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河南安阳彰德府城隍庙

宛云氏2023-05-05

河南安阳彰德府城隍庙

彰德府城隍庙又叫“威灵公庙”,南山门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鼓楼东街六号,地处安阳老城中心。尚未修复的北山门位于安阳东西主干道文峰南路,附近既有繁华的商业街又有从明代到民国各个时代的古建筑。其西侧两百米为正在准备修复的鼓楼,北侧为安阳相州(安阳县)城隍庙。是豫北地区城隍庙与城隍文化的代表。也是安阳市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道教建筑与礼制建筑群。

根据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7年)编修的《彰德府志》记载:彰德府城隍庙庙宇布局图,当时城隍庙有五进院落、六所大殿、配有左右对称的厢房、前院西侧有府属七县城隍庙一所,建筑布局规整,规模宏伟。庙内城隍大殿之中供奉府城隍,两侧分列八大将、黑白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日夜巡游、钟鼓神以及十殿阎王十八司等地狱塑像。

1933年城隍大殿被毁,戏楼、牌楼、八字墙改建店铺,辟为市场,至此,安阳最大的道教古建筑群走向衰弱。

1982年,安阳市政府投入专款进行修缮。现存大殿建于明初,三殿、五殿、和七县城隍庙为落架大修,仿其旧制。二殿、四殿、牌坊为重建。重修后的彰德府城隍庙整体规划布局完整,建筑造型丰富多样。主院中轴线依次排列为四柱三楼式木牌楼。三间歇山重檐式山门及两侧八字琉璃照壁、池上架设三孔拱桥。三间悬山式前殿、三间悬山式拜殿、吴剑歇山式城隍大殿、五间悬山式寝殿、三间硬山式后殿(因拆迁问题暂时未建设)、中轴两侧分配对称的配殿及十九间廊房,使其更加威严肃穆、恢弘壮观。建筑造型多种多样,极具艺术型、科学性、文物价值。

和很多古城一样,安阳的彰德府城隍有着显赫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彰德府城隍庙始建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至隋大业年间(公元618年)。《彰德府府志》记载:“彰德有城隍府,自设郡起由来已久,不自明始”,说的是彰德府城隍庙有悠久的历史。据山门题记记载,明洪武年间,彰德府城隍被敕封为“威灵公”,彰德府城隍庙随之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进行了扩建修葺。碑刻记载:“推彰德府城隍聪明正直,圣不可罔,《彰德府志》亦云。”历明朝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成华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72年)、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等朝代多次修葺。

建国后特殊历史时期,城隍庙受到了毁灭性打击,疯狂的人群在庙里肆意的破坏,府内建筑神像多数被毁。但是有善信在那个年代依旧冒死把悄悄的把城隍爷神像进行的转移保护,才使得城隍神像避免了这场浩劫,在后来的城隍庙修复过程中,城隍神像雕塑得以回归。

彰德府城隍庙是安阳市内不可多得的,同时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宗教建筑,1986年被评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宫观内成立了安阳民俗博物馆,免费对市民开放。同时在宫观的西南角开设了专门的上香祭拜区域,逢年过节香火非常鼎盛。

城隍信仰与彰德府城隍

1、城隍信仰

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 守护城池之神。据《说文解字》中的记载: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无水曰隍,城隍一词原是指保护人民身家安全的城墙和护城河。所以城隍爷即是有一物则有一物之神的传统思维与道教、民间信仰融合之下所产生的信仰。

2、彰德府城隍爷和城隍奶奶

中国的城隍里不乏忠臣良将,例如:南宋文天祥,坚节不降、宁死不屈,他成了北京城隍;明代周新,断狱无私、人称“冷面寒铁”,因触怒权贵遭遇构陷被明成祖处死,临刑大呼:“生为直臣、死当直鬼”,他成了杭州城隍;清代陈化成,守卫吴淞、与英舰力战而死,他成了上海城隍。把这些下场悲惨的好人树立为城隍,是民众对历史还以公正的裁决。老百姓不是历史学家,不会拿起笔撰写理论文章,但是他们的行为表达方式比任何学术著作都有力、鲜明,因为他们对历史的评判不是出于头脑的研究与分析,而是情感的直觉和良知。在城隍庙里,赴义的忠臣、屈杀的直臣、战死的良将留在汗青史册中的悲愤,都化解在亿万黎民善良的接纳中。遗憾的是,关于安阳城隍爷的记载只有一句明洪武二年的碑文:“惟彰德府城隍聪明正直、圣不可罔”,由于资料甚少,我们无法得知他的出身、事迹。

安阳的城隍庙已经伴随着老城走过了一代又一代,如今随着安阳城市的大踏步发展,一座座现代建筑拔地而起,而城隍庙依然保存着它的古朴守护者这座城市。每月的初一十五,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城隍庙门口熙熙攘攘的香客陆续而来。

彰德府城隍庙历史传说

1、消失的神像

1966年,一场被称为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将这里所有繁荣改变了。一群来势汹汹的红卫兵打破了这里往日的平静,他们高呼“破四旧,除封建”的口号,气势高涨,所有人的目标都集中在一座建筑上,位于新华商场内的城隍庙,他们手里拿着各种铁质工具,摧毁一番后,愤然离去。

不速之客离开城隍庙后,居民纷纷赶来观看,然而眼前的一幕让大家愣住了,城隍爷的雕像不见了!这时种种猜测相继而来,有人说烧了,可连一点燃烧过的痕迹也没有,有人说砸了,可整个城隍庙附近连一粒碎片也没有找到,难道这城隍能顷刻间显灵,不翼而飞了?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老城内的很多居民纷纷提议希望重新修建城隍庙,市政府听到这一民意后,积极响应开始在原址重建城隍庙。可就这城隍庙建好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20年前消失的那个城隍爷又重新坐在了原来的位置上。

原来大殿城隍爷是木制的,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有个善信冒死拿着藏起来,弄了一个夹墙保存起来。直到重建的时候,才贡献出来。当时这位老乡的智慧和勇气为我们敬佩,如果不是他的机智和勇敢,我们又要在历史中遗憾地失去一件珍贵的遗产。

2、城隍爷和城隍奶奶的姻缘

古时候,有位平民姑娘和嫂嫂一起来城隍庙烧香,姑娘看到气势庄严、形貌俊伟的威灵公像,喃喃自语:“府公真是美男子啊。”嫂嫂听到就打趣小姑子,说:“但愿你将来嫁个像府公一样的郎君。”姑娘羞红了脸,望着高高在上的威灵公,抿嘴笑而不语。

是夜,姑娘在睡梦中看见一位面若冠玉、美髯飘飘的魁伟男人降临闺房,两人共度一宵。清晨临别,姑娘偷偷把一根红绳栓在男子的右脚踝。待到梦醒,姑娘赶赴城隍庙查看,威灵公右脚脖子上果然有她的红绳。姑娘心意遂决,焚香默祷,肃穆的威灵公似乎也对姑娘目有所顾。人像之间两心相印,姑娘化作清风而去。从此,威灵公身后的殿堂里凭空多出一尊城隍奶奶的像,其相貌与那位姑娘一般无二,仪态安闲的端坐在宝座上,慈眉含笑的俯视着下方的世人。

安阳城隍爷的故事虽然比不上前面鼎鼎大名那几位的浩气激荡,倒也活色生香。估计是老城居民看他终年独坐庙中,怕他寂寞,就为他编排出一位城隍奶奶,并且把故事编得如此诙谐、戏谑,说明老百姓不仅本性善良还不乏幽默。城隍奶奶大殿的匾额上从右至左写着“乐善好施”四个繁体大字,其中的“好”字竟是女在右子在左,好字为什么出现这种写法?传统书写顺序是右前左后。难道咱们这位城隍爷竟也惧内?前面几座大殿都由他说了算,唯独到了城隍奶奶这里定要女在前男在后才行。城隍奶奶大殿前立着一对石马,马前备有清水和饲料。

相传城隍出巡的日子每年有三次,分别是清明节、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这每逢城隍出巡时,老安阳城内万人空巷,争相观看。城隍爷出巡,有大锣开道,一路上锣鼓齐鸣,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庙中出来后穿过神路街,围着护城河,出巡队伍从北大门来到西大门,顺西大街返回城隍庙。在返回的路上,临街的老百姓都会点燃灯火,手持各色灯笼或高举火把,迎接城隍。

注:河南安阳彰德府城隍庙目前由国家文物局管理,不属于宗教活动场所。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