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河南荥阳洞林寺

富贵酱2023-10-22

河南荥阳洞林寺

洞林寺位于郑州市西南18公里处的荥阳市贾峪镇洞林村内,是荥阳历史上最著名的寺院之一,其周围被浅山和高台地环抱,贾峪河从其前流过,自然环境优美。明代碑刻记载,汉代这里即有寺院,到北魏时期,已相当兴盛,曾同少林、竹林号称中国“三林”。

据《荥阳土地志》记载:“洞林寺始建于东汉末年(约200年),金大定三年重建。”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因早期寺内僧人多在窑洞内做佛事,故名洞林寺。与印度早期佛教寺院极为相似。

唐、宋续有修建。金代、元代以降,洞林寺受到朝廷和官府的重视。特别是元朝皇帝屡下圣旨,严饬洞林寺住持及附近官民要严格保护寺产,维护寺院秩序。

朱元璋建立明朝,其第五子朱橚(sù)被分封为周王,在开封建立周王府。后来,周王府的不少藩王死后都葬在寺院附近,建立皇家陵园,洞林寺因而受到了空前的礼遇,寺院规模和佛事活动达到极盛。寺中碑刻记载:洪武(1368—1398)之初,皇帝敕修古刹,诏命国舅马衲头宝公禅师重开山,还敕赐官地五顷余,永不起税;景泰年间(1450—1456),明藩周简王葬于寺后附近,洞林寺便一度改为周王府的家佛堂;周王府两下保护谕旨,王室成员频顾祈祷;王府出资增修佛殿,数次勒碑记其盛事。凡此,有明一代,洞林寺声名远播,更成为当时河南最有名的寺院之一。

自明末清初,由于国内战争连绵,洞林寺也一度转入衰落,清代中后期,虽然有修建,已大不如前。但“洞林晚钟”优美的自然人文环境,仍被誉为荥阳十景之一。

洞林寺现存的古代文物,除无缘寘公禅师塔外,主要还有天王殿1座,白玉菩萨造像1尊,铁鼎1尊,碑刻10余通。

天王殿:坐北向南,面阔5间,原进深3间,硬山顶,上覆小青瓦。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近现代又做过修缮。

汉白玉日光菩萨造像:系周王因生女吉祥报答菩萨而于永乐七( 1409)九月造,自铭“南无日光菩萨”。

千斤鼎:用铁铸成。明嘉靖三年 (1524)制。通高1.07米,口径0.98米,三兽蹄状足,鼎腹自上而下主要有4层铸铭和图案纹饰,其中第3层有《郑州荥阳县洞林大觉禅寺造鼎记》铭文。

碑刻:主要有4通,通高均在4米以上,且两面均刻有文字,其中元至正二年(1342)、三年各1通,明代2通。元至正二年碑,正面刻“大藏经记”,大学者李谦撰文,惟妙行书;碑阴刻“洞林开山西堂宝公大宗师”一派传递图。元至正三年碑,正面内容为8道圣旨、懿旨、令旨和法旨;碑阴刻《颂古序》和《林溪录序》各2篇。明代碑,其中1通刻立于嘉靖年间,正面刻明藩周王旨谕等肉容,碑阴刻沈丘王雪庵《游洞林寺》诗1首。此外,近年还出土了金代等较有价值的石碑数通。

无缘寘公禅师塔位于洞林寺西侧岗上,是洞林寺目前所存时代最早和最重要的古代建筑。该塔建于明洪武年间。塔高10余米,为鼓腹瓶形实心喇嘛塔,用青砖抹白灰砌成。塔由塔座、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座为精雕的仰覆莲座,8棱5级叠涩,由下至上逐层缩小。每层中间镶嵌着刻有多种图案的青砖,3块一组,所雕内容为鹿、马、牛、虎、象和各种花卉。中部塔身为塔之主体,近似瓶状,上鼓下收,全部用外面磨光的青砖,以白灰勾出细腻的灰缝砌筑,表面十分光滑平整,在其南侧中上部,镶嵌一块石匾,上刻“重开山无缘真公禅师塔”,旁署时间。塔顶由圆台形石相轮和塔刹构成。相轮共有9层,往上逐层缩小,每层浮雕有荷花、菊花、游云和天马等图案。塔刹上有石质的华盖、宝瓶和宝珠。该塔除塔座曾局部遭受毁坏外,余均完好。

此塔保留了浓厚的印度佛塔建筑的特色,并且造型优美,建造考究,体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这在目前留存下来的明代佛教建筑中已不多见。它对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演变情况以及佛教建筑的特点和洞林寺的历史等具有重要的价值。1986年它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