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中国女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进步作出重大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
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在唐代孺人是王的妾。 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孺人在宋代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号,明清则为七品官母或妻的封号。
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是讲究“夫荣妻贵”的,一个人当上了官,他的配偶就有了相应的“称号”:
一品官员配偶称“一品夫人”;二品官员配偶称“夫人”;三品官配偶称“淑人”;四品官配偶称“恭人”;五品官配偶称“宜人”;六品官配偶称“安人”;七品以下(从正七品到从九品)配偶都称为“孺人”。
在宋代时定命妇的等级由下而上的排列是:孺人、安人、宜人、恭人、令人、硕人、淑人、夫人。
在大唐时期孺人平级最低。
说到“孺人”的称呼,在粤东客家地区,俗不论士庶之家,妇女墓碑皆书“孺人”。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南宋末年,元朝军队南下,帝昺弃京南逃到粤东客家地区,元兵一路追杀。这一天,帝昺在逃难中与左右随从走散,后面又有元军紧追而来,眼看快要被追兵追上,帝昺来到一座低矮的山丘下,上山芒草簇拥,适逢乌云密布要下雨,一群采茶女子肩扛担子,手拿锄头,纷纷跑下山躲雨。满山芒草伏动,元兵疑为满山伏兵,仓皇而退。
宋帝为谢救驾之功,欲赏赐这群客家妇女,可是逃难朝廷,哪有什么好赏赐的,就特赐客家妇女为孺人即七品官妇女封号。以后客家妇女均可称孺人称号。
所以潮汕女子自此比男子地位高,直至今日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举行新婚典礼时候,与其他地方一样都要行“拜天地(包括家神)”和“拜高堂”拜堂礼仪,但却都不行“夫妻对拜礼”。如真要行“夫妻对拜礼”则属男跪女不跪。因为男跪女不跪,多半夫家心里都不舒服的缘故,最后潮汕地区取消“夫妻对拜礼”。而潮汕女子逝世也不管墓碑和神主牌,均书以七品官妇女“孺人”称号。
虽然宋帝给的只不过是名誉称号,并不是实权名份,相对于御赐之类的赏封。但其对客家女性的褒扬却是肯定的,同时也是客家妇女的一种荣耀。
虽然这只是民间传说,无史无证,有没有可能,已无从考证,对于这一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我们已经无从考究了。但是客家妇女向来以贤惠、勤俭著称于世。
客家人居住的地区多为山区山多田少,很多客家男人不得不外出谋生或读书求仕,家里家外,都是客家妇女在操劳。
她们为了生活,鸡啼出门,半夜入屋,一生都在默默地无私奉献给这个家庭, 她们辛苦一辈子,吃的苦一点也不比男人少,客家妇女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半边天,更是伟大的母亲!用此称号一点也不为过。同时也体现了客家人推崇孝道,尊重女性的传统美德。
1、孺人,古代称大夫的妻子,唐代称王的妾,宋代用为通直郎等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明清则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亦通用为妇人的尊称。
《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旧唐书·后妃传下·睿宗肃明皇后刘氏》:“仪凤 中,睿宗居藩,纳后为孺人,寻立为妃。”《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一载》:“棣王琰有二孺人,争宠。” 胡三省注:“唐制,县王有孺人二人,视正五品。”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神道碑》:“而于刑时劝公多宽恤,壬辰上积得上考,宋母先封孺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崔县尉事查得十有七八了,不久当使他夫妻团圆,但只是慧圆还是个削发尼僧,他日如何相见,好去做孺人?” 清冯桂芬《陈君传》:“陈君讳瑒字子瑨,江宁人……母邹孺人,生母汪孺人。”
2、孺人,旧时对妻的通称。
南朝梁江淹《恨赋》:“左对孺人,顾弄稚子。” 唐储光羲《田家杂兴》诗之八:“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趋走。” 宋梅尧臣《岁日旅泊家人相与为寿》诗:“孺人相庆拜,共坐列杯盘。”《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冯公又问道:‘令孺人何姓?是结发还是再娶?’”
孺人,妇女封号。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定,用以封赠通直郎以上至承议郎之妻。元命妇中无此封号。明用以封赠七品、清用以封赠九至七品官之妻。武职八旗八品以下、绿旗营七品以下妻无封。后改绿旗营正七品妻亦封孺人。如封赠官之母或祖母,则称太孺人。乾隆五十年(1785),规定八品官以下不得赠封祖母。
对一品至五品的官员称诰,六品至九品称勅。一般都用“锡之诰命”“锡之勅命”诰和勅用不同的玺印。一品是夫人,二品也是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是孺人,八品是八品孺人,九品是九品孺人。要是因为子孙的功绩而封夫人的,要前面加太字。在古代,“夫人”有时也是对妇女的一种敬称。无论官职大小通称妻为“孺人”的情形不多。
古代中国的官宦贵妇而言,命妇之号九:一曰一品夫人,二品亦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八品曰八品孺人,九品曰九品孺人,不分正从。
夫人
夫人——在周代“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到汉代,列侯的妻子称“夫人”,列侯死,子复为列侯,称“太夫人”。汉代皇帝的妾也称“夫人”。唐代诸王的母或妻及妃,文武官一品和国公的母或妻及妃为“国夫人”;三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为“郡夫人”。宋一品、二品官员之妻皆封“夫人”。清代则封宗室贝勒至辅国将军之妻为“夫人”。
在古代,“夫人”有时也是对妇女的一种敬称。
现在,“夫人”一词已常被用来作为朋友间问候的客套词。
淑人
淑人——宋徽宗时定制。文官正、从三品的祖母、母、妻各封淑人。明清制三品及宗室奉国将军之妻为淑人。
硕人
硕人——妇人封赠之号。宋政和初年定命妇等级,大夫以上封硕人。
令人
令人——宋制,内命妇有奉恩令人等封号,为正六品。外命妇之号有九等,令人居第五等,大、中大夫以上的妻子封令人。
恭人
恭人——在令人之下,自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封之,充为六品。明清为四品官之妻的封号。清又以奉恩将军之妻为恭人。
宜人
宜人——宋代正和年间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元明后,改依其子或夫官品受封,元代七品封宜人,明清五品封宜人。
安人
安人——在宜人之下,自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之。明清则为六品官之妻的封号。
孺人——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宋代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号,则为七品官母或妻的封号。旧时也通用为奴人的尊称。
上述贵妇人的称谓,按宋代政和二年定命妇的等级由下而上的排列是:孺人、安人、宜人、恭人、令人、硕人、淑人、夫人。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