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解放军报多路记者奔赴全军各部队蹲点调研采访,深入驻西藏部队基层连队,并亲自登上了卓拉哨所,成为该哨所建哨半个世纪首批在封山期进入的军报记者,他们用影像记录下这些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守卫国门“顶天立地”的兵。
西藏军区边防某团卓拉哨所位于喜马拉雅山深处的皑皑雪山之上,卓拉藏语意为“怪石垒成的山峰”,哨所所处位置为海拔4687米的山脊,周边峭壁林立,也被形象称为“挂在天上的哨所”。北印度洋暖湿气流与喜马拉雅山脉寒流在此交汇,天气恶劣多变,几乎终年被白雪覆盖。卓拉哨所是全军封山时间最长的驻防点之一,从头年10月到来年5月,近8个月冰封雪锁。由于它与世隔绝,哨兵们的戍边故事鲜为人知。
4月末,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初夏,然而海拔3960米、卓拉哨所所在的多仁边防连防区积雪依然厚达到一至两米,巡逻车辆无法前行。为确保边防安全稳定,战士们在铲车开路受阻的情况下,改为徒步完成巡逻执勤任务。
战备公路上,大风吹起雪屑,天地之间瞬间白茫茫,让人看不清方向。卓拉哨所距连部还有12公里,其中有多处路段为近70度的陡峭雪坡。半个世纪来,哨所需要的给养物资,只能依靠人扛牛驮,战士们平均每个星期都要从山下连队往山上哨所背运物资,用水靠凿冰化雪,遇到恶劣天气封山,罐头和干菜便是餐桌上的主角。
2013年,连部通往哨所的盘山公路修通,路程大幅缩短,但仍有约5公里的路程需要徒步,每年10月进入封山期后,大雪锁路,天气多变,这条生命线就会时断进续,更加艰险。
2018年,距离连部不远的地方建起了一条索道,在海拔4000米至4600米的山巅形成长达2.8公里的空中运输线,结束了近半个世纪运输物资靠人扛牛驮的历史,哨所官兵封山期吃菜难、饮水难等“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战士们四季能吃上新鲜蔬菜瓜果,但索道还是容易受到天气影响。
在索道运输现场,官兵们将给养物资装入铁桶。马达开启,钢索带动铁桶缓缓上升到云海中的哨所。过去战士们运一次物资,需要爬6个小时左右山路,现在只需要几十分钟,他们还给这条索道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天路”。不过受条件限制和安全原因,这条索道只能运货不能乘人,官兵们平时“下连”与“上哨”还是得徒步翻山。
军报记者一行人中,快60岁的老记者柳军是其中年龄最大的。由于还在处在封山期,在多仁连部时,边防团领导考虑他的安全,几番建议不要“上哨”,但这位曾经参加过老山前线拔点作战的战地记者,执意前行。在他信念里,摄影记者一定要到现场,只有亲历现场,才能拍出真实鲜活的故事。最后,边防团领导拗不过他的坚持,决定让记者一行跟随巡逻小分队徒步挺进卓拉哨所。然而12公里的徒步山路,几乎埋进半截身子的积雪,让这趟行程注定充满艰险。
高原不同于平原,海拔每升高1000米,空气含氧量就会减少10%,海拔4000米也就意味着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60%。尤其是途中三个接近70度的陡坡,更是寸步难行,不踩实,就容易滑落。
徒步上山,除了要面对冰封雪裹的山崖和随时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还要面对由于严重缺氧而造成的高原反应、体力下降、强紫外线灼伤、雪盲等问题。
久居平原的人,到了这种环境下,呼吸心跳瞬间加快,步履沉重,只剩下大口大口喘气。100米的距离,在平地一会就能走完,但到了高原,则几乎变成了一步一停,需要花上近一个小时,严重的高原反映,让老记者在途中数次吸氧。
记者上山,算是一次毅力考验。而对于长年驻守在此的边防官兵们来说,却是家常便饭,而且他们巡逻执勤还要背负着武器装备,其中最快的战士,爬上哨所只需不到三个小时。
翻越数不清的冰坡雪墙,经过近七个小时的强行突击,记者一行终于看到目的地。下山接应的战士们遥指远处的哨楼说:“雪山之巅是我家!”
看着是近在眼前,但想上卓拉哨所,还有最后的200多级台阶,最后一刻,大家完全是凭着毅力,登上了哨所。
刚进哨楼,一股菜香扑鼻而来,循味走进炊事班,原来是19岁的“大厨”、上等兵夏梦鑫刚出锅了几样好菜。现在通过便利的索道,哨所官兵的伙食较以往有了显著改善。戍边军人从四面八方来到祖国西南,吃菜的口味也变得“西南”。用夏梦鑫的话讲,以前总是想着法子给大家做家乡菜,往往做到最后才发现,不过是把几种食材“放一起用辣椒炒”,即便被辣得脸色通红,大家也吃得有滋有味。身处高寒地带,这点辣,成了哨所官兵戒不掉的偏好。
“开饭啦!”伴着哨声和口令,几条狗围着四级军士长杨东儒做亲昵状。卓拉哨所驻守了14名官兵,除了要担负边防巡逻、处置各种险情,还要长期面对缺氧环境和无限的寂寞。哨所里饲养的6条狗都不是军犬,没有标准“口粮”,在漫长的封山季,这些爱犬成了官兵们无言的战友,陪伴他们执勤和生活。
虽说现在有索道,哨所官兵们的饮用水可以通过索道保障,但生活用水还是要靠天吃天。哨长田立冬演示他们自创的集水设备,从屋檐上接了导管,融化的雪水“滴答滴答”流进室内一个大铁桶里。
在另一边,轮值哨位的上士苏枫和中士洛桑旺堆正在监控防区情况,时刻锁定边界线附近的风吹草动。
晚饭后,战士们在宿舍里或看杂志、或聊天下棋。卓拉一年只有两季:冬季和大约在冬季,火炉几乎没有熄过。虽然哨所内空间有点拥挤,但气氛其乐融融。
在哨所狭窄的空间内,还设置一个台球桌,让战士们在执勤之余能有一个娱乐空间。上等兵梁雅运(右一)被战友们冠以“卓球王子”,他与下士朋毛冷知的巅峰对决,引得全哨官兵围观。
卓拉哨所地无三尺平,风无一日停。尽管条件异常艰苦,但日常4公里的武装巡逻是官兵们的重要任务之一。晚上10点,执勤巡逻归来的战士返回哨所,夜空泛着星光。
第二天清晨,太阳从雪线天际探出头来,卓拉哨所周围云雾升腾,阳光山峰若隐若现。
卓拉哨所矗立在山脊之上,巍然屹立。
班长杨东儒一大早便出现在哨位上,他入伍13年,在卓拉哨所守防也已经3年零3个月,成为目前哨所在位最久的哨兵。杨东儒在海拔4687米的哨牌旁走过了无数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成为忠诚戍边的楷模。
担任小值日的上等兵吕胜超、林元比平时提前20分钟起床,就近挖取昨夜下的新雪,为战友们准备烧洗脸水。
哨所所在位置年均气温低于-5℃,是个天然冰窖,早上气温很低,刚拾完一桶煤的林元冻出清涕。
如今哨所内硬件设施越来越好,三层保温哨楼里,有阳光棚、洗浴室、存储室等。从执勤哨位下来的上士苏枫抓住大好时光专心复习,为报考地方院校冲刺。
趁着全哨集合之机,老记者柳军在哨楼前留影,能真正徒步爬上哨所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边防官兵守防的艰辛。
柳军还与守防官兵拍了一张大合影,在卓拉哨所,有条不成文的规定:不被哨兵认可的客人不合影。士兵们脸上的笑容体现了相互信任,能走上哨所就是对他们的最大信任,说明你心里有他们。
很快,战士们又开始新一天的例行巡逻,哨所脚下的雪墙,几乎和人一样高。
33年前,在老山前线采访的柳军,用照片记录下一位解放军战士坚守在阵地前沿阴暗潮湿的猫耳洞里。
33年后,他的照片里,是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守卫在边防线的雪山之巅。
4687米,是卓拉哨所的海拔高度,更是戍边军人的精神高地,在这条没有划定国界的边防线上,一茬茬青年官兵用青春和热血守卫着国门。
时代在变,这种奉献和传承一直没变!
年年岁岁,暮暮朝朝,一茬茬“顶天立地”的中国军人在这里坚守。他们,让祖国放心!祖国,为他们自豪!
(解放军报记者 柳军 马三成 特约记者 晏良)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
玉环是中国文旦之乡,文旦种植有上百年历史,该果营养丰富、清甜爽口、清肺润肠。玉环位于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玉环县是国家级文旦商品...
风车日的来源风车日是荷兰的民间传统节日。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举行。荷兰地势低洼,经常受北海海风的影响,海水倒灌入江河,泛滥成灾。荷兰人为了与海水作斗争,就利用风车排水,变沧海为良田。荷兰由此而成为...
日本国国庆日为12月23日日本是亚洲大陆东部的群岛国家。首都东京。面积37.8 万平方公里。人口1.24亿。公元645年,日本通过大化革新,确立了天皇制。天皇享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因此,天皇的生日就被定...
古代蒙古人可收亡夫之妻,体现的是一种简单朴素的经济哲学。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生产关系相对简单的社会体系中,特别是像蒙古这样长期处于游牧状态的民族,一种风俗的形成,自然涵盖了诸多情理成分。古代蒙古人可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