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徐闻西洋“赶群”庙会习俗

听风忆雪2024-01-03

徐闻西洋“赶群”庙会习俗

西洋村在徐闻县城东约40公里处,而据《徐闻县地名志》上的记载,该村元代建村,由于当时村址位于大田洋之西,故命名为西洋村。其村庄的名称、居住的氏族曾多次发生变动,但一直科举人才倍出,名震乡里。

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西洋附近一带村民会“赶群”。查阅相关典籍,这种“赶群”习俗其时古称上巳节,早在周代就有“上巳节春游”的记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更重视上巳节,广西的“三月三”歌会、云南的“三月三”赶街活动,闻名遐迩。徐闻县西洋村一带的“二月初九赶群”庙会,则为雷州半岛区所独有,其有着丰富的民风民俗文化内涵,多彩的群众性庙会活动内容。

二月初九赶群”庙会,原本是龙塘西洋地区的一个传统庙会。据西洋村王氏族谱上的记述,西洋一带“二月初九赶群”庙会始于明代,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也就是说,“西洋赶群”庙会这个名称从明代至今至少沿用了300多年。庙会从每年农历二月初九开始,历时二至三天。在当地人民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西洋一带人民群众春节后最热闹的、规模最大的群众性休闲节目,附近一带和本地、外地各方来客来西洋村集中的庙会活动,人流量少时数千,最多达上万,期间的农产品交易额、消费量最高年份超过春节。

西洋“二月初九赶群”庙会,古时又称“白天大戏会”和“农产交易之会”,明清时期这里曾“数十里农人集此”。庙会除了祭祀和农产品交易,更主要的是群众性的文化娱乐和休闲活动。庙会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二月初九前两天从二月初六、初七开始先是“打屯”,即清洗被褥和其他物件,再在村中搭起戏台举办;二月初八那天就开始“忌口”和“封斋”,即不能吃荤只吃素食,这些庙会前的习俗都是比较讲究的。到了二月初九为正会,先举行的祭祀活动,旌旗招展,锣鼓喧天,唢呐阵阵,三铳齐鸣,热闹非凡,是少有的景观。第二阶段初九当天至初十、十一节目内容更加丰富。

饮食方面

在村道两旁搭起来的食摊食肆,大摆酒局,山呼海喊,饮酒饮茶为乐。而这几天在西洋村家家户户、人客尽满,这几天,不吃荦,只吃斋,吃奄粉,吃豆腐、金粉、金针、木耳等等,不杀鸡、鹅、鸭子等,每家的奄粉成盆成钵,泡好的农家自用的一流花生油、花生粉,令人口角流涎。

娱乐方面

请戏班唱大戏是必不可缺的,白天在会场上看戏的是人山人海,晚上戏台更是场场爆满。据深入了解,在古代时期的西洋赶群庙会节目非常盛大,是现在所不能比拟的。比如说有白斋戏(海南戏、琼剧)、雷剧、过火海、木偶戏、花灯、高跷的演出独特,有不同的地方文化特色和风情。杂技、杂耍、斗鸡、斗蟋蟀更吸引了不少人。

传说中的一到这种赶群的节期,附近村庄的姑娘也在会场中出现,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坐在牛车上,一车车地来到群场,让人们欣赏,特别是包得象饺子般大小的金莲小脚,以前在曲界一带也有这种赛靓习俗。村中的后生和姑娘长大成人后,也会男群女伴相约,但毕竟旧时有男女授受不亲的习俗,所以只能凭这个庙会,赶着这个逢年过节的习庆,一起来看歌看戏,也可望梅止渴。

城里和西洋附近的大部分人家,“二月初九赶群”庙会会期间几乎天天宾客不断,晚上都有留宿的亲戚和出嫁的老少姑娘,家里像过喜事一样的热闹。20世纪60年代文革以后,昔日大型的“赶群”盛景不再,并不断在萎缩。这值得人们反思。西洋的“赶群”这种庙会,是发展民俗旅游的良机,为什么不打“民俗文化牌”,恢复传统项目又不断赋予新的内容,把“二月初九赶群”庙会办成民俗文化节呢?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