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油米粉是桂林全州县特有的风味小吃,始于秦形成于汉末,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
素有“鱼米之乡”、“桂北粮仓”之美誉的全州盛产优质稻米,聪明的全州人利用资源优势将稻米“变身”为圆溜细长的出榨米粉或干粉。全州人喜爱辣味,用智慧把辣椒演绎得出神入化,秘制出米粉的灵魂辅料——销魂的红油,从而大大提升了米粉的精气神!细粉、红油、筒骨黄豆汤,是全州红油米粉的缺一不可“三剑客”,再加入黄豆、葱花,这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便大功告成。
走在全州的街头巷尾,米粉店鳞次栉比。清晨,家家粉店排成了“长龙阵”。“再来二两,多加点红油啊!”熟悉的乡音此起彼伏。“哧溜哧溜”嗍一碗,色、香、味瞬间定格成永恒的美。
千年孝道,一粉传承。红油米粉传说与孝顺有关,可谓是一道绵延千年“孝道文化”的美食。
相传,全州有个大孝子唐国忠。一年冬天,他的母亲得病,不思饮食。他急得坐立不安,赶紧焚香向嫦娥求助。嫦娥教唐国忠用全州“三辣”(辣椒、姜、蒜)做驱寒的食物:选用大红辣椒,先用清水煮一下,去籽,再加适量食盐,与煮辣椒的水一起倒入石磨里磨成细浆。再取适量花生油,先在锅里烧热,倒入辣椒细浆,不停地搅拌,熬成辣椒酱不沾锅铲时即成了红油。红油配米粉,爽口、开胃、御寒,唐国忠的老母亲吃了三回,病奇迹般地好了。从此,红油米粉在全州广泛流传。
在《广西传统食品大全》一书对此传说的记载有所不同,认为全州孝子唐国忠生于清代。母亲突然卧床不起、不思饮食后,唐国忠背着鸟枪上山,打落一只野鸡,回途思量如何让母亲开胃,忽然灵机一动:如果把米碾碎,搓成细条,再把野鸡炖烂加上黄豆及各种有营养、开胃的配料,母亲一定爱吃。回家后,他立即将大米捣制成长条,把野鸡、黄豆入锅中,待鸡肉炖烂后捞出。取出骨头丢入锅内再熬。又将野鸡肉剁碎,把搓成细条的米粉放入鸡蛋汤里一烫,装入碗里,加入细鸡肉、辣椒、黄豆等配料。母亲尝了一口,感到清香可口,胃口大开,连吃两碗。之后唐国忠变着花样做米粉给母亲品尝,不久,母亲恢复健康。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称赞唐国忠的孝心的同时,纷纷向他讨教做米粉的手艺。
红油米粉讲究的是汤和红油。红油米粉都是汤粉,没有干吃的。那汤,比较正宗一点的,是猪骨头汤,也有舍得本钱的,用的是猪脚汤,更舍得本钱的,据说里面还会放一只鸡进去。和上黄豆熬那么一夜,纯正的米粉汤便出来了。然后把瘦猪肉剁作肉沫,另外再煮出一锅来。吃的时候,烫(桂林人叫“冒”)好的米粉加上汤和汤里的炖黄豆,加上肉沫,加上一勺子红油,加上葱与芫荽(香菜)以及其他各种香料,你就开始呼噜呼噜地吃吧。当然,如果你受不了辣,还是少放点红油为好。
这个红油,是很值得说道说道的。正宗的红油,是红亮透明,盛在碗里一眼可以看到碗底。如果是浑浊的,要么是油不纯,要么是做法不对。它不比桂林米粉的那种炒干的辣椒沫,吃在嘴里满嘴的粗糙,更不比北京的那种所谓的辣椒油,一点辣的影子也没有。它把所有的渣子都给你滤掉了,它的辣,可以说是辣的精华。它红亮地浮在汤的表面,那汤是清的,油是辣的,你要是辣得受不了了,把红油吹开喝一口清汤解解辣:各种味既是混在一起的,又是这样的可以分离,真是美妙极了。
全州红油米粉的最大特点便是又热又辣。这是为什么呢?从下面的做法中你就能知道其中的奥秘所在了。
原材料:米粉、红油、肉汤、葱花等。
做法
1、制红油。选用大红辣椒,先用水稍煮一下,取出去籽,加适量食盐,与煮辣椒的水一起倒入磨中磨成细浆待用。取适量的花生油(按500克鲜椒下200克生油算,如果是辣椒干,则按500克干椒,用油750克),先把油锅烧热,待油温达摄氏100度时,下辣椒细浆,并不断搅拌。熬成辣椒酱不沾锅铲时即成红油。
2、熬骨头汤。按水5公斤,猪骨500克,黄豆500克,豆豉200克,罗汉果2个,生姜50克,食盐300克下料。先把骨头熬煮一会后再将其它配料放入锅中同煮,出味后待用。
3、制肉酱汤。将猪肉剁成肉酱,加适量味精于碗(盆)内,然后用少许骨头汤倒入碗里把肉酱冲散,接着冲入滚烫的骨头汤,把肉酱烫熟备用。
4、冒粉。把细米粉置捞勺中,先放入骨头汤锅中烫热,把勺提起,把米粉倒入瓷碗中,加入肉酱汤、红油、葱花即可食用。
特色
又烫又辣,辣味适中,汤鲜粉滑,爽口开胃。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