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后我国出现了一幅以伦理为主题的吉祥图,名为《五伦图》或《伦叙图》。这幅图以凤凰、鹤、鸳鸯、鹡鸰、黄莺分别代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道,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
传统吉祥图大部分通俗易懂,家喻户晓。但也有一些内涵极深,若无国学根基,便不知其寓意何在。如经常出现在绘画、瓷器、刺绣等上面的《五伦图》,表面上看只是一幅花鸟图,与其他花鸟作品无多大区别,实际上却大有深意。
《五伦图》的画面是以凤凰为中心,在树、石、花卉、水中还有仙鹤、鸳鸯、鹡鸰、黄莺四种禽鸟出现。从这幅图的名称可知,这五种吉祥禽鸟分别代表五种人伦关系。哪五种人伦关系?就是《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的:“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即父子、君臣、夫妇、长幼(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和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五伦图》中,以凤凰比喻君臣之道,仙鹤比喻父子之道,鸳鸯比喻夫妻之道,鹡鸰比喻长幼(兄弟)之道,黄莺比喻朋友之道。
显然,《五伦图》是古代艺术家根据孟子上述这段话创作出来的。但问题是,孟子明明说为了使人有别于禽兽,“圣人”才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但为什么后人偏偏用禽鸟象征“五伦”呢?难道人对伦理道德的遵循和掌握还不如这五种禽鸟?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孟子的人伦观是怎么形成的。孟子提到的“圣人”,是指舜。《尚书·舜典》载:“帝(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舜发现当时百官种族之间不够和睦,人们家庭内部也不够和谐,便起用契担任司徒一职,负责教化工作,还要求契以宽厚为本。
“五品”即“五伦”,又称“五典”、“五常”,但其含义与孟子所说的“五伦”不完全一样。后世注释者多认为“五品”是指父、母、兄、弟、子,推行“五教”,是要达到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目的。后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此基础上,孟子在“五伦”中增加了君臣关系和朋友关系,从而把“五伦”从家庭伦理规范扩大到整个社会都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现在回过头来解释前面的问题。《五伦图》以五种禽鸟象征“五伦”,虽然是艺术家的创作,但并非牵强附会随便凑合,而是根据前人对这五种禽鸟生活习性的深刻认识创作出来的。图中五种禽鸟形象优美、姿态各异,再配以树、石、花、水,使画面更加自然生动。这种寓教化于美术的方式,无疑使传统伦理道德教育更加立体化、多样化。
古人认为,虽然人是万物之灵,是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但人和万物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每一种动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人类应该学习的优点。人类学习动物的长处,并不意味着人不如禽兽,而是反映了人类面对万物时应该保持的谦卑态度。
凤凰是古籍屡次记载过的“神鸟”。《山海经》称凤凰“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太平”。《韩诗外传》称凤凰“戴德、负仁、抱忠、挟义”,天下有道则凤凰出现。《禽经》称“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为之长,又飞则群鸟从,出则王政平,国有道”。故后人在创作《五伦图》时,用凤凰表示君臣之道,寓意“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称“君臣有义”,其含义大概也是如此。
《五伦图》为什么用仙鹤象征父子关系?很多人都知道,仙鹤在古代是长寿的象征,《淮南子》称“鹤寿千岁,以极其游”。鹤在禽鸟中,地位仅次于凤凰,在古代是一品文官的标志。但鹤的另一层内涵现在知者甚少,这层含义源于《周易》。《周易》中孚卦“九二”爻辞:“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鹤父在山阴鸣叫,鹤子随之鸣叫相和,父子之间一唱一和,这是鹤的天性,犹如“父子有亲”,故后人用鹤来象征父子关系。
鸳鸯代表夫妇,则人所共知。此种观念在晋代以前已有。晋崔豹《古今注·鸟兽》云:“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匹鸟。”故选择一种禽鸟代表夫妻关系,非鸳鸯莫属。孟子提出“夫妇有别”,是提倡男主外女主内,跟现代社会的夫妇之道有所不同。
很多人对鹡鸰也不太熟悉。它是一种嘴细,尾、翅都很长的小鸟,头顶黑色,前额白色,形状有的像舞台上张飞的脸谱,所以人称“张飞鸟”。这种鸟只要有一只离群,其他鸟就鸣叫起来,焦急地寻找同类。故《诗经》有“鹡鸰在原,兄弟急难”之句,后人便用鹡鸰代表兄弟之道,这种关系的准则是“兄友弟恭”,即孟子所说的“长幼有叙”。
朋友之间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讲信用,所以孟子说“朋友有信”。哪一种禽鸟最讲信用?候鸟很守信,每年准时北徙南迁,鸡也讲信用,每天早上准时打鸣。但这些禽鸟虽守信,却不能代表朋友之间的关系。于是古人又从《诗经》中寻找灵感,发现《诗经》中有“莺其鸣矣,求其友声”之句,便用黄莺代表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
《五伦图》的出现,应该在唐代以后,因为至今尚未见到宋代以前的《五伦图》。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宋代的纱绣作品,但不叫《五伦图》,而叫《伦叙图》。此幅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案用纱绣“二丝串”法绣成,图上有凤凰、鸳鸯、鹡鸰、黄莺、鹤,各自飞翔栖息于水、芙蓉、竹、梧桐间,暗寓“五伦”。自此图出现后,逐渐被人们认同,遂使上述五禽成为“五伦”的象征,并随着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广泛出现在绘画、陶瓷、木雕、玉雕、铜器等器物上面,成为广受大众青睐的传统吉祥图。
清代是《五伦图》最流行的时期,许多艺术家和民间工艺人都参与了《五伦图》的创作,流传下来的作品也最多。如清末画家任伯年,有感于西风东渐,传统伦理道德逐渐被人们淡忘,便绘《五伦图》赠送给友人章敬夫。
章敬夫在自识中道出了任伯年的心声:“思我中夏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伦,历尧舜三代以来,以导以教,化人已深。何世变日移,滔滔是也。及见禽鸟,尚能审择高栖。诗人都比兴人伦,举凡凤凰之系君臣、肃鸨之系父子、雎鸠之系夫妇、鹡鸰之系昆弟、嘤嘤莺鸣之朋友,多识之益,具在三百篇中,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