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狮图”亦称“九狮舞”,属硬架子灯舞,气氛激昂热烈、粗犷彪悍,深受人们所喜爱,是形成流传在山东即墨原城关一带的汉民族民间舞蹈形式,形成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已有一百四十余年历史。
“九狮图”最初脱胎于高跷表演手举獅灯的形式,后来演变至现在以九头形态各异的狮子灯具进行地面表演的舞蹈,由于狮子形象突出,节奏激昂高亢,构图奇特新颖,画面粗犷壮美,被誉为九狮“图”。在山东乃至全国堪称独树一帜。2011年6月被公布为第二批即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924年山东省即墨城北阁里村民借鉴双狮舞编排而成,12名演员中,4人扮成2只母狮,7人各扮1只子狮,1人执绣球,在热烈的锣鼓声中,7只子狮环绕2只母狮欢腾跳跃,执绣球者穿插其中。其表演有各种程式,通过一连串的舞蹈动作,表现狮子的气质、神态和性格。
《九狮图》,是表演硬架子道具的舞蹈。最初脱胎于手举狮灯在高跷上表演的一种形式。后演变至今以九头形态各异的狮子道具进行地面列阵表演,在摆列阵势时又穿插了各种卧跳穿越和扑滚腾翻的动作,形成了既是流动的图案,又是图案的流动,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舞蹈。表演时舞者高挚约1.5米的长杆举狮起舞。狮子形象动作突出,律动粗狂彪悍,气氛激昂热烈,构图奇特新颖,画面粗狂壮美,被誉为“九狮图”。演出时阵势浩大,气氛热烈,表现了民间以狮灯驱赶恶鬼病魔,祈福消灾的美好愿望,深受群众的喜爱,在山东乃至全国堪称独树一帜。
《九狮图》表演分为“走街”和“圆场”两大部分。
开端部分为“走街”,是进行中舞蹈,通过“龙摆尾”、“扭绳头”、“绞五花”、“双对狮”、“返胡同”等队形,相互穿插交错,翻腾进退挪闪。步伐采用“跑跳步”、“悠步”、“踩 步”、“狮步”等,要求演员身正腿平,马步扎实,根据步伐的颤动使身体产生时起时伏的韵律。模仿狮态,晃身扭体臂活腰灵,晃转身时急如旋风,狮威大震。“驯狮手”挥舞绣球,忽上忽下扑朔迷离,狮子分两路纵队盯住绣球紧追不舍,扑滚腾翻。“驯狮手”时而“虎跳”,时而“劈叉”戏逗群狮,狮子则左扑右晃,机敏洒脱。绣球、狮子配合默契遥相呼应,整个场面龙腾虎跃,气氛激昂热烈。
阵图变幻为“圆场”部分,即就地圈围表演场图调度。通过“跑圆场”、“双对花”、“穿四门” “绣球戏狮”、“群狮蹿毛”等多种阵图进行表演,调度结构线条丰满,场面繁多巧妙流畅。在高亢的锣鼓声中,群狮如同脚下生风,在“绣球手”的指挥下,“狮”随“绣球”舞动。“绣球”舞“狮”跃,动中有景,静中有形, 形成在流动中表演,在表演中流动,恢弘壮观,气氛热烈,不断地变幻九狮阵图,形成了一幅幅群狮戏绣球的生动画面,阵势浩大,气氛热烈,深受群众喜爱。
《九狮图》是动物拟人化的舞蹈动作,抓住狮子的典型神态进行模拟,设计计了简单的舞蹈情节。通过翻、滚、扑、跳,嬉、逗之狮态,形象地表现了狮子的粗犷和神韵,表现了人民群众祈求“吉祥如意”、“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驯狮手”姿态英武,舞蹈动作多是从武术动作演变而来。如“虎跳”、“旋飞脚”、“扫堂腿”、 “二踢脚”、“鲤鱼打挺”、“旋子”等。粗犷刚劲的动作,威猛洒脱,使人观后 焕发出奋发进取的精神。
《九狮图》与其它民舞显著不同之处就是舞步。老艺人总结的舞步特征是:“颤如簧,颠如浪”。即动作舞步要轻快,小腿要有弹性,上身和头部要随着颤步而微动。以脚跟先着地,脚掌后着地的走法,颤步加摆动,使狮子形象舞的美、舞的活,具有浑然天成的美感。而上肢部分的动作,因演员是持内燃蜡烛的灯具表演,无论颠抖颤翻还是跳蹲转卧,都要求狮腹中内燃的蜡烛纹丝不动,这就全依仗演员的手腕灵活和小臂的摆动,因而形成了九狮图动作显著的风格特点之一。
经过历年的演出活动,九獅图从道具的制作到场记调度,都有很大的变化,个性色彩和结构形式更加鲜明突出,地域特征更加浓郁艳丽。民国初期,受邀演出至青岛、崂山、海阳、胶州一带,使这一民间舞蹈形式日臻完善而流传民间。
《九狮图》的道具狮子,造型夸张概括,神态形象逼真,道具本身就是一种民间艺术工艺,融合了中华民族古老传统的工艺精华,以其十足的乡土韵味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显示了民间舞蹈道具独特的民间风格。由于道具的制作耗资大,需具有一定武术功底的艺人表演,致使这一宝贵的民间舞蹈艺术在上世纪40年代后一度失传。
1982年,在全国民舞普査工作中,经过挖掘普査,在老艺人的指导下,恢复排练了这一民间舞蹈形式,使失传多年的《九狮图》重新走上大街演出。九狮图以气势雄浑的场面,独特浓郁的民间舞蹈艺术风格,多次参加正月十五民俗活动,轰动了即墨走进了青岛。1984年国庆节期间,经过挖掘整理的民舞《九狮图》,参加 青岛市“振兴中华”舞蹈专场演出,以古朴大方,独树一帜的韵律风格特征,获得一致好评。后受邀参加了青岛市第一届啤酒节开幕式的演出。1987年,民舞《九狮图》入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东卷本》。
《九狮图》,以独特的拟人化舞蹈风格,被誉为青岛地区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萌,以它古朴庄重,粗犷豪放的舞蹈语汇,留下了多彩而鲜明的地域文化亮点。反映了商都即墨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恢弘气度,成为青岛地区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