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皇帝,大都有好茶之痴:有的嗜茶如命,有的好取茶名,有的专为茶叶著书立说,有的还给进贡名茶之人晋官加爵。一个个所谓的真龙天子,就为这大自然恩赐的片片绿色植物,给世人勾勒出形形色色的茶痴态。
宋朝徽宗皇帝赵佶(1082—1135年)为神宗赵顼的第十一子,是我国历史上出名的骄侈淫逸的帝王之一,他尤其对茶艺颇有见地,称得上是茶痴皇帝。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即位,1101年改元建中靖国。赵佶执政期间不问朝政,但他自己却生性风流,颇有才气,书、画、词、文都有所精,通音律,善书画,晓百艺,存世有真书、草书《千字文卷》以及《雪江归棹》、《池塘秋晚》等画卷。以他九五之尊,未留下半点治国安邦之策,却绞尽脑汁,写了一部洋洋洒洒的《大观茶论》而为后人称道。在中国历史上以皇帝的身份撰写茶叶专著,恐怕是空前绝后的一个。皇帝倡导茶学,大力提倡人们饮茶,这对当时“茶盛于宋”具有颇大的影响。
《大观茶论》是赵佶关于茶的专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大观茶论》约3000字,包括序、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和外焙等二十目。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当时茶事的各个方面。从茶叶的栽培、采制到烹煮、鉴品,从烹茶的水、具、火到品茶的色、香、味,从煮茶之法到藏焙之要,从饮茶之妙到事茶之绝,无所不及,一一记述。徽宗在序中说“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对茶于人的情性的陶冶和饮茶的心境作了高度概括。《大观茶论》对当时的贡茶及由此引发的斗茶活动,以及斗茶用具,用茶要求,花了不少的笔墨。这反映了宋代皇室的一种时尚,同时也为历史保留了宋代茶文化的一个精彩片断。书中有的论点至今尚有值得借鉴和研究的价值。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
居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体现出当地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产生出的避邪、求吉、审美、实用的复杂心理意象与价值观念。甘肃民居大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讲实际、重伦理、求功利及尊神灵的传统民俗结构...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最高的礼节。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一般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
西马村,是明代雁门关所辖的古堡之一,旧称永和堡,现在该村东堡门上方的明代石雕门额依稀可辨,永和堡等三十九堡军事防御遗迹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距鹿蹄涧村约5公里,现居人口中百分之七八十为杨姓。...
鱼的价格有高有低,并且鱼也遵从物依稀为贵的市场,越是难以捕捞到的鱼,越是名贵,很多人对于名贵的鱼都非常地向往,或是吃,或是把它们当作宠物养,知道能满足自己地需求就很满足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那些名贵地...
图瓦卢传统用餐方式乃保留原始的手抓法,不使用刀餐汤匙等餐具,客人席地而坐,地上铺满林投叶编制而成的手工席子。食物放置于长桌上,取食方式类似西方的buffet,由客人自行取用。土国传统男尊女卑,并重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