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1895)清代广东巡抚。字玉山。安阳县蒋村人。清同治元年(1862)进士。历任山西平陆县、永济县知县,解 州(今山西运城)、辽州(今山西左权县)知州,太原府知府,山西按察使、署山西布政使。光绪十三年(1887)任贵州按察使,同年八月,任广西布政使。十五年(1889)秋,授广西巡抚。创建官书局,惠及读书人而广施教化。倡办蚕桑,开设机坊。二十年(1894)十月授广东巡抚。时值中日甲午战争之际,积极修复海防设施,选拔任用有才能的得力将领,兴办团练,加强武器装备。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九月初八戌时病逝于任上。终年65岁,两广总督谭钟麟奏报朝廷,诰授“光禄大夫”、“威武将军”。
马丕瑶一生克己守礼,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多次受到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恩赐。
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月二十六日,光绪皇帝御赐“福”字。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初二,光绪皇帝赏给马丕瑶头品顶戴。
光绪十七年(1891年)正月二十七日,光绪皇帝御赐“福”字。
光绪二十年(1894年)九月二十六日,慈禧太后赏给马丕瑶御笔“福”、“寿”字各一方,如意一柄,蟒袍一件,尺头二匹。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初二日,光绪皇帝御赐马丕瑶“福”字一方。
(1857-1912)字子明,马丕瑶长子,明敏通书史,曾任翰林院侍诏、直隶候补道等。马吉森一生创办了不少厂矿企业,最为著名的是安阳六河沟煤矿、安阳广益纱厂(今安阳豫北棉纺织厂前身)。
六河沟煤矿开办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后经清政府批准成立了六河沟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六年开发,生意兴隆。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决定加大六河沟煤矿开发力度,采取竞标出资开发六河沟新煤矿。其妹马青霞大力资助,以180万两白银中标,夺得六河沟新煤矿开发权,击败了由英商查尔暗中支持的安阳商人周益等,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洋人的威风,其爱国壮举,为后人所颂扬。
安阳广益纱厂创办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兴盛时拥有纱锭2.1万枚,工人1300余人,是当时河南最大,也是最早的纺织企业,至今还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1859-1931)字积生,号子诚,晚年号坚壮翁,是马丕瑶次子。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光绪九年(1883年)进 士,选为庶吉士。曾任清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侍讲、侍读、日讲起居注官、河北按察使等职。辛亥革命后,任湖北提法使、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等职。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彻底停止了科举制度,全国各省纷纷兴办新式学堂。马吉樟与其妹马青霞联合河南籍显官袁世凯、张邵予等在北京筹办“豫学堂”,马吉樟任学堂监督(校长)。
1907年1月由日本留学回国,授任湖北按察使。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马吉樟被袁世凯任命为总统府内史。
1917年去职后寓居北京,精心研释金石、潜心著述,有《益坚壮斋稿》遗世。
1931年病故,终年73岁。
(1877-1923),马丕瑶三女,与秋瑾齐名,素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称。她自幼喜爱读书,才华横溢。光绪二十年(1894年),受父母之名,嫁给河南尉氏县,人称“刘半县”的刘耀德为妻。后从夫姓改名刘青霞,也称“刘马青霞”。 结婚7年,刘耀德病逝,25岁的她拥资千万。
马青霞为人宽厚,乐善好施,热爱公益事业,曾多次不惜重金慷慨解囊。光绪帝闻报,感其业绩,诰封“一品夫人”,赐“一品夫人服饰”。
马青霞极为重视教育,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她捐银30000两,与兄马吉樟以及袁世凯、张邵予等人在北京创办了“豫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马青霞随马吉樟东渡日本考察,其间结识了孙中山、黄兴、鲁迅、宋教仁、陈其美、何香凝、康有为、梁启超、张钟端等。在日本,她捐资6600元,与友人燕斌创办了《中国新女界月刊》。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尉县自家花园创办“华英女校”,为河南开办的第一所私立女校。又捐地30亩,创办了一所蚕桑学校。
1911年夏,马青霞捐银10000两,支持同盟会。
1912年春,马青霞被河南各大团体公选为河南国民捐总理。
1913年初,马青霞两次赴上海拜见孙中山,表示愿将全部财产捐献给国家,作为修筑铁路费用。孙中山感动不已,并为她挥毫题写了“天下为公”和“巾帼英雄”,以赞其爱国壮举。后因时局突变,这一愿望未能实现。
1916年,为支持“讨袁护法”运动,捐款5000元大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马青霞参加爱国学生大游行。
1922年,冯玉祥入住河南任督军,马青霞毅然决定将数百万家产捐献给国家,了却了她的夙愿。
1923年,马青霞在蒋村马氏庄园病逝,时年仅47岁。马青霞走完了她47岁的生命历程。其坎坷传奇,可歌可泣,浩然正气,感天动地,千古留芳。冯玉祥将军感其英名,曾率军在尉氏栽植千亩柏林,纪念一代女杰马青霞。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