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丰的声腔文化中,“龙船歌”应归于山歌一类。虽然用词粗糙、出语随性、腔调自由、唱法不定,但“龙船歌”仍然具备了作为山歌的所有特征,比如诗歌体式、起兴手法、对唱应答,再比如多用典故、寓庄于谐、取材日常生活、寄托美好愿望等等。
当然,作为一种特有所指而且地域特征非常明显的山歌样式,广丰“龙船歌”的形成自然跟龙船有关,跟端午有关,跟端午节的风俗息息相关。因此,在探讨“龙船歌”之前就必须说说端午的习俗。
端午的起源只有一个,那是因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那最忧愤最遗憾又最壮观最美丽的一跃。纪念屈原的核心方式有两个,一是包粽子投江,二是造龙船入河。在中国,民间习俗中祭祖的、祭鬼的、祭神的、祭天的、祭地的比比皆是,但祭人并以传统节日的方式进行祭奠的却唯独这一个,而且,本应由官方承担的祭祀任务却落到了民间,因此,把这个祭祀活动搞好并千百年传承下去是个艰巨的任务。跟全国各地的人们一样,即使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山林之中的小县广丰,人们仍然以自己的方式怀念着屈原,而且,在包粽子和赛龙船的同时,还发明了一种新的活动方式,叫做“打爬船家”,“龙船歌”便是“打爬船家”的产物。(注:广丰方言中,称龙船为“爬船”,单位为“只”。)
丰溪河是广丰的母亲河,从中游五都起,往下游沿杉溪、三都、塘墀、县城两岸直至三官殿到洋口和鹤山,沿线村庄都造有龙船,大村可能有几只,要是哪个村庄没有龙船,就会遭到别村人嘲笑,村人便会抬不起头。每年从农历五月初一起,各村龙船便要下水,到初五端午节下午进行龙船大赛。期间,有龙船的村庄便集体过节,吃大锅饭,不但参与划船的青壮年有饭吃,全村人都有饭吃。此俗自古延续至今。
可是,从初一吃到初五,哪来的钱粮呢?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就出现了一种串家入户的集资活动,这种活动被称为“打爬船家”。所谓“打爬船家”,指的是有龙船的村庄,从每年农历四月初起,便派出几位能说会道的人组成一个小团队,一般为四人,一人扛着龙船的龙头,一人在胸前挂一个龙船大鼓(也有持一小鼓的),一人挑一担箩筐,一人拿一块龙船桨,在全县范围内走乡入村,挨家挨户去募捐,将募集到的钱财作为端午节五天龙船下水吃大锅饭的专项资金。这就是“打爬船家”的由来。
“龙船歌”就是“打爬船家”的直接产物。“打爬船家”的团队(下称“打家”)一入村口,龙船鼓声同时响起,人们就知道:哟,打爬船家了!端午节又要到了!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从各茅草屋和泥坯房里钻了出来,尤其是小孩,更把这个当成最大的盛事。按照规矩,这支队伍无论到了谁家,都不能被拒绝的,有钱人给点钱,多少随便,没钱人给点米粮,麦子也行,一般是一小瓷碗,实在贫困的人家一小杯也行,没有米粮麦子的就给点别的物品,拿到集市上换成钱粮便是。为了达到更好的募捐效果,也为了减少串乡入户的疲劳与寂寞,“打家”会伴着鼓声的节奏以唱腔的形式出现在各乡村垄野,而且,他们看到什么便唱什么,即景即情,现编现唱,往往获得人们极大的欢迎,如果两支“打家” 碰到一起,便有一场对歌赛歌,那场景更是热闹之极。这就是“龙船歌”的成因,也是“龙船歌”大多粗放简陋之原因,同时也是“龙船歌”取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并具有极强地域性和民俗性的原因。我小时最开心的时候除了过年便是这个时节,每每“打家”来临船鼓响起之时,我便会和一帮光腚小伙伴尾随其后,在大人们兴致勃勃听歌之时,我们则把心思放在那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龙头之上,如果谁能伺机触摸一下便会成小伙伴们心中的英雄。那时,我对“龙船歌”并没有太多感觉,只是随着年岁渐长,才越来越强烈地体味到“龙船歌”的独特地域色彩和充满个性的艺术魅力。
现在说说“龙船歌”的表现样式和基本特征。
1、无论是“打爬船家”还是“赛龙船”,首先得唱一曲《总调》。这《总调》由七个对句共十四个单句组成,不但描绘了赛龙船的热闹场景,也对参与龙船比赛的年轻人寄寓了美好的祝愿。《总调》——端午时节是中天,敲锣打鼓闹喧天。家家户户菖蒲走,五湖四海闹龙船。龙船双双游东海,只只爬到乌江边。一年一度端午天,赛过英雄活神仙。日照青山不见天,月到初五似龙船。龙游大溪如飞箭,虎归山林万万年。二十后生时运转,立马回头中状元。
《总调》之后便是《爬船歌》和《何如歌》。这《爬船歌》通过几个典故唱出了端午节的来历,还非常形象逼真地唱出龙船的制造过程。《何如歌》则唱出了赛龙船的盛况和赛船人的英雄气概与豪迈之情。《爬船歌》——说起爬船有根源,屈原投江造爬船。爬船原是楚人造,楚人造船祭屈原。选用殿前沉香木,万丈桠枝直上天。仙人看过不敢砍,大风吹到镇九天。前去青州请木匠,请来鲁班做船梁。鲁班先师排船底,张良后到造船墙。造船先师请且退,密缝师傅降来临。先将麻来密缝根,后将石灰涂缝平。密缝先师请且退,彩画先师降来临。前头彩画双狮子,后头彩画双龙凤。左边彩画龙戏水,右边彩画月和星。彩画先师请且退,爬船弟子尽来临。前头打鼓张元伯,后头把樵李梢公。爬了龙船应时节,保佑弟子万代发。《何如歌》——龙船落在三官殿,三官庙前是渡头。南潭大溪无数龙,谁敢与我赛英雄。
《妇女放哨歌》——五点已天光啊,太阳出东山,女同志来放哨,盘查行路人。女同志来放哨,盘查行路人。/远看高山上啊,近看路中央,穿军衣带武装,威风又威风。穿军衣带武装,威风又威风。/女同志开言道呀:你是哪部分?从哪来?往哪去?做些什么事?从哪来?往哪去?做些什么事?/男同志开言道言:我是八路军,从关里,到关外,去打反动派!从关里,到关外,去打反动派!
《妇女识字歌》——一字写来一横长,叫声丈夫听端详。别把妇女当牛马,男女平等理应当。二字写来双对双,男女平等把家当。男耕女织齐生产,发家致富不困难。三字写来三笔齐,劝夫参军去杀敌。消灭土匪和特务,打垮美帝蒋介石。四字写来四方方,家庭副业我担当。养好牛羊和鸡鸭,每日草鞋打几双。五字写在工字上,提起畚箕去插秧。男人会做我也能,女人不是没力量。六字写来两脚分,学习裁缝起了针。丈夫种棉我纺纱,织布做衣不费钱。七字写来有一弯,夫妻参加识字班。学会写算多方便,再不处处受欺骗。八字写来两边排,支援前线做军鞋。再做一个慰问袋,鼓劲杀光美国狼。九字写来壹大勾,男女婚姻要自由。反对封建婚姻法,自愿夫妻才幸福。十字交叉在当中,土改翻身不受穷。消灭封建轻妇女,感谢主席大救星。
“青砖碧瓦古民房,翘角雕檐图画廊。”好一幅炊烟袅袅、生活安详的民居图景,这就是广西灌阳县月岭村今天的写照。被称为桂北民居“神秘的大观园”的月岭村,以规划得体,施工精巧的古民居建筑而成名,现在是广西重点...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
宁阳朱氏唢呐,系家庭传承,发源于山东省宁阳县茅庄乡,已有100余年历史,由朱序河一家人一代代传承下来。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数代传承人不断总结、吸收本地优秀的戏曲文化及一些民间小调,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形式...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境内。1982年9月25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将原来的张家界林场正式命名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也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12月,因奇...
宿迁民间有这样一个习俗,逢年过节或走亲戚,做妈妈或奶奶的,总会用红胭脂在小孩白皙额头上的眉间涂个红圆点。据说,小孩眉宇上的红圆点名曰“吉祥点”,是印度民间习俗随佛教一起传入我国的,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很多人都误以为元宵与汤圆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其实不然。元宵、汤圆是两回事,可以说是北方、南方之不同渊源所致。据介绍,元宵和汤圆的制作工艺不同。简单来说,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滚”出来的。汤圆...
壮族的丧事礼仪,其秩序大致是:报丧壮家有人死后,家人立即燃放大炮竹三响,以示家里有了死人,向村人、亲朋们报丧。同时主家派人到外家及至亲者报丧,请道公来做道场,着手办理丧事。洗礼死者主家报丧后,族内的男...
大悟丧葬风俗,相沿至今,无论死者家庭贫富与否,其丧礼一样繁缛,只以装殓的丰俭、斋醮时间的长短相区别。主要丧葬礼仪有临终、入殓、斋醮、殡葬、复土、报七、馨香、除灵,其习俗内容颇带封建迷信色彩,但为了保留...
生活中我们时常也会看到一些画家的作品,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内容和世界的黑暗,如戈雅、他画的撒旦食子、女王的安息日等。当我们知道这幅画背后的故事的时候会有些毛骨悚然,今天本站小编就给你介绍世界十...
说到奇怪的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性格和行为比较的怪异,但是除此之外,有些人在精神甚至和身体上,与普通人相比也是非常奇怪的。今天排行榜123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出世界十大奇怪的人,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