西工。他大力收集墓志,在故乡“友石山庄”营建金石陈列室。四年中,收集唐代及其他时期墓志1000余件,置于陈列室内,取名“千唐志斋”。同年,率部转驻江西、苏州、河南、陕西等地“围剿”红军。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授予四星上将。
1949年10月,在重庆被蒋介石任命为豫陕鄂边区缓靖主任;12月张钫在成都串联二军、十五军,连同本部6万余人,通电起义。后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的接见,并迁住北京。1954年被选为全国政协一届委员。1986年5月病故,终年80岁。葬在北京八宝山公墓。1966年6月,由其子女在新安县政府的协助下,将骨灰归葬铁门“千唐志斋”故园。终前嘱托家人将“千唐志斋”献给国家。“千唐志斋”成为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
张钫酷爱书法,先宗法《郑文碑》、《九成宫醴泉铭》和《龙门廿品等》;次又潜心研究赵子昂的《三门记》、《胆巴碑》和王铎的《拟山园》碑帖;继而研习颜真卿的《勤礼碑》和《-姑仙坛记》等贴,逐渐形成了字体秀润的风格。在此基础上,张钫力求上进,访名师指教,博采众长,写成了笔力雄厚、骨肉兼备的“欧赵合璧”书体。其遗作甚多,像“人民体育场”和“洛阳桥”等榜大字可见一斑。1985年洛阳市举办了张钫的书法遗作展览,共收作品70余幅,真、隶、篆俱备,青、中、老三期作品均有。
“青砖碧瓦古民房,翘角雕檐图画廊。”好一幅炊烟袅袅、生活安详的民居图景,这就是广西灌阳县月岭村今天的写照。被称为桂北民居“神秘的大观园”的月岭村,以规划得体,施工精巧的古民居建筑而成名,现在是广西重点...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
宁阳朱氏唢呐,系家庭传承,发源于山东省宁阳县茅庄乡,已有100余年历史,由朱序河一家人一代代传承下来。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数代传承人不断总结、吸收本地优秀的戏曲文化及一些民间小调,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形式...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境内。1982年9月25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将原来的张家界林场正式命名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也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12月,因奇...
宿迁民间有这样一个习俗,逢年过节或走亲戚,做妈妈或奶奶的,总会用红胭脂在小孩白皙额头上的眉间涂个红圆点。据说,小孩眉宇上的红圆点名曰“吉祥点”,是印度民间习俗随佛教一起传入我国的,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很多人都误以为元宵与汤圆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其实不然。元宵、汤圆是两回事,可以说是北方、南方之不同渊源所致。据介绍,元宵和汤圆的制作工艺不同。简单来说,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滚”出来的。汤圆...
壮族的丧事礼仪,其秩序大致是:报丧壮家有人死后,家人立即燃放大炮竹三响,以示家里有了死人,向村人、亲朋们报丧。同时主家派人到外家及至亲者报丧,请道公来做道场,着手办理丧事。洗礼死者主家报丧后,族内的男...
大悟丧葬风俗,相沿至今,无论死者家庭贫富与否,其丧礼一样繁缛,只以装殓的丰俭、斋醮时间的长短相区别。主要丧葬礼仪有临终、入殓、斋醮、殡葬、复土、报七、馨香、除灵,其习俗内容颇带封建迷信色彩,但为了保留...
生活中我们时常也会看到一些画家的作品,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内容和世界的黑暗,如戈雅、他画的撒旦食子、女王的安息日等。当我们知道这幅画背后的故事的时候会有些毛骨悚然,今天本站小编就给你介绍世界十...
说到奇怪的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性格和行为比较的怪异,但是除此之外,有些人在精神甚至和身体上,与普通人相比也是非常奇怪的。今天排行榜123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出世界十大奇怪的人,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