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响水县黄圩镇云梯关村,至今仍矗立着一座清朝乾隆皇帝亲手书写的“孝子坊”三个遒劲大字的牌坊,也一直流传着有关牌坊主人感人的故事。
“孝子坊”上边的横匾中间刻有御书“孝子坊”尺方大字。匾的左右两边刻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训示;在下边的横匾上刻有“清故孝子杨绍先”七字,乃是被褒奖的牌坊主人。牌坊两边石柱上分别刻有“戴仁而行抱义而处遗清白于子孙”、“生事尽力死后尽思念劬劳于父母”的挽联。落款为“淮安府知府富斌拜撰”。经查证《淮安史志》,富斌在嘉庆三年(1798年)时任淮安府知府。
从现存的杨氏家谱中查出:杨绍先古居黄圩,幼年丧父,母亲恪守妇道,将其扶养成人。长大后以农为本,后以医为生。由于他从小天资聪慧,又勤于旁学野读,故而识得些许文字。他和一般农家子弟—样,劳作侍母,娶妻生子。家境虽说贫寒,倒也平安和睦。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母亲由于操劳过度,加之风寒侵蚀,陡生疾病。虽多方求医,且花尽所有,也没有把母病治好。一年之内必发多次,发病时滴水不进,疼痛难忍。真乃是求生不能,欲死不成。
杨绍先为治好母病,四处求医,八方找药,有一天打听到关外有一“神医”,可治好他母亲的怪病。于是他拜别老母,辞别妻儿,披星戴月,忍饥挨冻,一路乞讨,满路风尘,过山东济南府,经清都燕京城,终于在一个雪花飞舞的夜晚,昏倒在老医生的门口。在医生全家救护下,他才从死神的手中挣脱出来。
“神医”对此类病的诊治方法及其药方因是祖传,已早有训戒不得传与外人。但老医生被他为治母病不畏艰难、千里求医的孝子精神所打动,毅然打破戒规,将其医技及秘方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冬去春来,夏过秋至,两度春秋两度寒暑,杨绍先终于将医技学成了。他为能及早治好母亲病患就急不可待地拜别师傅,餐风宿露,赶往家乡。
俗话说:好事多磨。当他赶至燕京城门口时,就见一群人正围着城墙上的皇榜议论纷纷。他进前一看,心头不觉为之一怔:原来皇榜中写道,皇帝母亲身患奇病,御医中已无人能治,特悬榜招贤。若有人能将皇太后所患怪疾治好,皇帝将赏赐黄金百两。若愿意还可封官在朝。他再细看榜中所述病情,巧得很,发病时症状与其母亲所患病症一模一样,正是自己所学医术的救治对象。他心想,古人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再说,这也是做郎中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呀!我不揭榜何人能揭呢!一来可以实践已学医术是否有效。二来还可得到许多银两赏赐。有了银钱既可以改变自家生活状况,也可以帮助乡亲脱贫解困。虽有风险,但只要自己细心谨慎,各方面都做到位,危险就可能不存在了。想到此处,他将皇榜揭了下来,接着他就被带进后宫。经过他望、闻、问、切一番过程之后,已知病情,并知病因。于是就以师之道,对症下药。时间不长,皇太后真的好了。
皇太后的病被治愈之后,他就急忙提出要回家。谁知道又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原来在他治病期间,公主看中了他,皇太后明白女儿心意,也喜欢上这位救命郎中,就直言不讳地讲明要招他为东床驸马,而且喜日子就定在第二天。
在别人看来这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件特大喜事,然而对救母心切的杨绍先来说,却如五雷轰顶,当头一棒。他抱定决心,死不认从。由于他违抗懿旨,又不听多人劝喻,终于激怒了皇太后,遂将其打入死牢。他在狱中终日茶饭不下,泪流不干。病母情态,时时泛起,妻儿愁眉,历历在目。他恨不能挣脱镣铐,冲破牢笼,身离祸地,飞越关山,即刻到家把母亲的病治好……他冤愤满腹,度日如年。
他的不幸遭遇,深得狱卒们同情。临刑的前一天,牢头偷偷地告诉他:“明天是你大喜之日,到时将会有监斩官来与你送行。你可将你的冤情,明白地写在纸上,请他转呈乾隆爷,说不定……机不可失。我已为你准备下纸笔,你就快些写吧。”
在许多人的帮助下,他的状纸真的到了乾隆案前。这位大清朝开明皇帝被他的勇敢精神和孝母之举深深地打动了,从状纸中知道他已有家室,并有二子,了解了他为医病救母,不远千里,乞讨拜师,历经艰难。更敬佩他不为高官厚禄所诱惑,难得的一颗孝顺之心,少见的一片诚挚之意,这位皇帝老儿也被感动了。他左手捧着状纸,右手连击桌面,高声说道:“真乃天下第一孝子,天下第一孝子也!”并随即御批:无罪释放,赐赏回乡。
不幸的人总是遇到不幸的事。回家后方知母亲思儿不见;病痛连发,已故多日了。乡亲邻里合伙凑钱将其母掩埋在村口道边。他在悲痛中,用皇帝赏赐的银两将母坟加高填大后,还在墓后新盖草舍三间。从回家起他就整日整夜,孤屋清灯,守孝伴母。
有一年黄河侵淮肆虐两岸,水势奇猛,浊浪冲天,直向其母坟墓涌来。当时,他忘却了自己,只记挂着母亲,不顾一切扑向母墓,双手紧抱墓顶,身体护住墓身高声呼喊:“母亲大人,黄水来了,不孝孩儿在守护着您……”其情其景,催人泪下。说来奇怪,凶猛的黄水似被他的精神感动了,被他的孝心折服了,竟悄悄退去。
守墓尽孝三年时间,他从未剃过头、洗过澡,从未跨入妻房一次,也从未离开过母墓一步。
十里八乡无人不知杨绍先的孝名,县府衙门都在传说他的孝道。
再说公主在遭其婚拒后,不仅不忌恨于他,反而更加赏识他的为人。认为只有他才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君子。爱慕之意又加上敬佩之情,时间一长,公主竟久思成疾。御医虽医治多日,也未能见效,且日渐消瘦,病情危急。乾隆焦虑万分,特召集群臣献策。有一位大臣忽然想起几年前揭榜进宫,医好太后奇病,辞官回乡的神医杨绍先的名字。皇帝大悦,遂派600里快马来到杨绍先的家,请他火速进宫救公主性命。可是,杨绍先在快马钦差到来的前几天已离开了人世,用老百姓的话说,他已去母亲那儿尽孝道去了。
杨绍先在临终之前,曾将两个儿子唤到跟前对他们说:“我将要去见你们的奶奶了。我走后,没有什么遗憾和痛苦,但有一件事必须告诫你们,那就是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清白做人,孝敬母亲,和睦四邻。”说罢,仰天叹口长气就西去不返了。
据杨氏家谱记载,杨绍先曾为地方上做了大量好事和善事:捐资铺路修桥,救助穷亲难友,免费行医治病等等,人虽不在,口碑甚丰。
当人们听说钦差大人是来请杨绍先进宫治病时,平民百姓跪拜一地。一致要求,皇帝要给这位天下难找的孝子冠以一个能流芳百世的功名。不久乾隆帝也接到了由县衙书面申请并由淮安总督进京呈奏的为杨绍先请求表彰的报告,当即下旨准奏,并御笔亲书“孝子坊”三字楷书。
“孝子坊”在嘉庆年间竖立之后,祭拜者络绎不绝,探访者从未间断,尤其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至四月十八日庙会期间,方圆百里的僧人、尼姑、才子佳人、社会名流、平民百姓等,车水马龙,扶老携幼,陆续到孝子坊前,烧香磕头,拜祭许愿。如今,祭拜“孝子坊”的热闹场面虽已不复出现,但杨绍先不贪官攀富、孝忠父母、怜爱乡里的可贵道德品质仍为人们所乐道和钦佩,杨家的“孝子”之名必将世代相传,流芳千古。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
玉环是中国文旦之乡,文旦种植有上百年历史,该果营养丰富、清甜爽口、清肺润肠。玉环位于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玉环县是国家级文旦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