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湖南安乡硪歌

凯康子2023-06-04

湖南安乡硪歌

《安乡硪歌》是一种独具水乡特色,在修堤打硪夯实泥土时演唱的一种民间歌曲,遍布于安乡县安福乡、安凝乡、下渔口镇、黄山头镇等八镇十二乡,一、二农场,50个居委会,258个村民委员会,村村有硪工队,组组有硪工员。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安乡人民为安居乐业,在修筑临洪大堤、夯土打硪时为统一劳动节奏,发出哼喊口令。并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演变成现在的民间歌曲《安乡硪歌》。

《安乡硪歌》名称来源于劳动工具石硪,而得其名,据史料记载,在明万历年间围堤修垸就有硪歌伴随其劳动,距今已有500多年传承历史。加之受荆楚文化的熏陶,与唐代出现的田歌、山歌、习俗歌的影响,使简单的劳动口令逐渐形成了有节奏又有旋律的劳动号子。又受宋词元曲的影响,演唱词曲又有了很大的改进,至清代、民国初《安乡硪歌》日趋成熟,由于年年修堤打硪,唱硪歌的人也越来越多,声腔也越来越美,成了修堤工地一种不可缺少的劳动文化现象。

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兴水利,修堤护垸成了各家各户的首要任务,每年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大堤上劳动,这样一来对安乡硪歌发展和完善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安乡硪歌》是人们在长期的集体劳动生活中、在特定的劳动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歌演唱艺术形式。一人领唱,众人帮腔。硪歌领唱者常常编唱一些反映打硪劳动生活、民间习俗、伦理道德、天文地理以及人物历史的故事和民间传说进行演唱。这些歌词与劳动人们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紧扣在一起。

安乡硪歌有两种类型。即飞硪歌和抬硪歌。飞硪、抬硪的歌词互通,同一首歌词既可用于打飞硪,也可用于抬硪。但硪歌曲调在节奏节拍及演唱风格略有不同。飞硪歌节奏舒展,音调开阔嘹亮;抬硪歌紧凑,音调结实有力。安乡硪歌分两大流派。在安乡东南方居住的人群语言音调属长沙方言,俗称南乡人。在西北部居住的人群语言音调属北方方言西南官话,俗称西乡人。由于两地方言语音调特征直接作用于两地硪歌音乐的音调结构,故而形成了南乡、西乡硪歌两大流派。

《安乡硪歌》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打硪是集体性很强的体力劳动,飞硪、抬硪均由8—12人拉着石硪的绳索或抬着石硪的竹杠,一上一下的夯实泥土。为了协调动作,统一劳动节奏,产生了特殊的演唱形式一人领众人合,没有乐器伴奏,声腔的高低由领唱者自行定音。

《安乡硪歌》流传地域广泛。不仅安乡县域内家喻户晓,而且影响并流传到与安乡接壤的湖北省石首市、公安县和湖南省的澧县、津市市、南县、、汉寿、鼎城区等八个区县市。

一九五二年在荆江分洪工程中,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李先念等对此工程非常关注,调动解放军十万大军、工人四万人和十万安乡民工上工地,硪工队数以千计。荆江分洪工地硪歌冲天,极大的鼓舞了部队官兵及广大民工的士气,仅用70多天的时间荆江分洪工程即宣告落成。这一工程的落成震惊了全世界。硪歌取得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九五四年洪水淹没了整个安乡县境,在人民政府的帮助和各兄弟县市的支持下,一九五五年打响了兴修水利的攻坚战,几十万劳动大军上堤修垸,使硪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又使《安乡硪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安乡县文化馆的干部抓住机遇,创作出不少紧贴时代步伐的、群众喜闻乐见的硪歌歌词,这个时期是《安乡硪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九十年代初,北京电视台来安乡进行过《安乡硪歌》的采风和报道。

2006年,被定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