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河北固安官庄诗赋弦

玉轩2024-09-26

河北固安官庄诗赋弦

固安县官庄村位于县城北五华里处,北依永定河,西邻大清河,是固安境内较为古老的村落之一。现仍在该村生存繁衍的诗赋弦是流布在京固一带的地方稀有剧种。

诗赋弦的前身是明未清初流行于北京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称为“十不闲”,“十不闲”吸收了凤阳花鼓、莲花落等民歌腔韵。清光绪六年,即1880年左右,直隶宛平县(今大兴)朱家务村贾万全和张家务村朱广达在吸收“十不闲”精华的基础上,始创独具地方特色的诗赋弦。

当时它流行河北省的北半部,特别是在大兴,宛平,固安,涿县,良乡,房山一带,曾一度成为上述地区的主要地方剧种。五十年代末,它逐渐衰落。目前,仅固安县官庄村保留下来一个诗赋弦剧团。

诗赋弦的传播方法,既不是举办科班,也不是师父收徒传艺,而是业余传授。它的传授,基本上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请师父教授。哪个村庄愿意学习诗赋弦,请老师来村教授,农闲来,农忙走,三年为期(实际上是三冬)。三年期满,就可以“挂衣”演出了。第二种是通过亲戚朋友以及爱好者的相互学习传播。第三是代代相传,也就是第一代演员传授第二代,第二代传授第三代。

诗赋弦的剧目有一百多出,均为自己编创,由于年代久远,目前能够找到的传统剧本仍有六十多出,其作者为朱广达、谷兴、潘显宗、邓西恩、辛庭云等。这几位剧作者多已作古,潘显宗老人现已101岁。

诗赋弦的剧本和题材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

1、清末明初的一些奇闻轶事及民间传说,如《秃子换》、《双拜堂》、《换尸》、《苏落元》、《双全扫雪》、《瞧亲家》、《循环报》、《先生传》等。

2、莲花落本以及唱本、子弟书、弹词、宝卷等民间说唱文学,是诗赋弦创作的另一个主要题材来源。这方面的剧目有《访良乡》、《千里驹》、《老妈进京》、《小姑贤》、《马红眼上当》、《看瓜园》、《吕蒙正赶斋》等。

3、根据著名古典文学作品改编创作的剧目有《老少传》、《乱点鸳鸯谱》、《美凤楼》、《火焰山》、《盘丝洞》、《陈光蕊上任》、《施万金》、《能人寺》、《武松杀嫂》、《狐狸缘》、《陈玉梅告状》、《珍珠衫》等。

4、取材于以劝善为宗旨的宣讲文学和二十四孝故事的有《王祥卧鱼》、《郭巨埋儿》等。

5、由其他剧种移植和改编的剧本有《赵连弼借粮》、《四件衣》、《李桂香打柴》、《孔雀东南飞》、《下河南》、《小上坟》、《杨三姐告状》、《白蛇传》、《花子拾金》等。

诗赋弦剧目的思想内容有着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同时还有对科举制度的抨击,对卖官鬻爵的官吏制度,甚至对整个腐败社会的揭露。诗赋弦剧目的另一重要的思想内容就是反对封建落后的婚姻制度,赞扬美好的爱情,歌颂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忠贞,其次歌颂正义批判邪恶,劝人向善的思想,在诗赋弦剧目中也尤为突出。

诗赋弦剧目的艺术特点,一是善于运用喜剧和闹剧的形式,让坏人在台上丑态百出,自我暴露,对邪恶势力嬉笑怒骂,极尽讽刺挖苦。二是注意戏曲效果,讲究戏曲的传奇性,特别是一些大型剧目,一般都是剧情曲折,起伏迭荡,环环紧扣,出奇制胜。三是结构比较灵活,分场十分明显,人物上下场比较自由。四是流行于京南、京西一带,念白和唱词大量使用了当地经过提炼加工的语言,是具有民间化大众化的特点的通俗文学剧本。五是曲牌体音乐,是以长短句为主的戏文词格。六是唱词讲究音韵,其辙基本上和北方曲艺的辙相同,共有十三个韵部,主要有天仙、人辰、中东、江阳、由求、遥迨、姑苏、梭波、乜邪(叠雪)、花发(麻沙)、怀来、衣期、灰堆。除十三辙以外,还有两道小辙,即“小天仙”、“小人辰”。

诗赋弦从诞生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它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目前,尽管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局十分重视该剧种的挖掘与拯救工作,并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但由于社会变革,特别是受市场经济的冲击,诗赋弦依然到了频临灭绝的边缘:大量剧本需要整理出版,以便传承保存;剧作者后继乏人;演员青黄不接;以及缺少活动场地、缺少活动经费等。因此,必须加大保护力度,使诗赋弦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得以传承发展,成为民族戏剧百花园中一朵奇葩。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