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山东临清市名胜古迹(2)

朦胧海2024-03-18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清运河钞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清运河钞关位于临清市城区内运河旁,是明清两代中央政府设于运河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也是目前仅存的一处运河钞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清运河钞关始设于明宣德四年(1429),宣德十年(1435),临清钞关升为户部榷税分司,由户部直控督理关税,下设五处分关,直控督理关税。万历年间征收税银八万三千余两,多于京师崇文门税关,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运河漕运停止,钞关署治遂废。

临清运河钞关为一组建筑群,自运河而西依次为河口正关、阅货厅、“国计民生”坊、关堞、仪门、正堂等。南北三进院落,置设穿厅、船料房、鼓铸坊等,占地四万平方米 ,厅堂坊舍室四百余间。占地东西长130米 ,南北宽96米 。现存两进院落,前院为公署办公区,后院为仓储区,南部住宅区现大部分成为民居。主要古建筑为仪门、南、北穿厅、科房、船料房等80余间,面积六千余平方米。此外尚有原钞关官员住宅若干,保存较好。建筑大都为硬山建筑,青色灰瓦屋面。

临清运河钞关是目前全国仅存的运河钞关,对研究当时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城市发展均具重要价值,是研究漕运历史、封建社会经济关系、社会形态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它还是明代万历年间王朝佐反税监斗争的历史见证,也是著名小说《金瓶梅》一书中多次描写的一处重要史迹。

临清鳌头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清鳌头矶位于临清市先锋路街道办事处吉士口街元代运河与明代运河的结合处,是一组结构精巧、古朴典雅的楼阁式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清是会通河和通惠河的连接处,为了调节水位便于航运,临清城内有很多段运河和古闸桥。鳌头矶之名缘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当年的会通河在靠近卫河附近分为两支,分别在南北两处流入卫河,因此,在会通河与卫河之间形成了一块周围环水的狭长陆地,人称“中洲”。鳌头矶处中洲突出之地,明代正德年间在此叠石为坝,状如鳌头,两支运河上的四处河闸象鳌的四只足,广济桥在鳌头矶后象其尾,明代临清知州马纶为观音阁题名曰“独占”、“鳌头矶”,明代书法家方元焕书,以赋予其“独占鳌头”的意境。现尚存古建筑一组,周围楼阁环抱。北殿称“甘堂祠”;南楼名“登瀛楼”;西殿曰“吕祖堂”;东楼谓“观音阁”。阁建于楼上,呈方形,正檐挑角,木隔落地,玲珑别致。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得体,玲珑纤巧,古色古香,是明代北方地区典型的木结构建筑群。明清两代,运河漕运鼎盛之时,文人骚客常登临楼阁眺望运河,见船来舟往、帆樯如林,即寄情抒怀、赋诗唱和。鳌矶凝秀遂成为运河繁荣时期临清的一景。

临清舍利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见上 舍利宝塔

清真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位于临清市区西北部元代会通河与卫河交汇处,俗称北礼拜寺,是一座保存教为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根据寺内碑刻记载,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了。此寺占地面积约2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由东西轴线排列,依次为甬道,牌坊门、望月楼,沐浴房,南、北讲经堂,南、北角楼,正殿,后殿,影壁,后门等殿、堂、楼、阁86间。望月楼为歇山重檐牌楼式建筑结构精巧,玲珑别致。门楣正面镶毛泽东手书“清真寺”匾额。望月楼后面悬挂两块匾额,一块书“正意诚心”,一块书“彝伦攸叙”,系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名人书写。现存更楼、月台、正殿、传屏、北讲堂等大小房屋80余间。正殿前半部为四阿庑殿顶,正脊两装有鸱尾, 后部为重檐,结顶呈山字形。中为八角攒尖顶,后出抱厦,两侧各掩一四角攒尖顶。坡度比较大, 森然耸峙,错落有致。整组建筑除个别建筑形式透露着外来气息外,基本上属于当地回族建筑风格。始建年代无考,明嘉靖四十三年重修。1992年,被批准为省级保护单位。

临清清真寺建筑规模宏大,几近宫殿。山门、东讲堂雕梁,挂落上平雕、圆雕、透雕颇具徽派风格;建筑构件吻、走兽、仙人、套兽脊块、瓦当等又尊伊斯兰教无偶像崇拜全部嬗变为花卉纹饰。壁画、圆光、匾额、瓦联等既有《古兰经》、《圣经》箴言,又融汉文化《论语》、《中庸》、《易经》精髓,书体既有汉文化的楷体、行书,又有穆斯林库法体、波斯体,质朴相融,相得益彰。建筑风格既具有伊斯兰宗教建筑特点,又更多地体现了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风貌。在鲁西北地区可称寺庙之冠,充分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又体现出中华各民族大融合、大团结的优良传统。

清真东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寺,与北寺遥相呼应,是著名的临清三大寺之一。始建于明代成化元年(1465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筑有大门、二门、穿厅,正殿、对厅、南、北讲经堂、沐浴室等组成。正殿为宫殿式造型,殿顶呈凸字形四角飞檐,门为落地格扇。殿内松木地板,悬阿文经字匾六块,水彩各形阿文通天木柱八根。尤为珍贵的是殿内至至今保存30副绵纸壁画,为国内同类建筑中仅见。绵地壁画与中国传统建筑中麻刀灰抹墙不同,而是采用羊毛闷灰抹墙,然后在其上创作壁画,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壁画与其他寺庙单线平涂技法明显不同,具有宣纸洇润的艺术效果。几百年色彩不褪,墨分五色,栩栩如生,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特殊贡献,极具研究价值。殿内圣龛两侧为阿文圆光,左侧字意为:“你们进入穆斯林行列吧”。右侧字意为:“你们进入主的乐园吧”,殿堂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对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落地格扇,六门相连,八角两窗,前有门楼彩绘精雕,造型别致。上悬古匾三方,为“万化朝真”、“一本万殊”、“道有统宗”。整个建筑融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伊斯兰文化为—体,是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精品。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清大宁寺 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临清大宁寺,坐落在临清商场街,卫运河东岸,始建于宋朝,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毁于火,后重建。明嘉靖、万历,清乾隆,民国多次增建、续修。全寺原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殿、堂、室百余间,寺院平面呈纵长方形,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佛殿、戏楼、大雄宝殿、伽蓝殿,东西两侧辅以对称禅堂、斋堂,是壮丽于诸刹的建筑群。大宁寺门楣匾额“大宁寺”,原为乡贡士方元焕所书,后毁于兵燹,现存匾额为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长马锐补题,字径尺半,饱满遒劲。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该殿为临清现存唯一完整的佛教寺观古建筑。有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大宁寺稳重长老重修大雄宝殿碑记》,记载当时“环四周为市廛,金银线布,贝玉珠玑堵积如山”的民间商业繁荣景象。《临清州志》中记载有谢榛和朱彝尊等人吟咏游览的诗篇。

1992年,临清市政府为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房地产政策,满足广大信教群众的宗教生活,将大宁寺归还佛教协会管理使用。2011年6月份,经聊城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和临清市民宗局、市文广新局批准,在坚持“保护文物古建筑原貌,不破坏文物价值”的原则基础上,对大雄宝殿顶部及墙体进行修缮。经过多次维修扩建,目前全寺面貌焕然一新。大宁寺被列入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对临清参与大运河申遗活动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