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环县道情皮影文化(2)

独角戏2023-08-31

环县皮影历史

皮影,又称“灯影戏”或者“影戏”,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古老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其内容和艺术效果通过灯光、幕布、唱腔以及演员手中操纵的影人表演表现出来。所用的皮影人和皮影场景既是表演的道具,又是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美术作品。

皮影戏最早起源于哪里,有各种不同说法,起源时间也有争论,一般说法是起源于汉朝,《汉书.外戚传》记载“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武帝)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词:"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令乐府诸音家 弦歌之……”(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6年)。设帐幕、夜张灯烛,让汉武帝另坐他幕观看影子,已构成影戏雏形。

元代皮影戏随军传到了南亚,如波斯历史学者瑞士德?安定(Rashid Oddin,约1248—1318)曾说:"当中国成吉思汗的儿子在位的时候,曾有演员来到波斯,能在幕后表演特别的戏曲,内容多为国家的故事……"。此当是影戏无疑。

此时不但在波斯,阿拉伯半岛受影响最大的是土耳其。公元十七世纪,明万历年间传到土耳其后吸收其演出形式,发展为本国的影戏,同时还创造了本国很多不同性格的人物,最有名的是“卡拉格兹和哈吉瓦特”。土耳其人很喜欢“卡拉格兹”这个人物,因此,在土耳其皮影戏还有“卡拉格兹”的别称。现在在安卡拉等大城市里有时还举行皮影戏周专门演出。

环县道情皮影文化

十八世纪中叶影戏传到欧洲各国。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对中国的皮影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1767年,法国传教士,居阿罗德把中国的皮影视为“宝贝”而带回法国。1774年,德国大文豪歌德曾在威兰博览会上把中国皮影戏介绍给德国观众,并在1781年8月28日他生日那天主持演出了皮影戏。

1927年在德国举行的万国展览会上,中国留学生演出了皮影戏《喜相逢》,轰动一时。

1975年美国艺术家乔?享弗莱女士,创办了“悦龙皮影剧团”。

皮影戏在我国最红火的时候,从元明开始以地方分为不同流派,如陕西皮影、唐山皮影、北京皮影、湖北皮影、四川皮影、云南皮影、东北皮影、湖南-广东皮影等,各流派皮影人物造型都有不用,也都有各自的拿手曲目。仅以北京为例,皮影就分东、西两派。

到清朝,影戏的流向在全国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全国除西藏、新疆少数几个省外,各地都有留下了影戏的痕迹。皮影戏在全国遭受的第一次浩劫是在1796至1800年(清嘉庆元年至五年)之间,当时“白莲教”各处起事,震动了清王朝,镇压之余,严旨搜捕。

环县道情皮影文化

民间谣传:白莲教徒善用纸人组马,涂以人血即活,指挥驱使,兵源不足。有些贪功邀裳望文生义的御史,妄奏影戏班的影人与纸人纸兵同,诬陷操影戏者是“悬打匪”。于是严缉影戏艺人,雷厉风行,风声鹤唳。迫使北京城内的影戏班子全部解散……(摘自翁偶虹《从路家影戏班谈北京影戏》)。嘉庆帝(仁宗)在位时曾五次颁诏禁戏,令烧毁戏箱,驱杀艺人,直至25年后到1821年道光即位后,影戏在全国才渐渐恢复起来。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