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县皇寺镇李梅花村中的古民居“李家大院”,至今已有160年左右的历史,虽饱经风霜雨雪,却愈发呈现出古朴庄重的气质。这座百余年的古民居是典型的北方建筑,布局大开大阖,集木雕、石雕等多种传统工艺之大成,极富历史及文化价值。
这里有四个叫“梅花”的村子,分别是“韩梅花”、“尚梅花”、“李梅花”和“黄梅花”。从这四个村的名字上看应该和“梅花”有关系,其实,北方的邢台不产梅花,梅花村的得名与山有关。据《邢台县志》记载:白马河(古称“溹水”)北边有一座“梅花山”,(古称“米花山”),山脚下有五座塔。明永乐年间,黄、李、韩姓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立产建庄。其中,黄姓居民在北边建庄,以山命名为“梅花村”,李姓居民在中间建庄,以塔命名为“五塔村”,韩姓居民在南边建西庄和东庄,以山和方位命名为“前梅花”。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从邢台县东石村迁来尚姓居民,在“前梅花”西庄定居。后来,随着三个村庄人口发展,便各以山名和姓氏命名,因“前梅花”西庄大部分人为“尚姓”,故故改称“尚梅花”,“前梅花”东庄大部分人为“韩姓”,故改称为“韩梅花”,“五塔村”(中梅花)大部分人为“李姓”,故改称“李梅花”,最北边的“梅花村”大部分人为“黄姓”,故改称“黄梅花”。四个梅花村均居白马河北岸,地貌为丘陵山地,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土产柿子、酸枣、核桃,特产枣仁,驰名全国。
“李家大院”位于李梅花村东部,大街北侧,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由李氏传人光绪年间曾任广西平南知府的李文庄修建,经过咸丰、同治光绪三代李氏族人多年的修缮,成为一座拥有房屋124间、车棚马棚羊圈50间的三进式大宅院。至今“正宫院”、“东宫院”、“西宫院”3座院落保存较好,有房屋111间。
据李家《皇清诰封朝议大夫碑》、《创建李氏宗祠碑记》记载:明初永乐年间,李氏先祖李登赢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李梅花村,到第七世李士铎(号老一)鸿运暴富,在内蒙买了大批羊只,购进骡马牲畜,买地建房,雇人佣耕,光景顿时红火起来,成了富甲一方的财主。顺德府(邢台)修建城墙、文庙、书院、义仓等,所捐重修款不下万金有余。李家传人李文庄,字砚溪,号端臣,生于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七月,以徵辟举孝廉方正(注),廪贡生,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经两广总督张之洞提携,诏任广西梧州府怀集县知县。任职期间,疏浚河道,治理水患,加强海防,秉公断案,整饬吏治,为民造福,号称李青天。过了几年,因政绩突出,升任平南府知府。他捐资修缮城墙,加固江堤,盖书院,膏奖城乡义塾,大兴教育,出资购买桑种,委派技术人员,帮助百姓发展农业。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三月因喘疾病故在任所,终年54岁。2年后,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平南府文武官员衙役共200多人全挂执使旗牌伞扇,铃锣开道,跋山涉水,行程数千里,扶灵柩送李文庄回乡。自李文庄之后,李家家族兴旺,世代为官和经商,清末民初,李家的生意以皮毛、银号、当铺、洋布庄和煤油庄为主,遍及邢台、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等全国各地。
走进李家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临街一座高大的门楼,非常气派。门楼高六米,花岗石墙基,青砖结构,中为圆券门洞,上刻四块砖雕四季花卉,砖雕之上是一矩形青石,上刻“大夫第”三个大字,瓦脊砖雕帽檐。“大夫第”是古代文职官员的私人宅院。从这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这并不是普通民房,肯定是在朝做官的人家,当地村民把李家大院就叫做“李家衙门”。“大夫第”门楼后面是“正宫院”,地势而建,南高北低,穿过长长的甬道,又有两道高高的门楼,正宫院的西侧,分别是“东宫院”和“西宫院”。
正宫院。穿过长长的甬道,前面是一座起脊门楼(二进院),是内宅和外宅的分界线。甬道两侧外宅分为车位院、下处和武馆。甬道顶端(三进院)是高门楼,汉白玉门墩石,两层七步台。进门楼是一条深巷,有一株粗大的石榴树,左右门楼对开,各是封闭的四合院,上房三明两暗,七步台阶,明柱抱厦,屏门隔扇精雕细刻,窗花为典型的清代风格。正厅隔扇上方的封板雕刻“徵则久”,入口上方雕刻三个不同字体边框环绕花边的“寿”字。正厅两侧各有一道偏门,与前后各院互通,并有后门通向后街。
西宫院。有六进,临街是一面石坡,李家将石坡凿开,开了一条宽不足2米的专用轿道,直通村西。西宫院最后一进院落是绣楼院,院后是宽敞的后花园,园中有水井、园丁房。西宫各院有偏门开向墙外甬道,道西是车棚、马棚和羊圈,墙外有数个拴马石。整个庄园除后花园、绣楼以及个别院落破败翻修之外,大部分保存完好。
东宫院包括许多单独的小院,门楼的雕刻工艺细致精巧。至今还有几户住着人家,因而保存的很完好。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
居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体现出当地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产生出的避邪、求吉、审美、实用的复杂心理意象与价值观念。甘肃民居大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讲实际、重伦理、求功利及尊神灵的传统民俗结构...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最高的礼节。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一般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
西马村,是明代雁门关所辖的古堡之一,旧称永和堡,现在该村东堡门上方的明代石雕门额依稀可辨,永和堡等三十九堡军事防御遗迹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距鹿蹄涧村约5公里,现居人口中百分之七八十为杨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