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淮安胯下桥、韩侯祠

乙酉子2023-05-17

淮安胯下桥、韩侯祠

“胯下桥”位于淮安市淮安区兴文街与胯下街交叉处,是以韩信的故事为背景的一处景观。小桥原不在此地。明代在此立有牌坊。原有牌坊早已腐烂,清同年间曾重修,“十年浩劫”中再遭破坏,一直到1978年再度重修。是原淮安市(现淮安区)治所在地的繁华市中心。

胯下桥原在淮安城外面北有小沟通胭脂塘,沟上架筑小桥。原址有圈门,门前有碑,上刻“韩信胯下受辱处”,现遗址只留条石。明万历年间,好事者将古迹移至淮安座城,现淮安市内尚有“胯下桥”牌楼存迹。陈运和诗称“这桥短得令人吃惊 却使我一直从童年读到现在 也没读完 余味无穷 坎坷与平坦都是人生 不必问历史 不必问韩信 长靴踩出的一段文字永不磨灭 终将留给淮安 留给子孙”。

胯下桥古迹在若干年前,横跨于文渠水上,后来渠水几经变迁,该处已无桥可寻了。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年轻时曾受过“胯下之辱”,这故事早已为我国人民所熟知。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年少落魄,却特立独行,喜爱像贵族一样佩剑。一天经过胯下桥处,遇一屠户少年,当众讥讽他无有胆量,他让韩信刺他一剑,如胆怯不刺,就胁迫他从其胯下爬过去。韩信知道刺他必问罪,便忍气受辱,俯地从其胯下爬过。这就是韩信受辱的胯下桥来历。

如果韩信的故事在胯下桥处结束,那就不会有“胯下桥”牌坊。韩信忍气受辱,只是他能屈能伸的隐忍气概的反映。不久,韩信投军,由项羽帐下的旗牌官,转投刘邦。刘邦筑坛拜将,授韩信“大将军”印信。从那以后,历史上演绎了一段段令人荡气回肠的篇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十面埋伏。真是背汉投楚,气吞山河。

韩信助刘邦获得天下,先封齐王,再封楚王。这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时期。韩信衣锦还乡,并未为难曾经当众侮辱过自己的屠户少年,他让这恶少做了城中捕盗的小官。后人为纪念这段佳话,在韩信当年受辱的地方树立“胯下桥”牌坊。

当韩信俯下身躯,他心中崇高的理想,一直在骄傲地行走。

淮安韩侯祠

韩侯祀祠位于江苏淮安市镇淮楼东约200多米处。韩侯词是纪念汉初军事家韩信的祠。韩侯祠是淮安城著名的名胜古迹。

韩信(?一前196),淮阴(今淮阴市西南)人。初属项羽,继归刘邦,被任为大将。他善于将兵。被封为齐王、楚王,后降封淮阴侯。后为吕后所杀。他少年丧亲,家贫如洗,自今还留传着他在淮安遭受胯下辱和向原母乞食的故事。

韩侯祀祠始建年代不详,但唐代已有诗文记述韩侯祠,据《重修山阳县志》记载,祠为明万历年间(1573—1620)推官曹于对重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县令徐恕重修。韩侯祠原建有大殿、中殿、前殿,以及其他一些附设建筑。祠庙坐北朝南,东西宽约23米,南北长约130米。前为大门,门上挂“汉韩侯祠”匾额,中殿是穿堂,道中立一石刻碑记,后殿前檐有走廊,殿内设神台,帷幕佛龛,韩信坐像置于龛中,两山墙内嵌韩信事迹和明、清名人题词石刻。主殿后有一座3间两层楼房,楼前有株大银杏,两侧各有蝴蝶厅一个,楼后是小花园。后殿中供韩信塑像,祠内挂着几副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奠数千里长淮,神留桑粹;开四百年帝业,功冠萧曹。”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