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客家祖地(宁化石壁)

己亥2024-04-23

客家祖地 宁化石壁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此两句话概括了我国两个时期百姓的大迁徙。

大槐树在山西洪桐县,与其相关的大迁徙发生在明朝洪武至永乐年间。而福建汀州石壁蕴酿了一个民系,则主要发生在唐末至宋之后较长的时间内。

石壁,旧属“汀州八属”之一的宁化县,与江西省石城县毗邻。在史料里,石壁又常被称为“石壁峒”、“石壁村”、“石壁寨”、“石壁下”等,是一种地区概念,泛指一个地域,即石壁盆地,其总面积近200平方公里。

她被认为是“客家南迁的中转站”、“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客家摇篮”、“客家祖地”等。

客家民系是汉族的一支,主体属中原汉人。由唐末黄巢之乱开始,大量中原汉人背井离乡,辗转迁徙到以宁化石壁为中心的闽赣结合地区。集中到这里的百姓,来自8省50多个州县。

据考证,客家民系形成于宋代,曾定居石壁(或宁化其他地方)的客家祖先有130姓氏以上。

迁居以石壁为中心的客家先民,在安定的环境里,生息繁衍。他们把中原汉人的文化、语言同当地的文化、语言相结合,产生了一种既保留中原古风又有新变化的一种文化、语言,它区别于汉民族其它民系,被称为客家文化、客家话,由此也形成了客家民系。

因此,石壁不仅被称为“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而且也被称为“客家文化、语言的摇篮”。

石壁便成为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和客家文化的发祥地,甚至被视为“圣地”、“图腾”。

客家祖地 宁化石壁

客家先民从四面八方集中到宁化(石壁),主要原因有三条:

第一,从地理环境来说,宁化与江西于都、瑞金和福建长汀、明溪等地相接,四周是崇山峻岭,荒山野林,特别是西北边境有高峻的东北西南走向的武夷山脉作为屏障,防阻着大规模的北方南来的兵祸之乱,而其间由江西入闽处又恰恰有一条较为平坦的狭长地带作为通道。这不仅为南迁的中原移民提供了迁徙的方便,而且居于其中也相对安全,不失为逃难者理想的"世外桃源"。因此,中原南迁移民都乐于在此避难和喘息,就是安定时期而忧畏动乱的人也愿意选择此地以保平安。

其次,从交通状况来看,当地河源众多,如入鄱阳湖的抚河,与入闽江的沙溪,其源头都在宁化;江西赣江东源贡水和经闽西汀州而入广东梅州的汀江,其源头则在宁化毗邻的长汀;而广东东江之源则在宁化附近的江西贡水之南……进入其地的中原移民南迁闽西、广东极为方便。

第三是人为条件。宁化,特别是石壁,开发较早,这一地域在南宋末期之前无战乱,社会安定。唐末黄巢起义军自北而南,自江西、浙江进入福建、广东,而又北上江西,转了一大圈,并未进入宁化,宁化便成为“世外桃源”。正如台湾陈运栋在《客家人》一书中说:“福建宁化,地接赣南,西北有高山环绕,宛如世外桃源,尤为当时避难最安全的地方,所以这一批逃难的人民,也就以迁居宁化为最多。”

如果说北人南迁在宋以前起点与终点繁多而庞杂,那么宋以后以汀州宁化石壁为移民扩散的起点考察,其大部分移民之所向,多为粤东北、闽西南,及返迁赣南,这些地方即为现今“客家大本营”。也可以说,凡是客家人,其先世大部分都有人曾流居宁化甚至石壁。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