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北京最出名的胡同(史家胡同)

如白2024-09-25

北京最出名的胡同 史家胡同

胡同,又称里弄、巷弄。“胡同”一说来自蒙语“水井”的汉字解释,辽金时“胡洞”已经在北方广为流行,到了清朝时正式定名为“胡同”。

胡同是北京城特色之一。在北京城众多胡同中,有一条很特殊,自从它诞生千年以来就一直没有改过名字,同时无数名流政要都在这条胡同里住过,使它有着“一条胡同,半个中国”的美誉。

它就是北京史家胡同。史家胡同是老北京最早的胡同之一,史家胡同从明代历经清、民国几百年的历史了,该胡同建筑整齐,房屋较好,多为大宅院。

史家胡同位于北京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它东起朝内南小街,西到东四南大街,南与东、西罗圈胡同相通,北邻内务部街,总长度约700米。这条胡同沿途大大小小四合院约有80多个,建筑特色是青砖灰瓦。朱漆大门、石刻照壁,可以说是北京四合院的代表作。

关于史家胡同的修建年代,已经难以考证。在大元帝国的总设计师刘秉忠设计的元大都的图纸上,就已经标注了史家胡同的位置,只不过当并不叫史家胡同。明朝时,史家胡同属黄华坊,因胡同里居住了史姓大户而得名。

明朝嘉靖年间,“史家胡同”就赫然出现在史书上,比如张爵撰著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就有关于史家胡同的描述。坊间也流传一种说法,说的是史家胡同是抗清名将史可法的祖宅所在地,故得名。

满清定都北京后,京城总体格局沿袭明朝格局。但北京城居民的居住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旗民蜂聚,内称由八旗旗人居住,史家胡同所在区域隶属镶白旗。胡同能否出名,关键在于这里面曾经住着的名人。

提起在史家胡同生活名人,个个如雷贯耳。史家胡同59号曾是史可法祠堂旧址,清朝时这里建起了“左翼宗学”,当时仅招收八旗左翼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子弟入学。

第24号院是民国大才女凌叔华的住宅,又称“小姐家的大书房”。当时民国名流们,诸如陈寅恪、齐白石、徐志摩、胡适、林徽因等人都在此聚会,泰戈尔当年也曾到此一游,目前是史家博物馆。

51号为章士钊的故居,后其养女章含之与乔冠华结婚后也在这里居住,2011年其女儿洪晃将此院归还外交部。现今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史家胡同8号曾是黄敬(俞启威)的故居,黄敬曾担任天津市长、七机部长,其夫人范瑾曾任北京市副市长,其子俞正声现任全国政协主席。

在新中国解放的初期,作为水利部长的傅作义将军一家,以及部分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曾经居住在史家胡同32号院内,记录了爱国将领与史家胡同的一段情缘。

史家胡同20号院是一个文艺大院,1949年北平解放后,城里留下很多的空房子,当时的华北文工团进城后发现史家胡同56号(旧门牌)人去院空,三进的大四合院宽敞气派,就把这里作为自己的驻地了。1950年文工团扩编,成为综合性团体,改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史称“老人艺”,与1952年正式成立的“人艺”相区分。焦菊隐、夏淳、于是之等建院元老,在史家胡同56号院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人艺许多早期经典作品都曾在这里排练。

史家胡同里只有这个11号院与众不同,院内是一座西洋式二层小楼,据说是当年日本人盖的咖啡屋,现在是大杂院。

解放后成为全国妇联的办公地点,邓颖超、康克清都曾在此办公。华国锋亦曾在此居住,并在这里策划了粉碎“四人帮”的计划。现该院改为好园宾馆。

新中国成立后,居住在史家胡同的名人还有很多,如徐向前、李井泉、荣毅仁、乔冠华、臧克家、艾青、草明、杨朔等人。正是有如此之多的名人政要曾在史家胡同里生活过,使得这里有着“一条胡同,半个中国”之说。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