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农村,人们婚丧嫁娶,生辰满月,华堂落成等宴席总是在地坝设宴。人们称这种宴席为坝坝席。
坝坝席比不得大城市的高档酒楼,几个大汽油桶改装成的炉灶摆设在地坝,几块案板安放左右,各种食材放于案板。为了遮阳避雨,往往在上面搭个雨篷。
不管什么内容的坝坝席,主人家会提前从八字先生那里求个吉日。吉日确定后,就告知自己的三亲六戚。日子临近,主人家会亲自到主厨家商议,向主厨提供吃坝坝席的人数及顿数,主厨会根据客人数量提供一份食材采购单。食材采购单上多是荤菜及酒水,素材则就地取材,也有团方四邻送来的米豆腐、白豆腐、灰豆腐、青菜萝卜……
确定了主厨外,还有一个人也必须先确定,那就是支客士。支客士相当于这场坝坝席的总管,是主人家的“钦差大臣”。正席的前一天,团方四邻来到主人家,他们聚在一起,支客士便让礼房先生列出一个帮忙单子,上面写清楚帮忙人的具体工作——厨房帮厨的,借桌子板凳的,抹桌子的,放酒水的,装香烟的,倒茶水的……
正席之前,支客士叫客人们肃静,请来主人家讲话。主人家一套客气话脱口而出——各位团方四邻,亲朋好友,寒舍扁窄,人手不足,安席不恭,设宴不正,款待不周,粗茶淡饭,敬请吃饱。也有主人家上不得台面,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便叫支客士代为感谢。紧接着,摆桌子的,放碗筷的,放酒水的,打茶盆的开始忙碌起来。
农村民风淳厚,尊老爱幼自古有之。吃坝坝席看似八人围桌而坐,实则很有讲究。一般情况下,支客士会根据主人家的意思,设有贵宾席。比如一场婚礼的坝坝席,贵宾席多为送亲客(迎亲客)的座位。对待贵宾席,厨房会专门做菜,菜的数量质量均比一般坝坝席高出一筹。按照农村习俗,厨房端出饭菜后,贵宾席会给厨房金额不等的丰子钱(红包)。一般客人坐的坝坝席,也有讲究。一桌八人,往往推举年长者坐上席(朝主人家大门方向)。长者一声令下,大家举筷动碗,开始吃坝坝席。
以前农村物资匮乏,坝坝席为九碗菜(很少用盘子),三荤六素。因为只坐八人,每碗菜(尤其是荤菜)只有八份,一人一份,自己夹自己那份。也有大人心痛留在家里的孩子,把自己那份荤菜,用芭蕉叶包好,带回家供孩子食用。等待桌上的菜吃得差不多,厨房里会派出几个妇女端着盛有南瓜汤、绿豆汤、白萝卜等添菜前来。有了这些添菜,即使有喜欢喝酒的客人,也不至于将席面吃个精光。
一席八人全离开后,打茶盆的立马前来拆碗筷到厨房清洗。清洗碗筷之际,抹桌子的登台亮相——用一把稻草扭接而成的抹帕,将桌上的垃圾清理。不一会,被清洗的碗筷又摆放在桌上,新一轮的坝坝席开始了。
若是客人不多,支客士见还有空位,便大吼一声——没吃饭的赶快,这是最后一轮。如果客人多,无需支客士喊叫,上一轮的客人还在吃饭,下一轮的客人则站在一旁,等客人离席,便坐上去等待。这便是常说的坐抽脚席。
吃坝坝席的顿数因主人家的事情而定。要是白事,客人第二天早饭后离开;男方迎娶媳妇,第三天早饭后离开;女方嫁女,第二天早饭后离开。三朝酒共三天,最为隆重。每天上午下午,除了正常的三餐外,还有点心(比如小汤圆、面条)。不管哪种形式的坝坝席,帮忙的人都会在最后一天吃了午饭离开,他们要归还所借的桌子板凳,锅碗瓢盆,铺笼被罩。他们离开的时候,主人家再声道谢。
坝坝席,早已远逝成一道记忆中的风景,挥之不去的是那份醇厚、浓烈的乡间情谊。
“坝坝席”是川渝地区农村特有的传统民俗盛宴,每逢红白喜事、过年过节等都要摆席,少则几桌,多则几十桌,招待乡邻亲友,场面盛大。宴席一般是在房屋地坝摆开,故称“坝坝席”。
坝坝席(坝坝筵、坝坝宴。筵席筵席筵离不开席,筵席通俗点,宴席高雅点。)是川东北一带农村特有的传统民俗盛宴,每逢红白喜事、生崽满十、起屋等都要摆席,少则几桌,多则几十桌,远近乡邻亲友,男女老少倾巢前来,其盛况不亚于城里餐馆。宴席一般是在房屋地坝摆开,故称坝坝席,而菜品中的 肘子、 烧白、 酥肉、 扣肉、 蹄膀、 红烧肉、 夹沙肉、 八宝蛋、 糯米饭、 虾羹汤等,则是坝坝席中不可缺少的主打菜。
在四川、贵州、云南,都是高原与丘陵,难得有一块平整的空地。修房建屋,都得整一块平地,曰地坝或者院坝。土坝子铺上石板或者坎上三合土就可以做为晒粮食的晒坝。客来多了,办几桌或是几十桌的席,屋里头坐不下,就扯起多余的或是借来的桌子安到地坝里去,既方便又热闹。
过去因为交通不便,一般都得走路参加坐席,远方的客人一般一早就要出发,下午或晚上才能赶到,这叫“歇客”,意思就是来了歇着。“歇客”多了,吃过晚饭后主人家就会打地铺,大家一起睡通铺,实在安排不下就借邻居家住。先到的客或者远来的客走累了,搬个板凳先坐一下,歇一下脚;吃一碗涝糟滚鸡蛋,稳一下肚子,因为先到的客离开席的时间还早,远来的客走了这个远,早已肌肠饿肚了。坝坝席需要很多桌子板凳,自家不够就向邻居借,便于还时方便和忌讳,还要在上面写上谁家的名字并拴上一根红布条。宴席是一张四方桌(旧时称八仙桌)配四根长板凳,坐八个,正对门口的席位叫上席,一般是长辈、老者或有威望者就座的地方(如今基本上被村乡干部霸占了),坐上席的人没动筷拈菜,其余人是不能动筷的,如果坐上席者开始动筷拈哪碗菜,你也只好拈那碗菜……按照规矩,先上凉菜,然后是炒菜、 蒸菜、烧菜,最后是汤。
炉灶师傅一般是现请来的,俗称“土厨师”、“民间厨师”。常常是挑着箩筐(盛装碗筷等)进村入户,锅碗瓢盆也会捎带上一部分。地方不够用了,就在空场地上临时搭个棚子作厨房、临时用泥土垒一个或者用砖头码一个,随便拆个门板作案板。用大铁铲在大铁锅中铲啊铲啊铲。
图个热闹、图个喜庆,纯朴民风,联络感情,真正的和谐之歌。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