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湖南资兴三都老街“二月半”庙会

彼岸花2023-08-23

湖南资兴三都老街“二月半”庙会

三都老街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三天,人们惯称“二月半”,这是三都老街人传统的盛大庙会。直至今天演变成物资交流,成为商品交换的平台。追溯“二月半”的历史,源远流长。

相传,三都老街的“二月半”庙会,起源于春秋初世,是为祭祀徐偃王和偃王第二个儿子“裕德侯.宝衡”的一种祭祀活动。

约在公元前781--771年间,徐姓部落都设在苏北徐州。徐姓部落处在华中平原和丘陵区域。这里气候条件好,山青水秀,物阜粮丰。徐国在国君徐偃王的治理下。国家强盛,庶民富裕。北方周王闻之, 十分嫉妒。商议令邻国楚国君王,去讨伐徐偃王。徐偃王心地慈善,爱民之心甚重。得知消息后的徐偃王,为不让国民遭受战乱之苦,他不主张抵抗。于是,被楚国官兵驱赶,徐偃王无奈之下只好往南方退出国都徐城。

这年农历二月十四日这天,徐偃王避难迁之时。其二子宝衡一行官兵随运河水路退兵江南,途经七里垅至苔溪(现今三都),因乌石滩浅水急,战舟航行困难。徙迁的几仟官兵只得在下钱上岸,兵屯苔溪沙洲。当时,为解决几万屯兵的吃饭用碗困难问题,三都当地民众想出了以做麻糍的办法,给一个士兵分两块解决吃饭的问题。偃王绝口称赞。

未待徐军站稳脚跟就被楚国军队围困。在此危急之时,偃王向追兵将领发布免战令:“宁吾己亡,勿伤民众”。宝衡是个血性男儿,不愿屈服投降,自己拔剑搁在脖子上,又命毛、杨、蔡、魏四大将军都拔剑自刎,集体就义苔溪沙场。从而,避免了一场大规模血战。突围的部分将士,在楚军围战退兵后,将徐偃王和偃王第二个儿子“裕德侯.宝衡”和英勇自刎的将领收了尸, 在墓旁守孝三天。后人为纪念徐偃王的爱民之心,传承偃王二子宝衡和毛、杨、蔡、魏四大将军的英勇气概。在三都村口,建了一座神庙,人称“红庙”。

这村庙整个庙墙都是红色的,它象征着将士们英勇就义时的鲜血。红庙大殿里塑有徐偃王及夫人、偃王二子裕德侯.宝衡及夫人、毛、杨、蔡、魏四大将军,八尊神像立神位祭祀之。(“红庙”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现今松口大桥北侧,还留有一棵古樟为证。据传现今三都镇徐家塘,徐家坞徐姓人家是徐偃王的后裔)

自此以后,每到农历二月十四日。三都村人组织传统百人仪仗队,将八尊神像抬着招摇过街。这天神铳震响,爆竹齐鸣,沿街各家各店燃香烧纸祭祀朝拜。然后,将八尊神像抬至宋家祠堂供奉。村人挑着“三牲”贡品祭祀三天。并在农历二月十四日晚,开台演两天三夜大戏。邻县东阳、义乌、浦江、兰溪等地的一些客商前往赶会,经商贸易。四乡八里人群集拥, 也趁此赶闹。村人家中宾客盈门, 家家户户筛选上等糯米、赤豆、芝麻、红糖为原料, 舂麻糍招待客人。三都麻糍吃起来的味道叫绝。

当地有民谣一代代传唱着:“三都街,有个“二月半”,(当地方言半字读音为“布”)家家都做麻糍稞;麻糍稞,上街摊到下街过;赤豆馅,柔而甜;芝麻芯,酥又香;外地客人来做客,尝了拿了无计数。”

其它地区也有麻糍,但都是淡的,而三都麻糍是包馅的,可以现做现吃,也可存放后用炭火烘烤吃,烤成吃的麻糍更香更甜。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