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伏羲画八卦与陕西合阳伏六

灵阳氏2023-05-01

伏羲画八卦与陕西合阳伏六

黄河在合阳县境东缘自北向南而流,徐水发源于梁山东腋,先流向东南,继而折向东,在岔峪村注入黄河。黄河与徐水的夹角处形成一道塬,叫做“伏六”,相传是当年伏羲画八卦的地方。

伏六地区属于合阳东乡,历来属坊镇管辖。人民公社化后,先称为“坊镇公社伏六管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称为“伏六公社”,改革开放后叫“伏六乡”,2001年撤乡并镇,归属坊镇。

关于“伏六”的来历,民间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在很早很早以前,伏六这块地方住的是伏羲氏的部落。这一块地方实在是好啊,它靠着黄河和徐水,不但取水方便,还可以从河里打鱼;塬畔的沟涧里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果子,人们不愁吃的。

有一天,男人们正在河边打鱼,有人一抬头,猛地瞅见从很远的黄河波涛中“忽——”地钻出一匹马,抖抖身上的水珠,就沿黄河岸向南飞奔而来。离人们近了些,这才看清这马不是一般的马,它身上一豁子红,一豁子黄。大家伙儿明白了,这是一匹龙马!人们欢呼着,想把它捉住,左堵右截,把龙马挡在了今天的东雷村南和北伏蒙村北之间的那条沟里,所以后来这条沟就叫“龙马沟”。那沟尾今天已经伸到了大伏六村南,当初可没有那么长。

龙马见人们挡的没路可走,奋力一跃,就顺沟坡奔上了塬,那沟坡人们后来叫它“马道坡”。东、中雷村人把龙马沟北边的沟嘴叫“营马嘴”,北伏蒙村的人则把沟南边的沟嘴叫“灵马嘴”,其实都是时间一长把音念转了,应该叫“龙马嘴”才对。

回头再说这龙马跑上塬后,毕竟抵不住人多,还是被捉住了。人们请来了伏羲。伏羲端详了一会这匹五颜六色的马,心里悟出了什么,高兴地说:“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龙马呀!”后来他根据马身上各种颜色的不同位置,画出了八卦,这就是后来书上说的“河出图”的故事。伏羲想到了部落里的人出去采集野果或打猎时常常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就用这八卦来代表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教给大家辨别方向的方法。它拾起一根树棍,在地下画了一个杠杠,说:“你们记着,这叫阳爻。”又画了两个短杠,连在一起和那个长杠一样长,说:“这叫阴爻。我们把三个不同的爻摞在一起,可以摆成八种样子,就把它叫成八卦,再用这八卦代表八个方向。只要记清早晨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方,再把八卦代表的方向记清楚,就不用担心迷路了!”

后来周文王根据伏羲画的八卦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周易》中称卦中的阴爻为六,人们为了纪念伏羲,就把这块地方叫做“伏六”。伏六地区的十三个村庄,村名都与伏羲画八卦的故事有关。离伏羲画八卦的地方最近的两个村庄分别称为“大伏六”和“小伏六”;传说伏羲是雷神的儿子,便把大伏六东边的三个村庄按方位叫做“东雷”、“中雷”和“西雷”;大伏六东南的两个村庄叫“北伏蒙”和“南伏蒙”,意思是蒙受了伏羲的恩德;顺着这个意思又把大伏六村西的三个村庄叫做“东蒙”、“中蒙”和“西蒙”。再从“阴阳两爻”中取了“阳”字,从“八卦”中取了“坤”字,从六十四卦中取了“井”字,把离大伏六村稍远的三个村庄分别起名为“和阳”、“坤龙”和“灵井”。民间为了好记,还把这十三个村庄名编成顺口溜:“大小伏六,南北伏蒙,三雷三蒙,和阳灵井坤龙。”

在大伏六村南“龙马沟”的沟尾塬畔,原先筑有一座高大雄伟的砖砌门洞,门洞下是南北大道,门额上砖刻“伏羲画卦处”五个大字。门洞上端有庙,塑着伏羲的像,顺着砖台阶可以进庙瞻拜烧香。门洞东北方有一座高大的石碑,如今已无人能说得清碑的内容是什么。公社化后村里修盖饲养室用砖,拆毁了门洞,石碑也不知去向。

伏六地区十三个村庄除小伏六外,全部靠沟。地下水属于徐水流域的基岩水,水质优良。最西边的灵井村水浅,井只有八九丈深,取水省力方便;其它村可就没有这份幸运,要么是五六十丈的深井,几个人绞半天才能打上来一桶水,要么来回五六里下坡上塬到沟里担泉水,用水实在困难。所以民间昔日有歌谣说:“饿死饿活,甭给中东雷和阳熬活(指拉长工)。干的重活,吃的黑馍。不是人担,就是驴驮。”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各村或引水上塬,或打机井,自来水流到锅台边,年轻人再也无法想象昔日吃水难的困境。

朴实能干,勤劳吃苦,作务庄稼精细,是伏六人的传统,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过去伏六公社曾经是陕西省“农业学大寨”的典型,名声在外,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花椒、苹果等经济作物,成效显著。黄河文化也在伏六地区得到传承,和阳村、中雷村、东雷村的“芯子杆”都十分出名;大部分村庄都有自乐班,坤龙村业余剧团从1952年成立到现在,一直坚持活动。尤其是东雷村的“上锣鼓”粗犷豪放,情绪昂扬,气氛热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改革开放后得到政府重视,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大型演出,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和外国朋友前来采风,已列入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伏六地灵人杰。清代著名诗人,被著名文学评论家王渔洋(士祯)赞誉为“关中三李,不如一康”的康乃心(太乙)就葬埋在小伏六村北,此处离他的故乡合阳县城后地巷二十五里。之所以跑这么远的路选择墓地,就是看中了小伏六这块“龙穴”。小伏六村在解放后办的民校坚持数年,为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发挥了很大作用,被称为“铁民校”,1960年村支书作为代表曾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

和阳村是宋代慧眼识才荐“三苏”的雷简夫和明末清初女诗人雷敬儿(史夫人)的故里。该村名医颇多,雷鸣霄(1895—1978)医术高明,人称“雷半仙”;史明臣(1885—1958)、史联尊父子以及秦志坚、秦相生亦都身怀绝技,名噪一方;合阳东乡教育家史效丹(1880—1943)、史克力(1918—1974)献身教育,桃李满天下;灵井村马子云先生(1903—1986)在北京琉璃厂当学徒,刻苦钻研,成为著名的碑帖专家,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委员。这些人物灿若明星,为伏六大地增添了光彩。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