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陈北科故居 广东汕头贵屿国舅府“黄门第”

翌钊2024-03-05

陈北科故居 广东汕头贵屿国舅府“黄门第”

“黄门第”(又称国舅府)始建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是贵屿人陈北科的府宅。“黄门第”建筑面积不大,只有60多平方米。据传说当年陈北科建府第时,陈北科的政敌从中作梗,未完工时就谎报已建成,遂使朝廷停止供应材料,以至半途而废。今日的“黄门第”位于贵屿闹市,门面已十分逼仄,但其气势仍在。

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华美村,靠练江岸畔,有座“陈北科府”。陈北科府建筑不算宏伟,但却因明代名臣陈北科而闻名遐迩。

陈北科府为陈北科故居。是一座潮汕老式房屋建筑,正门有“黄门第”石刻大字,朱红门上镶着圆形铜钉。进入室内,大厅雕梁画栋,两个卧室古色古香。整座故居只有60多平方米面积,尚不及居民“四点金”的一半,堂堂朝内官,故居为何如此简陋?得从陈北科其人其事说起。

陈北科,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出生于潮阳县桂山都贵屿华美村,原名陈光,字世杰,别号东石先生。明正德二年(1507年)中举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中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正德八年(1513年)任吏科左给事中,奉旨管理全国官员升降,正德十一年(1516年)奉旨按查湖广地方官员,嘉靖元年(1522年)御封“紫阁名臣”,嘉靖三年(1524年)任大理寺少卿,嘉靖六年(1527年)任黄门侍郎、御赐“黄门第”,嘉靖十年(1531年)因宦官专政,辞官还乡,嘉靖十三年(1534年)在家中抑郁而终。

陈北科精文风,通五经,熟史籍,学老苏之学,陈北科在中进士之后,为更好学习,拜在王阳明门下,与郑一初,薛侃等成为王阳明首批潮籍弟子。

当时,与陈光同朝为官的贵屿人还有陈江。他是陈光的从兄,明正德九年甲戊(1514年)中进士,后来任南京户科给事中。为了便于区别,民间把在北京任户科给事中的陈光称为“北科”,而把在南京任户科给事中的陈江,称为“南科”。

陈北科是潮汕地区有名的先贤,他疾恶如仇,眷恋故土,明世宗褒其为“紫阁名臣”,后人则将其与林大钦、翁万达并称潮汕三杰。

相传陈北科上京赴试,途中结识一姓陈举子,结拜为兄弟。陈某之姐乃正德皇帝妃子,到京师之后,陈妃认陈北科为“义弟”。民间称陈北科为“国舅”,陈北科府在海内外又被称为“国舅府”。

陈北科先授官户部给事中,后步步高升,至大理寺少卿。陈北科在朝为官20年,刚直不阿,甚得朝中同僚信服,也为潮州人民办了不少好事。据史料记载,正德十四年,正德皇帝游江南,曾要潮州府年年进贡“江南苎麻白布,岭南荔枝,江河鲤鲜”。“光一一婉言谏免”。不久,正德驾崩,嘉靖继位,仍横征暴敛。陈光向嘉靖皇帝上疏,奏明一些权臣欺君误国,特别指出“潮州旱涝灾害猖獗,十年三收,百姓艰辛”,请“免征民役”。但因此引起朝中权臣妒恨,嘉靖十年,陈北科被“恩准归梓”(即被罢官回乡)。

陈北科建故居,相传也有一段波折,原来该故居的规模为现在的两倍,开工后不久其政敌向朝廷谎奏陈北科故居已建成,朝廷中止拨款,陈北科两袖清风,建筑中断,只好草草竣工。

陈北科回到华美村时,并无金银财宝,只带回两箱当时书画家作品,乡人争相到府观赏,陈北科便把所带回书画摆挂于贵屿商店门顶;数百件书画使乡邻大开眼界。此后代代相相传至今,贵屿仍一年举办一次“街路书画展”(当代群众称“街路棚”)。

陈北科回到家乡,壮志未酬,心中愤愤,每每以诗词发泄内心感慨,在《南海歌渔》一诗中,有“岂肯埋首到白头”之句,想重回朝内做官。然而,嘉靖是个糊涂的皇帝,忠言逆耳,陈北科悲愤交集,嘉靖十二年忧郁成疾,不治而死,终年五十五岁。

据华美村的民众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飞机轰炸贵屿,陈北科故居也难以幸免,大半建筑被炸毁。前几年,海内外同胞捐资,把陈北科府按原貌修葺一新。

黄门第分为主厅、书房、住房和花园三部分的黄门第,它是潮汕地区皇帝下旨赐建的府第,只可惜建了一半,因此在潮汕地区有个半祠堂,黄门第是半个之称,据传大门门匾‘黄门第’为明正德年间进士陈大器所书。

进门为正厅,大厅的右边为书房和客房,左边则为花园和主人住房,这样的建筑方式为皇帝之御赐府第,这座府第的主人就是明代名宦、潮汕先贤、诗人,大理寺少卿、黄门侍郎陈北科的府第,因此叫黄门第,民间俗称国舅府,国舅府建筑方式以皇室风格建造,采用围墙式的建筑方法,围墙平均厚度为七十厘米,一个大门可供出入,大门为皇式铜钉门,府内雕梁画栋,屋顶为琉璃瓦加龙头,走进大门,是一个六十多平方米的厅,正厅挂着嘉靖帝御赐的”紫阁名臣“和“立朝风载”两块牌匾,

厅的右边墙立着嘉靖皇帝的圣旨, 厅的左右是住房和花园,光是这个大厅据说当时就花费了五千两白银,从这就足以看出陈北科在朝廷中的地位,住房的规划也是很合理,是以潮汕民居方式建的,房屋是瓦木结构,屋内的木雕、石雕都被后人很好的保存下来。花园则由于时间的推移,渐渐的丧失了原来的风貌,不过花园内留存的几个石雕仍然让我们感到房屋主人地位的显赫,由于国舅府的结构是以紫禁城的造法建的,所以也有小紫禁城之称。“潮汕厝,皇宫起”,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民间俗语,就是出之这里。

陈北科作为一位潮汕的先贤,为潮汕留下了一大批的文化遗产,这其中最为宝贵的就是潮汕民居和贵屿街路棚了,潮汕民居是潮汕特有的建筑特色,有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等建筑形式,这样形式的民居全国只有两个地方有,一个是北京,一个是潮汕,不过北京的四合院建筑与潮汕民居相比,建筑虽大于潮汕民居而精致程度却远远不及潮汕民居,而且潮汕民居的门是开在房屋中轴线上的,这是四合院不能与之相比的。

在明正德年间之前,因潮汕旧时房屋简陋,人民无法依靠房屋来躲避自然灾害,每逢雨季人民都大受其害,因此陈北科就向皇帝请求让潮汕也能有坚固的住所,因为有皇帝下旨,所以潮汕民居在建筑方面大量运用石雕、木雕等进行装饰,盖上了黄瓦屋顶,如今潮汕民居已经成为了展现潮汕建筑文化的载体,也是潮汕人引以为豪的“潮州厝,皇宫起”的一个精神寄托。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