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河北安国交往习俗

空城2024-08-01

河北安国交往习俗

见面礼

清以前,多行拱手礼。民国初出现握手礼,不太熟悉者行点首礼,见长者行脱帽鞠躬礼。今通行握手礼,点首礼仍存。见面问询,多为“吃了没有?”“干什么去?”“地里去啊”“上班去啊”“回来啦”等等。 询问并非求答,见面寒暄而已。乡邻间问询,对长辈和平辈年长者加尊称,如“XX叔”“XX哥”等,近始兴见面动问“你好”等文明用语。

接待礼

登门造访,须于屋外打招呼,近年多行敲门示意来访,贸然闯屋为失礼。主迎出,邀客进屋,让座、献茶。交谈中,主人主动拉话,不使冷场,不看钟表,免有逐客之嫌。用饭,请客上座,主人下陪。菜上先让客,注意为客人斟酒、布饭。安国人向有劝酒、劝饭之习,致意客人喝好、吃好。客用饭毕,主人才能放下筷子。饭后让茶,茶罢客人常以“客不走,主不安"等语告辞,主人送至门外,嘱以“慢走”“常来”"一路顺风”“欢迎再来”等语,客人答以“回去吧”“不要送了”“谢谢”“再见”等语。

邻里交往

安国人重邻里和睦相处,讲远亲不如近邻,凡事总以培养感情为上。

日常穿换 逢婚嫁、待客、庆寿、做满月或改善生活多以食物馈邻里。乡邻串门遇宴客,多盛邀入席,吃喝随便,遇生育、患病等,乡邻多备鸡蛋、糕点、挂面等食品探视,谓“送小礼”。邻里间求借随便,解放前人民生活艰难,大到牲口、车,小到米面油盐,均有求借,庄户人讲“家有万贯,也有一时不便”,无人以求借为怪。拆借一时,凑手便还,俗讲“勤借勤还,再借不难”。米面油盐之类多“借轻还重”。邻里偶有交易,多请第三者“端价”,或多放款,让卖主留,卖主多不取足值,称“留面子”。

迁建帮工 帮工称“参(方言读'cuan')忙”。旧时建房,乡邻多义务帮工,亦不用主家管饭,闻听哪家建房,放下自己活计主动相帮。建国后,建房多管饭,但帮工者向不择食,且多主动为主家筹划,尽量节俭。遇乔迁新房,乡邻主动帮忙搬箱抬柜,布置房间。

喜迁新居,乡邻亲友致贺,俗称“安房”。致贺者多以熟食相馈,意在房主迁新居,诸事未备,送熟食助一时不便。近年,时兴房主摆宴盛待“安房”客。城西韩村、路根一带和城北西佛落一带,有带鞭炮“安房”之俗。

帮丧助婚

遇丧事乡邻多认为是大家的事,从停灵至入葬均由乡邻一力承办。丧主请一人主管,俗称“管事的”。主管人安排吊唁、发丧诸事,安排赶(驾)车、收礼记帐、刨坟、烧火、做饭等一应杂工时,人无二辞, 各司其职,尽心尽力。旧时遇穷困之家无力办丧,葬物多由乡邻自愿捐助,至今乡邻吊唁仍有打问丧主诸事是否齐备之俗。20世纪60年代前,西佛落一带发丧大轿多32人抬,闻出丧全村青壮沿街等候,轿至主动喊“换杠”,替换抬轿人。

遇婚嫁乡邻亦主动相帮,喜主请“管事的",放炮、抬轿(开车)、下厨等均为乡邻而为。解放前,贫户将就结婚,新房内一无所有。 被褥、摆设,甚至待客的米面油盐全凭乡邻周借,至今遇婚嫁大事,乡邻仍踊跃上礼。20世纪70年代前多几角至几元,今多几元至几十元、数百元,有的上千元。

亲戚交往

境民注重亲戚间交往,俗讲“不来不去不算亲戚”。亲戚分亲疏,交往各异,血亲中以姑姨娘舅最亲密,来往较多。甥侄辈婚嫁、生育,姑姨娘舅必有馈赠。表亲中,姑表与姨弟兄之间亲疏有别,有“姑姑亲,辈辈亲,死了姨娘断了亲”之俗语。姑姨娘舅中,以亲娘舅最有权威,兄弟分家需有娘舅参加,遇有争执,娘舅端定。甥不敢拂其意。

外孙到外祖家最受欢迎,俗有“人人有个偏爱心,怀抱外甥手拉孙”之谑语。女婿至岳家,岳父母待为上宾,俗语谓“丈母娘待女婿——没差心”。亲家相会旧俗称男方父母为上门客,女方父母需陪小心。解放后废除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双方平等,相互尊重。

亲戚间多经济往来,讲“亲顾”,即互相照顾,互相接济。拆借多向亲戚开口,一般有求必应,竭力满足。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