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江西抚州东乡王安石宗祠(2)

良骥氏2023-08-21

上池村旧时一直成立有文会(即科甲举子,秀才等组织的文人协会),每年正月初三日,学子们都雅集在世宦祠内,向伯祖考王安石的遗像瞻仰朝拜,以示后辈崇文尊祖之意,俗称“尊学校”。这种仪式直到解放后才停止。

“西引寺”:在上池村西约二公里处白云峰山下。为王安石夫人陈氏奉祀之寺。有奉田一庄(五十亩为一庄)后人谐音称为“西梅寺”,寺现已塌毁,墙脚依稀可见,残砖断瓦有存。此山、寺皆属上池村,解放后划归离上池村西约一公里处的墩头村。“西引寺”在上池村旧基图上有绘址。

“龙安殿”:在上池村西南约二公里处,殿建在龙安岗上,龙安岗与青山(山名)连成一线,旧为上池村属地,解放后划归离上池村西南约二公里处的新庄村。王安石作有“送和甫龙安暮归”诗:“隐西南月一钓,春风落晚澹如秋,房栊半掩无人语,鼓角声中始欲愁。”

龙安殿倒塌后,村民将殿里原先的砖瓦、木料及“龙安殿”石匾额搬回上池村内西林社公殿旁重建,也叫“龙安殿”。为了有所区别,上池村民称龙安岗上的龙安殿为“老龙安庙”。后重建在上池村的龙安殿在“文革”被毁,现存遗址。在上池村旧基图上对原龙安殿和后建龙安殿都有绘址。

“荆公桥”、“荆公陂”:在上池村西约半公里田坂间。据传始建于宋,为纪念王荆公,故名。原桥毁,里阳村1931年重修《王氏宗谱》中有明故王辑撰《重建荆公桥记》。东西向,横跨泷溪巷。桥为二墩三孔,花岗石构造。属常见简易桥梁。长10米,宽0.95米。原先桥头有“上池荆公桥”五字大石碑,高约三米有余,现不见踪迹,但还存有明朝正德年所刻“荆公桥记”刻石,惜文字漫灭难认。荆公陂即桥下的水陂,现在村民称之为“细陂潭”。荆公桥、荆公陂遗迹俱在。在上池村旧基图中也都有绘址。

“西林梅园”:在上池村内西边。王安石和其次子曾在此赏梅,有《西林梅玉》诗存:“杜家园内好花时,上有寒梅两三支,日暮欲归岩下宿,为贪香雪故来还。”后来此园一直成为上池村西林社公殿,是上池村民时节时祭祀之所。现西林社公殿在“文革”中被毁,然而其墙脚及大门旁边两块石墩尚在。旁有重建的龙安殿,“文革”中亦被毁。西林社公殿,在上池村旧基图中有绘址。

“安上公祠”:为王安石幼弟王安上所建的祠堂。王安石虽然卜居上池并曾筑别墅居住过,但终因国事,而故土之居不可得,唯命幼弟安上永居自己亲手开辟的上池村,是故上池王氏都是王安上的嫡孙。上池王氏后人为祖考王安上建立了一高大祠堂,以示追思之情,也同时得以怀念开辟上池村的伯祖考王安石。安上公祠座落在上池村中心,在上池村旧基图上看,祠堂高大巍峨,雄伟壮观。安上公祠在“文革”中被毁,遗址尚存。现犹存两旁大门的石匾额,一书“敦伦”,一书“饬纪”。

“荆公别墅”:又名“十家书院”。据上池村族谱记载,宋嘉祐六年(1061),王安石在上池村后辟有一地,建了一栋常肇居别墅,后人称其为王安石别墅。此别墅为两层三进、三厅,有房20多间,后改为“十家书院”由十家房管理修缮。上池、源里两村均有子弟入学读书,历代以来,书院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别墅占地400多平方米,外围墙右开有大门,上书“别墅”二字,中间是口池塘,池塘正中的围墙上书“浴云池”三字,左有竹林,有大樟树三株,梅花树一株。之后是内围墙,左、右开大门,分上、中、下三进;中厅对称开了两个四方天井,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清新;上厅左楼开着园窗,对映百叶陂,晴天夜晚可看到月亮。窗上方有木质匾一块,书“听月楼”三字。恬静优美的环境是上池学子居住和读书的好地方。王安石多次曾想长于此地沐浴云池,静听月亮中的神仙故事。后有位私塾先生曾撰对联一副:“听月楼台伴我图书千古秀;浴云池上宜人花鸟四时春”。荆公别墅在土改时分给多户村民使用,因未修缮,目前,只留得断垣残壁。

“荆国世第”门楼:在上池村内南边。砖、木、石结构,坐北朝南,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高7米,深3.2米,宽8.4米,门楼上石匾阳刻“荆国世第”四大楷字。此门楼相传为王安石弟王安上后裔在宋时所建,后历遭火劫,民国元年(1911)第五次重修,并立有烟火柴草禁牌刻石。门楼对面有一方池塘,门楼与池塘间有一片空地,竖有历代上池王氏后裔众多中举、登进士第者的旗杆石。现上池村内还散落有很多块旗杆石。门楼及“荆国世第”石匾俱在,对研究王安石故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总门里民宅”:位于上池村。同治八年(1869)王来起建。王来起讳文辉,字学庸,号已山,太学生。曾在湖北老河口开办冶炼业。总门里房屋四周绕以围墙,北端设一总门出入。围墙内主体建筑为七栋,现存五栋和书屋、客厅住宅。住宅面宽24.5米,进深25.5米,占地面积624平方米。每栋均三厅堂,两天井,穿斗式梁架,中间有侧门相通。东上三栋住宅总面宽35米,进深25米,占地面积875平方米。坐东朝西。东侧一栋客厅“自新斋”面宽10米,进深26米,占地面积260平方米。三开门,内设四厅堂,三天井,均为砖木结构。

“仙官桥”:在上池村西半公里处,始建于宋代。东西向,跨泷溪港,二墩三孔石桥,桥长14米,宽1.2米。当年王安石乘舆经过此桥返回故里,留有《泷溪晚烟》诗篇为纪。桥旁原建有庙宇“仙宫殿”,毁于解放初。上世纪60年代重建“仙宫亭”。

“半山书院”遗址:“半山书院”始建于北宋时期,在村东明珠峰东南半山腰,原名为“云峰书院”,王安石祖父王用之去世,安石随父亲王益从韶州返故里居丧,曾在云峰书院就读三年。因王安石号半山,后人则更名为“半山书院”。王安石在书院就读时,曾吟七绝一首,题为《云峰早照》。

“明珠古刹”遗址:在上池村东明珠峰顶,山顶平面50余亩,地势自北向南倾斜。王安石小时经常在此玩耍,曾做诗怀念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据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张撰《重建明珠记》载:南朝梁、陈时(502-587),平南将军周迪建庙于此,名曰“仙源观”。元末农民起义军占据峰顶,元将王溥从安仁(今余江县)发兵围攻义军,义军败走,仙源观被元兵烧毁。明代僧人王印心于万历年间在此重建庙宇,取名“明珠古刹”,四周建有院墙,院墙内面积约15亩。庙宇坐北朝南,正殿三进,中间两个天井隔开。中进走廊左右各设偏门,互通厨房和东侧偏殿、书院和花园等。民国时期金溪绅士傅冲齐主持重修。砖、石、木结构,毁于1950年,现有遗址。

“瑶田”遗址:“瑶田”为王安石曾祖父王明的宅居地,为当年王安石居所。有竹林及池塘尚存。后方有钓鱼台,王安石罢相后,经常在池塘边钓鱼思考,曾作有《兰塘隐钓》一诗。如今瑶田遗址已成村民菜圃。为怀念王安石,其侄子伯祥将这块天然全石命名为“荆公钓鱼台”,在王安石家宅前建一门楼,在门楼上方竖一石匾,石匾阴刻“望重荆槐”表示永远怀念。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