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大理国是云南汉传佛教的首传之地,自唐代中原汉地佛教各宗陆续传入后,洱海流域的广大地区就成为了不同时期云南汉传佛教的中兴地,特别是元明时期禅宗的鼎盛,造就了当地“无山不寺”胜景。同滇池流域一样,至今众多的寺宇建筑已不复存在,但保留下来的却也映照着往日的辉煌。
鸡足山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西北部,旧称青嶺山、九曲山,鸡足山之名始称于明初佛教兴盛时期。鸡足山以其悠久而辉煌的佛教历史享誉中外,从明代开始就是与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嵋山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同时也是东南亚佛教信徒的朝圣地。
鸡足山的佛教历史源远流,曾有史籍传记认为这里是佛祖释迦牟尼大弟子迦叶尊者的道场,是迦叶尊者守金襕袈裟入定以待弥勒的地方,此为附会传说。但是,远在宋代,鸡足山中就已有佛教苦行僧结茅修行。随着元以后汉地禅宗在云南的流行,鸡足山佛教开始兴起,到了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公元16至17世纪),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在鸡足山岭峰壑谷间,寺院、殿宇庵堂和塔亭等佛教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8大寺、34小寺、65所庵堂、170余个静室及200多处亭、轩、塔、坊的恢宏规模;同时,严华寺等几大寺院先后获得明朝廷颁赐得数部藏经,一些寺院僧侣也发愿请来藏经,鸡足山一时间藏经遍布,高僧集聚,僧众无数,盛况空前绝后。
到了明末清初,鸡足山仍有寺院30多座、庵堂70余处,僧尼超过5000人,其中就有被后世尊为当时重振滇西的云南禅宗祖师周理。周理号彻庸,生于公元1591年,祥云县人,俗姓杜,11岁时入鸡足山大觉寺削发为僧,习经参禅悟性为众人所钦佩。1634年,偕弟子洪如出滇,云游参谒各方,在天童密云大师处嗣法临济第三十五世禅师。返滇后在妙峰山开山建寺弘法,在鸡足山和水目山等地住持参禅多有建树,被称为“妙峰山开山善知识彻庸禅师”,善传禅宗临济23世传法祖师古庭之法,成为自古庭之后两百多年云南禅宗再起、兴盛滇西的首倡之师;而得法弟子无住洪如等辈,在滇西的传法更是声誉不凡。
从清后期开始,鸡足山寺院虽少有修建,但大多数逐渐败落,声势日趋衰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仅存寺院庵堂共32所,佛塔3座。建国初期,这部分寺宇由人民政府拨款修葺焕然一新,鸡足山佛事有所振兴。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以祝圣寺、金顶寺、铜瓦殿、楞严塔等为主的鸡足山寺群以及山道桥梁得到大规模修缮;而随着1987年祝圣寺传戒法会、1989年成都文殊院宽霖大法师出任祝圣寺方丈开座仪式等一应佛事的展开,鸡足山这座佛教历史名山渐显往日风采。
祝圣寺是当今鸡足山的主要佛教建筑,其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著名高僧虚云募资在钵盂庵原址上改建,竣工后为十方丛林,光绪皇帝赐寺名“护国祝圣禅寺”。虚云号古岩、演彻,近代中国佛教著名高僧、云南汉传佛教近代中兴第一人。公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生于福建泉州,俗姓萧,19岁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剃度为僧。1903年从四川来到鸡足山,开始了在滇二十多年的弘法生涯。先在鸡足山钵盂遗址结茅并募化重建寺宇,为求法者传戒;两年后和国内僧界代表赴京请愿,在京受朝廷加封“佛慈洪法大师”名号及住持寺院“护国祝圣禅寺”赠名,并请回钦赐《龙藏》、銮驾、衣钵玺杖等,使鸡足山道风中兴,名声远扬。与太虚、圆瑛等高僧大德一起,倡导了近代中国佛教改良运动,从1912年起,先后被公推任中华佛教总会云南分会、云南四众佛教总会等新型佛教组织的会长、副会长。
祝圣寺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寺宇为汉地佛寺的传统布局,而建筑工艺糅合进了地方民族特色。整座寺院由山门、照壁、月牙池及镇宝亭、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两厢四殿四堂等组成,殿堂内供奉的佛、神雕塑,数目众多,技法精湛娴熟。
楞严塔位于海拔3200米的天柱峰顶,是鸡足山最高的佛教建筑。楞严塔的原址是明代先后修建的放光塔、光明塔,清康熙年间因山火频发牵怒被毁,另建天长阁,民国初期,由省政府主席龙云倡议,募款重建,历时三年于1934年告成。修建时间虽晚,但楞严塔仍保持了明代大理佛塔的建筑风格:塔身为方形密檐中空式,塔高42米,内分7级,外有13层;第13层为塔顶,上置方形须弥座、塔刹,塔刹由覆钵、宝瓶、相轮、宝盖和宝珠组成;塔基内有舍利子、佛像、印章等塔藏。登楞严塔二层平台,即可西望苍山洱海,北眺玉龙雪峰,鸡足山奇异峰壑和精妙梵刹尽收眼底。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古城西北一公里处,靠苍山临洱海。这组塔群是云南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建筑之一,原为唐代南诏大理国王室汉传佛教中心寺院崇圣寺的属塔,以后寺毁,三座佛塔却留存至今。塔群呈一主居前、两小分南、北向列后的三足鼎立之势,主塔与小塔之间均相隔70米、分建于不同的时期。
主塔名为千寻塔,全称“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始建于唐代南诏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与著名的西安雁塔相似,具有典型的唐代佛塔建筑风格。塔高近70米,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塔体第一层约高13米,以上各层逐渐降低,并按16层各砌出宽1米多的塔檐;从第二层起,各层南北两壁各开设一个窗孔,另外两壁各设墙窟佛龛,供置石雕佛像,佛龛左右边砌有亭阁式小塔龛,内嵌梵文大理石碑,全塔现存石雕佛像19尊。塔内上下贯通,木质隔层楼梯相连。塔顶由覆钵、仰莲、相轮、八角形宝盖和铜质葫芦形宝瓶组成。
南北两座小塔建成时间稍晚,约为大理国(公元937~1253年)前期。两塔类型相同,均为高约42米的10级八角形密檐式中空砖塔。塔体尺寸从下往上逐渐收缩,外围砌出10级塔檐;塔内由底部至第7级为空间,置十字形木架;塔顶有覆钵、铜质宝瓶和火焰珠。在塔身各级的外八面,不仅有龛窟供红砂石佛雕像,设亭阁式小塔;还有诸如佛像、宝瓶、莲花、彩云托塔等各种图案的浮雕壁饰。
崇圣寺三塔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仍以当年雄姿矗立于世备受崇敬,而当代出土的一批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物更令其名声远播。早在1961年,崇圣寺三塔就以极高的文物价值,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1981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对三塔进行全面维修,从千寻塔发现清理出文物近700件。在这些文物中,有纸质或绢质的佛教经典写本、画卷;有金、银、铜、木、石、陶等质料的佛、菩萨、天王护法神等佛教造像,其中以阿弥陀佛和菩萨类居多,计有阿弥陀佛41尊,菩萨76尊中58尊为观音像;还有各种塔模、铜镜、金翅鸟等佛教器具用品。经鉴定,这是云南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丰富的一批佛教文物,对研究云南佛教和南诏、大理国历史意义极为重大。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
玉环是中国文旦之乡,文旦种植有上百年历史,该果营养丰富、清甜爽口、清肺润肠。玉环位于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玉环县是国家级文旦商品...
风车日的来源风车日是荷兰的民间传统节日。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举行。荷兰地势低洼,经常受北海海风的影响,海水倒灌入江河,泛滥成灾。荷兰人为了与海水作斗争,就利用风车排水,变沧海为良田。荷兰由此而成为...
日本国国庆日为12月23日日本是亚洲大陆东部的群岛国家。首都东京。面积37.8 万平方公里。人口1.24亿。公元645年,日本通过大化革新,确立了天皇制。天皇享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因此,天皇的生日就被定...
古代蒙古人可收亡夫之妻,体现的是一种简单朴素的经济哲学。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生产关系相对简单的社会体系中,特别是像蒙古这样长期处于游牧状态的民族,一种风俗的形成,自然涵盖了诸多情理成分。古代蒙古人可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