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俞大猷与太平石

半梦君2023-07-04

俞大猷与太平石

太平石位于陆丰市碣石镇望海楼村山石路,在碣石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后山。太平石,因石头上刻着“万世太平”,后来就叫这大石头为太平石。

历史记载,明代中叶,粤东沿海备受倭患,陆丰的甲子、碣石两地尤为严重。明嘉靖四十三年,都御史吴桂芳调兵六万,由总兵俞大猷挂帅,提兵至碣石卫城,诱逼倭寇入海丰大德港,激战数个昼夜,全歼倭寇2000余人。凯旋时在卫城北郊一处巨石上镌刻“万世太平”四个大字,以纪战绩,同时也表达了期望天下太平、安居乐业的美好心愿。

俞大猷《舟师》:倚剑东溟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队火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夕阳景里归篷近,背水阵奇将士功!

这是我国古代最早描写海战的佳篇。《海丰历代诗词选注》、《陆丰历代诗词选注》收录,而《汕尾历代诗词选》、《陆丰县志》、《碣石文化志》、《碣石诗词选》未录。此诗写于海陆丰的可能性较低。

俞大猷(1503-1580),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福建晋江(今泉州市洛江区)人。明代著名民族英雄、抗倭名将、武术家、诗人、兵器发明家。一生坎坷。戎马生涯四十七年,“时而受重用,名声显赫;时而受贬责,沦为囚徒”,四为参将,六为总兵,累官都督。与另一位抗倭名将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明史·俞大猷传》曰:“大猷负奇志”,“忠诚许国,老而弥笃”。著有《正气堂集》、《兵略对》、《大同镇兵车操法》等。

俞大猷十五岁进秀才,二十岁时因父死,袭世职百户,弃儒就武。嘉靖十四年(1535年),参加全国武举会试,以策论《安国全军之道》深受兵部尚书毛伯温赏识,获第五名武进士,从世袭百户升署正千户,守御金门所。放粮救济饥民,被称为“俞佛”。

太平石位于今陆丰市碣石镇明卫城城背,刻有“万世太平”四字,横写阴刻楷书。笔力雄劲,气势磅礴。无落款,传为俞大猷题刻。

明代中叶,粤东沿海备受倭患,位于海丰县东南的碣石卫及甲子所两地尤为严重,屡遭破城掳掠,百姓惨遭蹂躏。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都御史吴桂芳调兵六万,由总兵俞大猷挂帅,提兵至碣石卫城,先安抚收编沿海义军,紧接着诱逼倭寇入海丰大德港,激战数昼夜,全歼倭寇2000余人,凯旋回碣石卫城。并在卫城北郊一处巨形大石上镌刻“万世太平”四个大字,以纪此次驱倭战绩,同时也表达了沿海军民期望太平年代,安居乐业的共同美好心愿。当地人叫此石为太平石。

《海丰历代诗词选注》曰:“战功显赫,乡民勒石‘万世太平’四字纪功。”《陆丰历代诗词选注》曰:“据说,俞家军在甲子待渡山誓师时,把数名俘虏来的倭寇祭旗。今待渡山麓有三个‘番仔坟’。凯旋归来,俞大猷于碣石卫城北郊大石镌刻‘万世太平’纪功。”《碣石文化志》也说是“位于玄武山东畔,古卫城背上,无提(题)款,传为……抗倭名将俞大猷歼倭于大德港后,回师碣石卫城所勒,楷书,字直径为0.4米。”没有题款的石刻,尤其是名将手笔,真是千古难求。究竟“万世太平”系何人书写,也成为千古之谜了。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