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圩”,在桂东民间绝对是一道热闹的风景。
桂东人谓“市”为“圩”、“街”,将“赶集”、“赶街”喊为“逢圩”、“逢街”。桂东的圩场、圩街镶嵌在群山之间的盆地、山谷,多数是在紧挨乡(镇)政府所在地。
桂东人逢圩,起源于何时?探讨一下,也蛮有味。《县志》记载说桂东最早的圩市是宋朝设立的寨前圩,也就是说南宋嘉定四年(1211)桂东建县那一年。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我倒认为至少应追溯到秦汉时期,因为秦代桂东隶属长沙郡郴县,汉朝时桂东为汉宁县地。郡县管辖的规定——“百姓市用钱”。因此,建县之前的桂东应该有“市”,百姓应该“用钱”,桂东人应该会去“逢圩”的。越是贸易不发达的地方,买着卖者就越会约定一个日期和地方,相聚一起进行商品交换。这种交换的结果,就产生了“圩市”、“逢圩”、“逢街”。
秦汉桂东的圩街、圩市在哪里呢?时间大久远了,历史大沧桑了。被岁月尘封了的圩街、圩市要寻找出来也挺难,至今是一个谜团。
横蛮无理的高山阻隔,加上交通不方便,山里的桂东人向来把逢圩看得很重,也把逢圩当作生活中一件大事、乐事。
过去,桂东人逢圩,大人、小孩,特别是农村的人,多数会在出门逢圩之前焕然一新,换掉身上的旧衣服或脏衣服,女人们还会把头发精心梳理一下,有的还在头顶上扎一个抢眼的小小装饰品——红羊绳绕的皮圈或精致的蝴蝶结等,他们好像要去参加一个什么欢乐的“盛典”或去赴一个什么节日“宴会”似的。乡亲们屁颠屁颠地往圩市赶,看乡亲们的神情,圩街仿佛就是一个“大观园”或者说是万家灯火的“百宝箱”。
不是“盛典”却胜似“盛典”;不是“宴会”,却比“宴会”场所还要热闹。圩市是老百姓的“百宝箱”吗?应该是,因为,哪家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哪家不食人间烟火?
1956年以前,桂东没有公路,桂东人逢圩,靠走路。圩市上摆放的是本地的应季菜蔬,本地产的李、桃、橘子等水果及鸡、鸭、狗等家畜,还有特产板栗、锥栗、香菇、木耳、黄菌、花豆、金芒果(牛卵坨)等,乡亲们会用竹篾编制的箩筐、竹篮、畚箕、竹笼装起,肩挑手提背负运送到圩街上露天摆放销售。如果您细心,还会发现放置在竹篮、畚箕里的小南瓜、嫩水瓜、花椒,乡村大嫂、大婶会用南瓜叶或桐梓叶进行包扎。除此,圩市还有本地产的手工艺品——木饭甄、木盖、畚箕、竹笊篱、斗笠、蓑衣、火笼、草席、草鞋。改革开放之前,大米、白糖、猪肉、豆腐、茶油、布匹、肥皂、洗衣粉、油条、包子是不会摆放在圩市上销售。乡亲们在圩市卖了东西,就往国营、集体的副食店、供销社、食品站买一点火柴、盐、煤油、酱油、猪肉等。
印象深的是,圩市摆放有成行的一担担薪柴、一捆捆茅,还记得有段时期不许卖茶油、冬笋。也看过农民手里捏着、提着穿山甲或一二条蛇或一串串的石蛙等野生动物来销售,那时不时兴野生动物保护。
父辈们说,桂东人除了在本地逢圩,还会到外地逢圩。
“一根扁担三尺长,走过桂东走桂阳。吃过几多冒菜饭,睡过几多老板娘。”这是过去桂东人扛猪下广东乐昌、仁化销售,然后购买食盐归来在千年古道上传唱的一首山歌。
歌词中的“桂阳”是指而今的“汝城”,“吃冒菜饭”是实话,而“睡老板娘”。恐怕是性幻想罢了。
那时,桂东先人扛猪去广东乐昌、仁化的城口,来回一趟得半个月。扛猪也不尽是扛,古道平坦的地方,聪明的桂东人会给猪穿上草鞋,让猪行走,挑夫们在后面赶。挑夫们三五个会相约,每天行走七八十里路,找一个路边店休憩。扛猪下广东,其实是去外地逢圩,长途跋涉的苦楚由此可见一斑。
桂东人出门逢圩,即使走弯曲、坎坷山路,毫不在乎,他们心甘情愿,乐此不疲。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桂东人逢圩也在演进。
如今桂东人每天穿的都是光鲜的衣服,逢圩日再没有事先更换衣服的迹象。走路逢圩的人越来越少,骑自行车、骑摩托车去逢圩的人越来越多。随着农村公路的延伸及公交车的开通,不少人搭车、搭拖拉机去逢圩。逢圩的话语也在变,人们向往致富,认为“圩”与“输”是谐音,于是把“逢圩”说是去“逢赢”了。
走进圩市,城市里天天逢圩。乡间逢圩日,味道越来越浓。圩场变得更丰满了。大米、猪肉、牛肉、羊肉,豆腐、鸡蛋、布匹、白糖……还有包子、馒头、艾糍粑、大禾糍粑、鸭肉、鸡肉、狗肉、鸡蛋、瓜子、板栗……生的、熟的闪亮登场。菜香、肉香、酒香、茶香、烟香、花香、油香……香喷喷,清香四溢。圩市商品琳琅满目,南来北往的水果、一年四季的蔬菜。修单车钟表的,补锅的,理发的,五花八门,圩市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喧闹声,叫卖声,此起彼伏。
逢圩,除了贸易的人外,还有人去玩、去访友,他们穿来转去,累了,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与熟人站上或蹲上几分钟,把心中要说的话儿,一古脑儿抖出来,沟通情感。还有人豪爽地约上几个知己,走进就近的茶楼酒肆,叫老板娘温上一壶桂东的醇厚米酒,炒上几碟菜肴,悠哉游哉地,一面喝酒吃菜,一面开心闲谈。还有的人到圩街,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与人打上几个小时麻将,五毛钱或一块钱一盘,赢输不重要,玩得开心点就行了。
假如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在世,他若来了桂东,看到桂东的圩市,想必他会激情地挥毫画一幅“清明桂东图”。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