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安徽桐城概述

阳阳酱2024-08-09

安徽桐城概述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面积1571平方公里,人口76万,现辖1个国家级开发区、12个镇、3个街道。先后获得“全国中部百强县”“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中国塑料包装产业基地”“中国农产品加工基地”“中国羽绒家纺名城”“中国刷业城”“全国电商示范百佳县(市)”“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县(市)”“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教育强县(市)”“安徽省文明示范县(市)”“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等国家和省级荣誉20余项。

桐城是文化之都。桐城古称“桐国”,因其地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唐至德二年(757年)正式定名为“桐城”,迄今已有1200余年。桐城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享有“文都”盛誉,“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民谚流传已久,“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一时传为美谈。这里文风昌盛,“桐城派”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归附作家1200余人,在中国文化史上蔚为高峰,其波澜所及,几遍海内,流风余韵,经久不衰,走出了方令孺、舒芜、陈所巨等一批现当代著名作家。这里文化繁荣,号称“黄梅戏之乡”,严凤英等杰出艺人为黄梅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桐城派”文化、君子文化历久弥新,“桐城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城文庙、文和园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名士辈出,涌现出“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方以智,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美学大师朱光潜,哲学大家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黄镇,计算机之父慈云桂等众多名人,先后走出了近3000名博士、近20名“两院”院士。

桐城是通达之地。桐城西依大别山,东临长江,“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西北群山重峦叠嶂、挺秀争奇,中部丘陵扇面展布、倾降平缓,东南平原阡陌纵横、织绣铺锦。桐城素有“七省通衢”之称,北至省会合肥90公里,南邻安庆市68公里,是皖西南的交通枢纽和承东启西的通达之地,属合肥都市圈南翼门户城市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前沿阵地。沪蓉高速、合九铁路、206国道3大交通动脉纵贯全境,合安九高铁、引江济淮等重大工程正在建设,德上高速桐城段、岳武高速东延、通用机场建设正在推进。桐城即将迈入“高铁时代”,半小时可到合肥,交通更加便捷。城乡道路相互连通,“四好农村路”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公交全面覆盖。

桐城是产业之城。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桐城人凭借“跑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精神,闯出了一条“两头在外、全靠脑袋”的特色发展之路,创造了民营经济的辉煌。多年来,桐城一直致力于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全面发力招商引资、央企合作、企业上市、暖企行动等工作,形成了智能制造、节能环保2个首位度产业和包装印刷、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羽绒家纺、特色轻工5个特色优势产业的“2+5”产业体系。全市现有各类企业50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35家,上市(挂牌)企业56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6件,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安庆龙头、全省第一方阵。

桐城是活力之邦。这里山水深秀,物产丰饶,“桐城小花”茶、桐城水芹菜、大关水碗、桐城丰糕等特产远近闻名。境内有4A景区3家、3A景区3家,在嬉子湖,可尽情感受湖光山色,漫观鸥鹭翔游;在活海欢乐水世界,可充分感受人与水的亲密接触,调节身心,放松心情;在文庙和六尺巷,可真切感受桐城崇文尚德的悠久历史和先贤的高风亮节。桐城改革创新氛围浓厚,“文都英才”计划启动实施,引才留才机制不断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日益增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相继建立。高分子材料质检中心跻身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电商产业蓬勃兴起,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行动深入实施,阿里巴巴桐城产业带的平台作用日益彰显。

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4亿元,增长8.5%;财政收入30.01亿元,增长13.8%;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4.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7亿元,增长17.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87元,增长9.4%。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保持安庆第一,增速靠前。

迈入新时代,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因时而动,应势而为,全面实施“创新强市、实业强市、人文强市、生态强市、党建强市”五大战略,着力建设“创业名城、产业名城、文教名城、宜居名城、勤廉名城”五大名城,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县、全国文明城市”两大目标。全市上下掀起了新一轮创新创业、大干实干的高质量发展热潮,正奋力谱写新时代美好桐城建设的光辉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