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一般丧葬仪式,繁琐复杂,充满迷信色彩。老人临终前,要将病榻移至正屋当门,以便得正位而终。在寿终后,用整张白纸复盖在面上,叫“复面”,也叫“蒙脸纸”。床前放一瓦盆,死者有几个儿子,就在盆底钻几个眼,专供烧纸之用,叫“劳盆”。砍二尺长的柳棍,每个儿子一根,周围缠以白纸穗,叫“哀棍”。死者的儿子叫“孝子”。吊唁者烧纸,孝子拄哀棍陪哭,另外做一幡插于门前。凡后辈都穿孝,孝子戴白帽,穿孝袍,麻绳束腰,足穿临时做的白鞋。闺女、媳妇顶白巾,穿白衣,白布带扎裤腿,穿白鞋,其余男戴白羊角帽,女顶白巾。
第三天晚饭前“泼汤”,把饺子煮熟放于水桶内,二个人抬着,走几步用勺子泼点汤,不泼饺子,一直泼到土地庙。村内无庙,泼到十字路口。晚间为死者“送盘缠”,家人带着锡箔,到十字路口,将箔点着,倒退百步跪下隔着箩看火,按迷信说法能看到死者来取钱。
出殡时,棺前放铭旌,铭旌前放供桌,两旁放舍候,即纸做的童男童女。吊丧的人,在供桌前行礼,两旁有死者侄辈跪棚陪哭。
行礼后入棺屋,孝子叩头致谢,如不入棺屋由侄辈叩头致谢,叫“叩棚角子的”。出殡时,死者长子孙挑小幡在前引路,棺发引时把劳盆摔破。棺上路时,有“路祭”,到陵地,有“陵祭”、路祭。陵祭仪式一样。在打好的墓坑内,让人拿只公鸡,沿坑边转一圈,并拔几根鸡毛放于坑中,将鸡扔出。棺材下地,把阴罐子放在棺材前,棺上蒙上芦席,并把事先做好的弓、箭、瓦放在棺材上,草草掩埋,烧掉“舍候”,“哀棍”、“小幡”插在坟上。
殡后三天,孝子将坟筑好,叫“圆坟”,以后每隔七天,到坟上烧纸一次,连烧七次为止。
新中国建立后废除“舍候”,改用花圈,不穿孝,带黑纱,旧时繁琐仪式,大都去掉,只开追悼会,由有威望的人致悼词,对死者一生给予评价,然后家人致答词。本县已建火葬场,但火葬者仍不多。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
玉环是中国文旦之乡,文旦种植有上百年历史,该果营养丰富、清甜爽口、清肺润肠。玉环位于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玉环县是国家级文旦商品...
风车日的来源风车日是荷兰的民间传统节日。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举行。荷兰地势低洼,经常受北海海风的影响,海水倒灌入江河,泛滥成灾。荷兰人为了与海水作斗争,就利用风车排水,变沧海为良田。荷兰由此而成为...
日本国国庆日为12月23日日本是亚洲大陆东部的群岛国家。首都东京。面积37.8 万平方公里。人口1.24亿。公元645年,日本通过大化革新,确立了天皇制。天皇享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因此,天皇的生日就被定...
古代蒙古人可收亡夫之妻,体现的是一种简单朴素的经济哲学。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生产关系相对简单的社会体系中,特别是像蒙古这样长期处于游牧状态的民族,一种风俗的形成,自然涵盖了诸多情理成分。古代蒙古人可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