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爷庙右侧有菩萨洞,壁上画有虎驮孙思邈采药之图,洞深约10米,高1.5米,越往里走越窄,强挤一下,方可进去,传说这里是孙思邈的藏药洞。还据民间传说,孙思邈常用毛驴去驮药,一次在途中驴让老虎吃掉了。孙思邈采完药材,去寻找驴,看见虎吞驴难以下咽,卡住喉咙,就立即上前用黄酒救之,老虎为了感谢孙思邈救命之恩,就让他骑在自己背上,往返于山中采药。
万鹤台位于鹤山区崔村沟东五里处,现存有一大型圆形土堆,高约一米,面积约10余平方米。从断层中可以看出1.2米厚的灰土层及鸟类化石,杂有陶片、骨片、蚌壳、红结土、真骨等物,据《汤阴县志·山川》载:“县东南60里石崔村有一万鹤台,魏永熙年建,有圆型塔龛三丈余高,虽无详细年月之考,然之刻工审之,知为魏刻。”目前,塔龛无存。据传,唐朝时期,这里水清山秀,曾是万千仙鹤聚集栖息之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五岩山虽无华山之险峻、泰山之嵯峨、黄山之奇崛。但它则以孙思邈在此采药行医酿造黄酒的传说和一千多年经久不衰的独特神韵和魅力,吸引着远近游客。
从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到宋代,九河黄酒酿造技术在经过了数千年的实践之后,传统的酿造经验得到了升华,形成了传统的酿造理论以及工艺流程,技术措施及主要的工艺设备至迟在宋代基本定型。唐代留传下来完整的酿酒技术文献资料较少,但散见于其它史籍中的零星资料则极为丰富。宋代的酿酒技术文献资料则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隋唐时,九河黄酒酿造得到了长足发展。历史上就有“唐兴宋盛”的说法,据《荡(汤)阴县志》记载:北宋时,汤阴有十酒务,仅大湖就有七酒务。酒务是宋朝官方专门经营酒的地方,年收税万贯以上。当时大湖“万家立灶,千村飘香”、“烟囱如林,酒旗似蓑”。酒楼的环境布置、门面装饰和器具陈设极其讲究、豪华。有些酒店茶肆,或张挂名画,或插四时花,或巧设盆景,吸引顾客。每逢节日,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或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在九河黄酒的酒文化发展史上,唐宋时期,大湖人就已掌握了烧酒的制法。当时的大湖酒,无论在原料选用、工艺操作、发酵方式还是酒的口味品质方面,都与大湖人今天酿造的黄酒相似。可以说,那就是九河黄酒的根。一千年前,宋代范仲淹驻守延安时,曾写下“浊酒一杯家万里”的千古名句,说的就是这种浑黄米酒。
可惜的是,九河黄酒酒文化的宋代遗存却在长期的战争中遭到了破坏。直到明代,九河黄酒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人们形容当时的九河黄酒,酒窖比井还多。
明朝建国后,对发展农业生产十分重视,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朱元璋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但困,璧尤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本,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由于采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政策,明初至中期,农业、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稻田每亩产各三、五石,经济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在明代的时候,王族家谱记载:“先祖王九河家有良田万亩,五谷丰盛,用黍米造酒,酒铺百余,后被誉为‘九河黄酒’,特别是鹤壁处于中原地带,五谷杂粮年年丰收,酿造黄酒开始升温。大湖九河黄酒不仅在豫北享有盛名,而且燕、赵、齐、鲁慕名而来打酒者络绎不绝。当时大湖九河黄酒所造的酒有荷花蕊、寒潭香、秋露白、竹叶青、金茎露、太禧白。
崇祯帝喜饮金茎露、太禧白,称这两种酒为长春露、长春白。魏忠贤把持内廷时,常在宫外造酒,然后通过御茶房进献于皇帝,酒的名目很多,有金盘露、荷花蕊、佛手汤、君子汤、琼酥、天乳等。宫词中说:“但看御酒供来旨,录得嘉名百十余。”因此,明代典籍中,对九河黄酒的记载很多。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则说:“古来曲造酒,糵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糵法亦亡。”
明朝诗人陈大宾有《同杨侍御毅三月夜登大伾山 》名诗, “怪石穹窿夏木阴,移觞倚月共披襟” 里面移觞为:相互敬酒,邀月同饮,当时所用的酒即是九河黄酒。特别是鹤壁的明朝王越,在朝中是文武双全的兵部尚书,每次离家回朝,都为朋友捎去九河黄酒。镇守边关二十八载,“虽罹挫衂而志不少衰。”“久膺帅寄,历西北诸镇”,身经百余战。率军擒斩敌数千,夺获驼马万计,盔甲器物数万,追回被抢人畜三十余万,出境数百里,使河套地区久无边患,立功受奖十七八次之多。在防御工事上,王越改挑壕堑为筑高墙,计千余里,创建墩堡数十座。“改选兵甲,简练士卒,区画粮草”,胸有伟略,“一遇有警,身不离鞍马,手不离弓矢。或连日不脱衣甲,或终日不得饮食,寄存亡于呼吸之间,决成败于指挥之顷,百苦备尝,九死不悔。”慰劳将军,必用家乡的九河黄酒。
到明洪武年间形成规模生产,明末清初达到鼎盛,造酒之法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清朝乾隆一七三八年汤阴县志也有记载,第八代传人王孕秀贡生、济源县训导。第九代传人王维宁贡生、候选州判,也对黄酒制造进行了改进,为纪念先祖,且因湖垒村位于淇河岸边,名曰“九河黄酒”。清嘉庆年(1798年)湖垒村旁有一大湖泊,故更名为“大湖村”,后谐音叫“大胡村”。王氏第十二世孙王生孝“重振黄酒美名,誉满乡里”。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在这里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和鹤壁人民一道经历了战火硝烟的洗礼,无论是战斗出征,还是胜利归来,红军都用九河黄酒助威壮行,庆功贺喜。在医药物资紧缺的情况下,红军还用酒消毒疗伤,九河黄酒连结着鹤壁儿女与红军的深情厚谊,为推翻蒋家王朝做出了重大贡献。
文革期间,造酒设备以及厂房遭到破坏,空院落寞,雕梁画柱和墙上的壁画也被破坏殆尽,只剩下破烂不堪、孤零落漠的后院了。九河黄酒酿造传人王洪有,在家里研究黄酒的生产工艺和发酵池的形状,改造发酵池的长度和宽度,终于突破了技术难关,成功研制现代工艺的黄酒。该酒既不同于白酒,也不同于一般黄酒,造酒之法采用世代相传的古老工艺。特别是流程严格,以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顺其自然,巧妙安排,所用之水是大湖得天独厚的地下天然矿泉水,所用原料是精选的黍米、小麦等,此酒存黍米自然之香气,酒呈琥珀晶莹之黄色,味酸甜适度,余味浓郁,陈酿更加醇香。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