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广西左江崖壁画

贪世间2024-09-27

广西左江崖壁画

广西左江崖壁画,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崖壁画。

左江崖壁画是左江流域悬崖峭壁上彩绘的统称,分布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平而河沿岸及附近峰林地带,涉及范围200多平方公里,已发现的崖壁画共有82处,宁明花山崖壁画是其代表性杰作。

1988年,宁明花山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左江,全长345公里,发源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山区,自西而东,流经我国龙州,至上金与发源于十万大山的明江汇合,经江洲区、宁明和扶绥县,在南宁附近的宋村三江口与右江融为一体后,称为邕江。

广西左江崖壁画

左江沿岸奇峰兀起,峭壁对峙,层峦迭嶂。我国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写道:“虽连峰夹嶂,远不类三峡,凑泊一处,促不及武彝,而疏密宛转,在伯仲间。”徐霞客将左江风光与三峡和武夷类比,觉得毫不逊色。

左江流域是广西早期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1949年以来,广西文物考古部门在这一带发现了一大批原始社会时期的遗址和遗物,以及年代稍近的崖棺墓葬。这些出土的文物充分说明,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起,左江地区就已经有人居住,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足迹几乎遍及左江流域,并创造了具有显著地方特征和极高工艺水平的大石铲文化。

花山,当地壮族同胞称为“岜来”,意思是“有图画的大山”。左江沿岸挺拔峻秀的岩壁之上,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崖上有图”的诡异故事。

关于这些“图画”,历史典籍上记述不多。能查到的最早的记载是宋代李石的《续博物志》。李石写道:“二广深豀石壁上有鬼影,如澹墨画。船人行,以为其祖考,祭之不敢慢。”

广西左江崖壁画

而出版于清朝末年的《宁明州志》这样描写:“花山距城五十里,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形,皆裸体,或大或小,或执干戈,或骑马。未乱之先,色明亮;乱过之后,色稍暗淡。”意思是说,那些峭壁上的红色人形画像,能够预测战乱,战乱之前,颜色明亮。战乱之后,颜色变暗。

花山上的崖壁画现存有1900多个图像。壁画高40至50米,宽172米,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这些图像以人物为主,最大的高3米,最小者仅0.3米,均呈剪影形象。中央巨人头戴虎冠,挎儀执簇,跃马骑兽,威风凛凛。其余或赤身裸体,佩儀驭兽;或高冠雉翎,或长发拖地,或侧身屈膝,或正面马步。人物姿态多为两手向上平举齐肩,朝中心人物作捧物跳跃舞蹈状。人像之间穿插似马、似犬、似虎、似狼的动物,以及铜锣、藤牌、弓箭、环儀之类的器物图像。画面均为赭红色,线条粗放有力,形象原始朴拙。

广西左江崖壁画

花山壁画的绘制年代、制作技术、主题涵义、颜料配方,以及功用目的,有如一道道难解的谜题,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无数研究者和游人。

1985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了一次迄今为止最大规模,且最具权威性的科学考察,部分揭开了花山壁画的谜底。

研究者们从考古学的发现与壁画器物比对,以及运用同位素碳十四的方法对壁画上的钟乳石标本进行测试,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花山崖壁画绘制年代是由战国初年至东汉时期,前后经历了600多年的时间先后完成的。

左江流域的壮族人民将赤铁矿称为“天宁”,即红石的意思,历史上这里就有用“天宁”制成颜料,用来涂饰家具或者书写的习惯;同时也有以动物、牲血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传统。依据这一社会习俗,也根据对采样的科学分析、鉴定,研究者基本可以确定了作画颜料为赤铁矿石加动物蛋白质类天然粘合剂。

广西左江崖壁画

关于崖壁画的社会功能,专家们则作出了多种假说:一是祈愿水旱无忧,二是保障人丁兴旺,三是护佑战争胜利。

尽管如此,花山壁画的疑团仍远未完全解开。左江流域的壮族先民在作画600余多年后为什么突然不画了?那些双手齐肩平举的人物图像究竟是对青蛙的崇拜,还是祭祀的舞蹈?高耸入云的峭壁上图案是如何画上去的?为什么这些画像仅仅存在于左江流域?

正是这些未解之谜,引来无数探求未知的考察者和满目迷茫的游人,期待他们揭开更多的未知之谜。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