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很多年,一个善良的小伙子在抚仙湖(也就是“澄江海”)边上打渔为生,每次在抚仙湖里捕到鱼回来就分给村里体弱孤苦的贫穷人家。有一年,遇上干旱,村里有一恶霸,欺负压迫村民,灾荒年还遇到恶霸的压迫,村民们苦不堪言。这一天,小伙子撑船来到抚仙湖里,想多打些鱼,好让村民也能稍微过些好日子,可是接着这么两天,竟然一条鱼都没有打到。
小伙子再也无心捕鱼,沮丧的准备划船回村里。瞬时间,看到头顶上一只颜色绚丽的七彩鸟不停地盘旋低飞,向他叫着:“打鱼哥哥心莫急,再拉一网又回去!”七彩鸟不断重复着这句话,小伙子喜出望外,撒下了渔网,凭着他熟练的捕鱼技巧,不停的收网,这网非常沉重,小伙子拉的满头大汗。
渔网慢慢的拉上了船,网里网住了一条大金链扣。七彩鸟又不停地叫着:“打鱼哥哥心莫厚,得一扣宰一扣!”,小伙子宰了一扣金链扣,含泪拜谢了神鸟,小心的把金链扣放入怀里,把剩下的链条原封不动的扔入海里。小伙子在海里打了一金链扣的事情传遍了小村子,村里的恶霸问“金链扣是从何而来的?”小伙子答“从抚仙湖里捕鱼捕上来的,链扣长得很,我只宰了一扣!”
恶霸听完后,也带人驾着小船去打捞金链子,在进抚仙湖不久,恶霸便在随从的帮助下打捞到了金链子的一头,恶霸激动地吆喝着指挥随从把金链子往船上拉,源源不断地堆满了小船舱,像小山似得。
七彩鸟儿在上空徘徊叫着:“打鱼人哥哥心莫厚,得一扣宰一扣!”恶霸哪管那么多,使劲的往船上拉金链扣,惊动了金链扣另一端的金猪,金猪狠狠一拽,整条船翻了过来,恶霸和其他随从一起落入水中,卷入浪花沉入水中淹死了。村里面没有了恶霸,大家再也不用受压迫,从此小渔村恢复了以往的平静,村民们也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每当艳阳高照,风息浪平的时节,抚仙湖岸常常会出现成百上千尾土著青鱼齐聚一起。湖面呈现一片墨黑色,鱼头攒动,鱼的脊背依稀可见,领头的一般个头较大。这些青鱼有时排成“一”字形,有时又像个圆圈,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时而有大条的青鱼跃出水面,发出“扑通”、“扑通”的声音,形成壮观青鱼阵势,但凡见识过抚仙湖“青鱼阵”的人,无不为它的神秘而津津乐道。
康熙《江川县志》记载:“饮虹桥,在抚仙湖中。旧有大小两孤山,好事者冶铁为桥,跨两山之间,如虹饮然,故名。一夕风雨交作,桥与小孤山失所在,大孤山独存。这“风雨”是什么呢?这桥系何人建,何时建,长多少、宽多少,高多少,式样如何,桥与小孤山沉入湖中的时间、原因,这些都成了千古之谜!
每年的夏秋时节都能看到孤山东南水域大约一两百亩的水面,黑压压一大片,是成千上万条大青鱼,一动不动,像是广场聚会;一会按一定方向几列纵队缓缓前行,像是在游行,有大鱼在前,鱼们前呼后拥,像是帝王出巡一般。
传说鱼王外出游玩时,不小心钻进大孤山没能出来,鱼群为救鱼王一起撞向孤山,没能撞倒困住鱼王的大孤山,却撞倒了小孤山,此后鱼群每年都到大孤山给鱼王朝拜,形成声势壮观的青鱼阵。关于青鱼阵的形成,有这样一段悲壮的爱国故事。民国《江川县志》记载,顺治五年( 1648年),庄烈帝殉稷后,天下纷纷,盗贼蜂起,民不聊生。
冯双礼(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将,为大西五军都督之一)带兵数千到江川县,驻扎征粮苛刻人民,江川县令周柔强无可奈何,带绅民三千人前往孤山躲避。周县令殿后,让百姓们先走,不幸被冯双礼活捉,周县令拒不投降,并大骂贼寇,冯双礼羞怒之下将他杀害。
百姓们听闻周县令被杀害,加之国破家亡,效死无门,愤不欲生之下,三千人不约而同的赴南崖蹈水而死。从此后人便将孤山到南崖称之为“舍身崖”。 不久之后孤山建筑便被冯双礼毁尽。此后每逢农历七月十五,人们都要来这里祭奠祖先,抛撒祭品,久而久之,这里的青鱼特别多,形成阵势,原来青鱼都是一群“吃货”。
此后多年,百姓一见到庞大的青鱼阵,就想起他们的父母官县令周柔强,仿佛又看到舍身的父老乡亲们的音容笑貌。人们如同祭祀屈原一样,一边施舍食物,一边和鱼对话,青鱼阵中的鱼仿佛真的是那三千土民所化,见人不惊,仿佛那是它们永恒的亲友。
抚仙湖湖岸线有许多野生大叶榕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七八月份正是树上果子成熟坠落的时节。鱼洞工作人员发现,在观景台的下方经常有青鱼成群结队地来吞食湖岸野生大叶榕掉落水中的果实。于是,鱼洞的工作人员将每天坠落在地上的果子收集起来,定点投放在观景台下方,就这样,来享用美食的青鱼越来越多,形成了青鱼阵。
如今在抚仙湖西岸的孤山景区、明星鱼洞等地,每逢风平浪静的时候,都会频频出现青鱼阵奇观。
在云南澄江的历史上,有史可查的有3个城市,其中最早的是俞元古城。据有关史料记载,西汉王朝在抚仙湖一带设立了俞元城,可是俞元城到隋唐以后再没有任何记载。澄江当地一直流传这样的传说,“俞元古城和人都沉到湖底”。很多专家倾向于认定水下城市就是俞元城。
虽然现在还无更多的证据和结论,但我们仍静静等待,解密南高原上这泊蓝色湖水乃至湖底古滇国尘封千年的沧桑之谜。
深山有灵,深水有怪。据道光《澄江府志》“杂异”载:“在抚仙湖中,有物如马状,浑身洁白,背负红斑,丈尺许,时出游水面,迅速如飞,见者屡获吉应。”
民国《江川县志》还有一段非常详实也非常生动的记载:清咸丰九年六月,“一日早起,忽有飓风吹荡,继而波涛山立,声鸣雷响,殆有天翻地覆之势,远近惊讶,莫名所以。约一时许,则又风平浪息,海面如镜。少间,则见尖山对面抚仙湖深处有马二匹,灰色而黑鬃尾,由海中窜出,蹄波不濡,双双驰骋至孤山将抵麓,忽而又踅头窜回,如是者三次,仍由原处而没。至翌日、三日,亦覆如是。远近与滨湖村落之人均见之。尖山驻军并将此事分头通报”。
有趣的是,当时义军攻占了澄江府城,正欲打通南路,与滇南义军势力连成一片,准备进攻江川。江川当局认为抚仙湖中海马出现,兆“马到成功”之意,因而麻痹大意,中了义军之计,全军覆灭。
至今,海马之说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在抚仙湖与星云湖中间的隔河上,有一块“界鱼石”,从抚仙湖游来的抗浪鱼与从星云湖游来的大头鱼,以石为界,每次游到此处又各自调头回游,形成“两湖相交,鱼不往来”的奇观,因此被称为界鱼石。
这时正在下棋的吕洞宾、何仙姑等感到奇怪,就一同倚石朝河里细看:清澈的河水里,一群群鱼儿排着队,大的在前头,小的在后面,从星云湖和抚仙湖里游来。在它们还没有接近这块怪石时速度都很快,一旦靠近这块怪石时速度就明显缓慢下来。此时,游在前头的大鱼神情显得惶惶不安,瞻前顾后,不时回头望望后边的鱼群,就像进入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地界。
突然,游在前头的大鱼尾巴用力一摆,立即折头箭一般地逃走了,后面的鱼群队列顿时大乱,急忙回头而返,速度之快,令人眼花,以至有的鱼儿唯恐落后,迫不及待地跃出水面,搅起了水花声。后面游来的鱼群也同样动作,难怪这块怪石两旁时常有鱼儿跃出水面,时常有水花溅起之声。
看到这一情形,众仙都一致认为此处真是人间一大奇观。吕洞宾一时兴起,用手一抹巨石,随手在这块巨石上面写上“界鱼石”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后来人们就把这块怪石取名为界鱼石,界鱼石因此而得名,也因此而名声远播。
还有许多关于湖底的神秘故事,这些由湖边人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传说,像湖水一样不停流淌,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抚仙湖愈加神秘迷人……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