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戏又叫“跳调”、“调调戏”、“调戏”或“锣鼓杂戏”,是独存于合阳县的古老地方剧种,被誉为“研究中国戏曲发展史的活化石”。“跳戏”属社戏性质,演出时没有唱腔,不用弦乐伴奏,只用大锣、大鼓、铙钹和唢呐,演出者用“说”和“吟”完成“唱”、“白”任务,与观众沟通的主要方式是较机械的古代民族舞蹈动作。跳戏剧目,多为三国、水浒、西游、封神、杨家将等以武打见长的内容,也有如《玛瑙杯》一类的,被称作“文跳”。跳戏剧本台词简洁,雅俗共赏,多为四句七言。
跳戏习称“踏戏”或“杂戏”。盛行于关中东府合阳、韩城、大荔等县,西府周至也有流行。
跳戏向无职业班社,一直以农村社戏形式组织演出。跳戏盛行的地方,称为跳戏窝子,附近各村,社有戏箱,村有戏台,互相赛戏之风,十分盛行。演员皆由本村村民充任。
跳戏草创于金、元时代,清代合阳翰林安锡侯诗云:“舞蹈跻春台,溯源金大定。铙鼓传呵护,时和庆年丰。”据合阳行家庄村跳戏的老艺人口述,该村有跳戏演出活动,可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这时该村已有跳戏名家党桂一。天启年间(1621-1627),该村又有以演跳戏出名的党一屏等人。清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合阳一带不仅涌现出了党九苞、党麟征等跳戏表演能手,还有莘里村许莲塘(又名秉简)兄弟二人,曾以翰林、贡生身份,跻身于戏场,装生扮旦,与村民同台踏跳,传为佳话。
陕西合阳跳戏
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跳戏最为兴盛,仅合阳沿河(黄河)各村,戏社多达三十多处。以行家庄、莘里村为中心,广泛流行于宋家庄、岳庄、南义庄、北吴仁、坊镇、百坂、东王、南顺村、北顺村、坤龙等村镇。此外,还北至韩城的芝川镇,南到朝邑的礼庄,西达澄城的寺前、业善等地区。行家庄跳戏共分东、西、南、北四社,西社以文戏见长,东社以武戏着称,且各社剧目不同,风格各异。出众的艺人有:道光年间的李有才,咸丰年间的党作六,同治年间的党万寿,光绪年间的党铁狗等。
辛亥革命后,因军阀混战,跳戏社戏活动日渐减少,除合阳东乡莘里村、行家庄等少数几个村社,还有演出外,其它村社的跳戏活动则消声匿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黄河沿岸,战事频繁,农村经济破坏严重,跳戏班社亦近绝迹,仅有行家庄尚可演出。许多颇具特色的剧目亦先后辍演。正如行家庄名"拨帅"在民国三十五年(1946)春节自编的"春官词"中所说;"上年殁了锅儿旦,以后难跳《白水滩》,今岁润初把命断,有谁能跳《宁武关》,"此后跳戏艺术虽有所传,但剧少技差,难与昔比。
1949年春,合阳解放。在军民联欢会上,行家庄跳戏社演出了神话武打戏《火焰山》。1957年,该村又参加了陕西省第三届民间音乐舞蹈大会,演出了神话剧《收红孩》,获得了集体表演一等奖,两名个人表演二等奖,和挖掘整理民间艺术先进奖。1963年眷,南义庄恢复上演了传统节目,历时两天三夜,1979年,行家庄又恢复演出了《老将得胜》、《战马超》、《战盘河》等剧目。1982年,又演出了《收渔税》与《燕青打擂》,并培养了一批青年演员,使这一古老剧种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
陕西合阳跳戏
跳戏是群众性的演出活动,一年一度春节例行演出。大年初一下午,各社敲锣打鼓,名曰"打旦子",以制造气氛,鼓动村民,促使"祖家"(社戏负责人)出面组织演出,商议经费筹集等事宜。正月初五日,不等黎明,"好家"(演出名角)抬上锣鼓,在本社各户院落内"打旦子",俗名"镇穷鬼"或"破除五邪"。当天下午便进入了"牛锣队"阶段,各社把锣鼓集于村之中心,划定区域界线,各占一方,对赛敲打,互相激励。次日开始广场跳,上、下午各出一次,每次按村庄大小,分社多少决定出跳场次,每社至少要落一个场子。
广场跳即哑跳,所跳剧目,只有人物、故事情节,而无台词,演员尽都化妆,带有音乐伴奏。哑跳讲究人多,凡经过训练的青少年,几乎都能参加,有时竟出现一百多人的演跳场面,例如:节目中有八员大将,一员大将各带八个兵卒,共需六十四人,如系双方大战,加上元帅,就有一百多人。他们上场是演员,下场是观众。衣箱不够用,常以新郎新娘衣服代之,或着农民节日服装演出。
广场跳纯系武打剧目,均以舞蹈动作示意。元宵节前,进入高潮,直至正月十三日结束哑跳。
正月十四日开始,举行登台跳。演出开始,先打开场锣鼓,以招人聚众;然后由"拨师"或"老家"、"师谋"扮演"春官",身着绯红官衣,头戴圆翅纱帽,勾以豆腐块丑脚脸谱,手舞花扇上场,词无定例,即兴自编,或表本地风光名胜;或诉农民生计艰辛;或说官绅压迫,司指名叫骂,肆意嘲谑;或谈演员阵容,介绍各人特长与拿手好戏。借机抒怀,以快心胸。此种形式,类似元明杂剧中的"副末开场"、宋杂剧中的"引戏者"。
登台跳演出,不论是新建舞台,或是原有戏楼,凡春官登场之前,都得演迷信戏,如《咬鸡祭台》、《天官赐福》、《五鬼闹判》、《魁星点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不再演。春官下场,便演武打节目,俗名"打台子",然后才演折子戏或本戏。
跳戏剧目比较丰富,建国后收藏者一百余本。村与村不同,社与社有异。据说广场跳剧目原先有五、六百本,上台跳约三百余本。且多属故事完整、结构严谨的大本戏。故事内容大部分出自"列国"、"封神"、"三国"、"说唐"等说部。
这些剧本以武戏为主,如《出祁山》、《平魏图》、《七擒孟获》、《齐国乱》等。其次是以反映爱情故事为主的文戏剧目,如《意中缘》、《十才子》、《浑哥闹房》、《升仙桥》等,人称"斯文戏"。其中《游列国》、《乐毅伐齐》、《庆顶珠》诸剧,虽剧名同于其它剧种,内容结构迥然有别,是跳戏的特有剧目。除此,便是开台演出的神、佛戏。这类戏,有许多特殊表演动作,是其它剧目所未有。跳戏剧目,各本唱(吟)词一段以四句为准,多则八句;上场"引子"两句;下场诗常为四句。
跳戏中的唱词不叫"唱",叫"说"或"吟"。词句以七言为主,十言次之,四、六句式,仅作"引"、"诗";偶有骈体,或"夹竹桃"词格。跳戏脚色行当生、旦、净、丑俱全,尤重生、净。表演以舞蹈为主,一招一式,应节踏拍,动作古朴,风格粗犷豪迈。表演程式,主要有四种,即"上势"、"踩场"、"跑场"和"杀战"。上势,是每个学跳戏的演员最基本的底功。随着锣鼓击节,唢呐伴奏,一步一踏,按拍移行。各种脚色,如出一辙。上一个势要踏够十四个鼓点(小节),踩满四角,踏够五十六个鼓点(小节)。由于上势所到位置不同,又有手势、凹势之称,台左、台中为平势,台右为凹势。男角上势以上路架、立势、开弓、大展翅为其基本动作。女角上势,步态轻盈,以类似古代柔功拳术的表演动作为基础。孙悟空上势称猴势,以猴拳为主。观众把上势视为"见面礼",势上不好,便会减弱艺术效果。上势后才行升帐、落座、道白和吟诵,跑场,系武打表演程式,分跑半场、跑全场、跑花场三种。有的地方还把跑场叫"跑轮子"。武打叫"杀战",有"采杆子"、"盘刀"、"盘鞭"、"开四门"等形式。
艺人讲究功底扎实,拳不出格,真枪真刀,明打实杀。不论对打、群打,必须严格循规守律,不许走乱阵角,不许任意乱舞,必须打准打响,不摆空架,以见真功,务求耐看。若有失误,损伤对手,只许赔偿,不许诉官。民国至今,逐渐更改,才使用了舞台道具。踩场,纯系文角表演程式,包括闺门旦、青衣旦、小生、须生、帝王等表演使用,一步一拍,以锣击节,唢呐伴奏。程式表演之后,才念对子道白,吟唱词,每句之间打击乐各敲两拍。
跳戏以吟代唱,不论男女脚色,唱腔皆如吟诗诵词,仅有几种简单腔调。生、旦、净、丑,均用本嗓,借抑扬顿挫区别喜怒哀乐;唱段或长或短,皆无复杂旋律,主要靠鲜明的舞蹈动作刻画人物形象,对白、唱词很少。
跳戏没有弦乐伴奏,主要用打击乐,设农村社火大鼓一面,大经锣两面,大铙钹一对,小鼓两至三面。文场乐仅有大唢呐一对,专为上场、踩场、下场伴奏。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