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早的行旅工具是畜力,它是随着在狩猎经济基础上的家畜饲养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后来最迟于夏朝,人们开始使用车辇。车辇在行旅民俗上影响最为深远,那时用牛马拉的叫车,用人力拉的叫辇。古时驾车最早用牛,后来才用马。旧时的牛车、马车多用于运输货物,载人较少。俗语说“北马南舟”,实际上马匹在泉港古代陆路行旅方面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不过多为官宦之家或是富家子弟所用。轿子始于晋代,那时称肩舆,至宋代才正式称为轿。泉港民间旧时广泛使用这些交通工具。南宋时任过泉州知州的王十朋,在其吟咏洛阳桥诗中有“南通百粤北三吴,担负肩舆走骇牧”之句。这是说,当时洛阳桥上南来北往的人们,步行、坐轿、骑马者均有。泉港惠安本属同邑,其时交通工具的使用应无所差别。但旧时能借助交通工具的多为官绅富人,民众出门办事、访亲会友通常都是步行,只有嫁女、病人外出就医时才坐轿,跨县跋涉才坐车。
泉港近现代交通工具的革新,与福建沿海其它地方一样。民国时独轮车、板车、人力车(黄包车)、自行车、三轮车等相继出现。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马车曾是境内主要客货运输工具,七十年代后逐渐被自行车、三轮车取代。后来由于摩托车、汽车投入营运,自行车运载功能逐渐减弱。今日,泉港的行旅民俗己发生了很大变化。就陆路交通而言,自行车和摩托车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出门代步工具。企事业单位普遍配置小轿车,不少富裕人家也购置了私人轿车。公交车穿越于各个乡镇,城区的“的士”招手即停。人们要远行,可以坐车走高速公路,还可以到晋江、福州等机场乘飞机,还可以坐客轮走水路。人们出门可昼夜兼程,不受时间限制。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道路的畅通,大大地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文化交流。
涉水用船,泉港人很早就运用舟船从水路进行交通行旅。早在新石器晚期,就有先民在沿海半岛聚居,过着捕鱼、捞贝和采集的生活,与舟楫结下不解之缘。至唐神龙、景龙年间(公元七○五~七一○年),峰尾、沙格二澳就有连家船的记载:“其居址常在船中,或结庐海边,随时移徙。”清代中叶,南埔镇肖厝村人移居到隔水相望的惠屿岛,成为这座孤岛的拓荒者,并繁衍成村。惠屿与外界交流全部依靠舟揖,撑船近一小时,便到对岸肖厝村,驱舟往北,不久可达莆田、仙游两邑。但自古以来,泉港人主要是把船用于货运和捕鱼,用于客运的较少,通常用于商运、客运的船只有以下几种:
竹排。用绳索捆扎成排的大竹筒而成,没有舷舱、桅杆,使用槁、橹、桨操纵推进。这是一种原始的渔业生产工具,安全系数较低,来往速度缓慢。平时可作为近距离水域摆渡之用,也用于母船与海边码头之间卸货或渡人。
阔头。木质结构,长五米、宽一.六米左右,有舷坡、开口舱,没桅杆,使用槁橹推进,载重一吨左右。是一种简易的渔业工具,也是近距离水域的摆渡工具,商运船常用它把人员、货物运往海边或码头。
舢板。木质结构,头尖尾宽;也有阔头船,稍大,有舷舱,没桅杆,或用竹杆作桅,挂小布帆,载重一至二吨,通常用槁、橹、桨推进。渔业上用于配合大钓船进行生产,平时作为大钓船运载人员和货物的摆渡工具。
商船。即商业运输船,泉港古时富庶商家北通关东,南往香港,便全赖于其。当时商运船装载量是四十至八十吨,船上有二至三支桅杆,使用布帆作为推进动力。因有海盗骚扰,泉港的商船元末清初始仿照官船进行装饰,在船舷两边雕绘五个“回”字形的黑色图案,酷似枪炮架孔,俗称“黑皮五青案”。峰尾船上的相应部位有十二生肖称谓,如鼠桥、牛栏、虎口、兔厕、龙骨、蛇皮、马面、羊角、猴头、鸡橱、狗齿、猪架等。至民国时期,商运船还配有一定数量的武器,并雇枪手随船保驾护航。
民国时期,泉港海域机帆船投入运输,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人们在木帆船上安装柴油机和螺旋桨,使之成为机帆船,八十年代后,木帆船逐渐被机动船取代。现在惠屿岛已发展成为区内富有特色的风俗旅游景点,游客往返皆用机动客船运载。
送顺风。有人即将出门远行,亲戚朋友和兄弟姐妹要为其进行“送顺风”。大家送去线面、猪肉、鸡蛋等礼品,表示饯行,祝贺远行之人旅途平安。建国后,分配到远地工作和入伍参军的,亲友也送去礼品和礼金。这时主人收下路费和礼品,暂不回礼,等以后返乡时再行答谢。
泉港是闽南著名侨乡,现总人口三十六.七二万人,却有三十七万海外侨胞。清朝和民国时期出外的华侨多为贫苦劳动人民,他们大多是肩负一家人的生计,到海外谋生的。华侨出洋前须先“拜公妈”,即到祖厝厅焚香拜祖辞行,并祈求祖宗神灵庇佑安全渡洋,在侨居地兴旺发达,然后向亲友告别。亲友都要来送顺风,有的还设宴办“送顺风桌”。家人在为出洋亲人准备行装时,须为其装上一小包泥土和一小瓶井水,寓有饮水思源、不忘故土之意,临行时,家人还须煮四个甜鸡蛋,放在家中的水缸盖上,让出洋亲人吃下,以预祝来日甜蜜圆满。出洋人要特意在水缸边食用,也是包含“饮水思源”之意。当出洋者辞别家人,走出大门后,还要“三回头”,看望故居,表示自己出洋后,不会忘记家园亲人,争取早日归里与家人团圆。抵达侨居地后,要及时向家里和亲友寄信或寄钱,以告知家人及亲友平安抵达,或答谢“送顺风”之情。
接风。亲戚朋友和兄弟姐妹从远方回家或探亲,要送去线面、猪肉、鸡蛋等礼品,对其平安返回故里表示祝贺。这时受接风的人用煮点心招待大家,把送来的礼品象征性地收一点,并以毛巾、肥皂等回赠,有的也以布料相赠。
华侨返归故里,亲友们闻讯都要赶来看望和“接风”,甚至设宴为其接风洗尘,俗称“脱草鞋”。这大概因为早期华侨因交通不便,且也表示自己不忘本,故多脚着草鞋走进家门。随着时代的演变和交通的发展,归里华侨都西装革履,以车代步,直抵家门,但“脱草鞋”之称已相沿成俗。华侨则向为其“脱草鞋”的亲友逐一回赠从海外带回的礼品。
坐碓臼。妇女如果远嫁,或外出长期没回娘家,回到娘家时就要“坐碓臼”。所谓的“坐碓臼”,是指十二年以上没有回娘家的妇女回娘家时,须带一瓶花生油、一个米筛,走到娘家门口或附近,见有碓臼就把米筛顶在头上遮天,蹲坐碓臼内,表示忏悔。然后由娘家亲人出来迎接,把瓶中的花生油顺着碓臼倒注少许,口念:“由(油)你来,由(油)你去。”表示亲人已经谅解她了,并希望她常回娘家看看。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