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文昌塔位于合浦县城廉州镇南3公里的小山丘上。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塔高34米,为八角形七层空心叠涩密檐砖塔。塔座直径8.10米,室内直径2.60米,壁厚2.75米。每层有坤门和风门相对。从底层到顶层,有阶梯盘旋直上。造型稳重挺拔、宏伟壮丽。
合浦文昌塔坐落于合浦城南郊,与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仅一路之隔,周围的密林里隐藏着闻名遐尔的古汉墓群,当地人也称文昌塔为文笔锋、番塔。
文昌塔至今已有397年的历史,1981年修缮一次,现在看来已经没有沧桑的韵味了。这是一座八角七层的叠涩出檐楼阁式的砖塔,高35米,塔直径10米。全塔由底向上呈锥状逐层收缩,显得挺拔俊秀。
塔尖原为密檐式的塔刹,后遭雷电击毁,修缮为葫芦宝顶。塔基以长条青砖石板构筑而成,塔身用青砖里外三层粘砌,每层塔内墙壁上均砌有6阁佛龛,佛龛里曾安放有佛像。原本有东西向券顶风门供人出入,塔内各风门均与阶梯相连,登塔者可沿着阶梯逐层环绕登至塔顶。立于塔顶,向南,可望见茫茫大海乃至整个北海市区;向北,可将合浦这座“廉州古城”尽收眼底;向东向西则是茫茫林海、秀媚川岭。遗憾的是,修缮时出于“保护”的目的,将塔门全部用砖封砌起来,游览者只能立于塔下,望塔兴叹了。
古人建塔,特别讲究“风水运势”。说到县城南郊这座文昌塔,一些合浦人马上会恨恨地提到一个古人——康基田,会气愤地说起康基田立文昌塔“破合浦风水”的“劣行”——
据说,清乾隆年间,进士出身的康基田受命到廉州任知府,府治就设在如今的合浦县城。精通风水的康基田一到合浦,就四处考察地形。他发现合浦是个“犀牛出海形”,而城南一带正是“犀牛吉地”。这一带坟地较多,若谁家偶尔葬中穴位,子孙必然大贵。子孙一贵,势必威胁“康府”地位。于是,康基田命人在城南建起文昌塔。当斜阳照射时,塔身长长的投影恰像一根七节钢鞭,鞭打犀牛,将之往回驱赶,以破风水。据说,康基田此举,使合浦百年间不出人才!
但细心的人会马上发现:所谓“康基田立文昌塔破合浦风水”之说,根本不可能是事实。文昌塔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而康基田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3年)才由钦州知州擢升为廉州知府。他到合浦时,文昌塔早已立起来了。
据北海市文史专家黄家蕃先生考证,民间所谓“专破合浦风水”的康基田,其实是个颇有成就的官员,他“为官清正,在钦、廉多惠政”。任廉州知府时,康基田引进种桑养蚕技术,解决了不少农民的生计问题;他主持修复“海门书院”,大兴文教之风;他疏浚城壕,改善城中排水系统和乡间农田灌溉设施;他还兴建城内街、桥和“东坡亭”、“清乐轩”等园林设施,使廉州城更整洁美观……
当然,民间传说也并非空穴来风。据记载,康基田确实在合浦主持建造过一座塔——文峰塔,可惜这座塔早已坍塌了。
关于合浦文昌塔,另外两个故事在合浦民间流传更广:
一是说:古时合浦廉江常生水患,祸害民生。有一年,不知从何处跑来一头巨大的犀牛,停留在廉江河湾里。从此江水不再泛滥,百姓得以安生。到明万历年间,官府赋税徭役名目繁多。然而,每当官吏到廉江一带横征暴敛时,犀牛便会现行,将官吏吓跑。恼怒的官吏们经一番谋划,在廉江河湾高坡上建起文昌塔。塔落成后,每逢太阳斜照时,塔影便倒映在河湾中,像一条长长的鞭子抽打在犀牛身上,致使犀牛无法在廉江安身,只得逃逸他处。此后,贪官们又可为所欲为了。
另一种说法是:明代某一年,廉州来了个“番鬼佬”(廉州人当时对外国传教士的蔑称)。这“番鬼佬”目光犀利,能看穿石头。一次,“番鬼佬”来到廉江边,一眼便看出水里有头大犀牛,马上意识到这是个灵物,并预感廉江因此日后必出大人物。为扼制廉州,“番鬼佬”便编造谣言说:“河湾中的犀牛是个妖孽,不除去终有一天会祸害地方。”官府听其怂恿,便在廉江河湾旁山坡上建起一座酷似牛鞭的塔。塔落成后,像鞭子不断抽打犀牛,使之无法安生,只能逃往别处。此后,廉州便少出俊才了。因此,合浦一些人又将文昌塔称为“番塔”。
在上述种种说法中,文昌塔成了抑制合浦出人才的一个“异类”。然而,文昌塔的作用,在古人眼里正在于弥补当地“文峰不足”的缺憾,促使地方多出人才。所谓“山上立文笔,平地起高塔,皆为文峰”。难道合浦文昌塔果然是个例外?
当地文史研究专家考察后发现:其实,合浦文昌塔的修建,与所谓“驱赶犀牛”的传说毫不相干。
明崇祯十年版《廉州府志·卷一·图经志·历年纪》中,就简要而明确地讲述了建文昌塔的目的:“(文昌塔)址于城南之冈,累七层,高丈十,贯以阶升,外扃以环道,翼以扶栏,朱碧辉映,时有铮铮之声。峭出之间如文笔状,固一郡之望也。”显然,前人之所以建这座塔,是将出“文笔”、出人才的“一郡之望”全寄托在了它的身上。
旧版《合浦县志》中也记述道:建造文昌塔,是因为“此地无高冈,江流斜去,形家所忌”,由此造成“民无储蓄,科民亦寥寥(纳税人不多)”。于是,“乃请于抚,按造塔以镇之”。建塔费用,除了动用府库杂税的余额银两外,还向民间摊派进献建筑材料,共耗银八百余两。之所以“塔名文昌,义取丁火之文明也”。在古人眼里,南面方位属“火”。在南面立文昌塔,是期望文昌帝君护佑当地文明昌盛的意思。
人才的出现,除天时、地利,更需要人的主观努力。如果把希望都寄托在一座塔的身上,或者把怨气都撒在一座塔的身上,那它就太痛苦、太冤枉了。
“青砖碧瓦古民房,翘角雕檐图画廊。”好一幅炊烟袅袅、生活安详的民居图景,这就是广西灌阳县月岭村今天的写照。被称为桂北民居“神秘的大观园”的月岭村,以规划得体,施工精巧的古民居建筑而成名,现在是广西重点...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
宁阳朱氏唢呐,系家庭传承,发源于山东省宁阳县茅庄乡,已有100余年历史,由朱序河一家人一代代传承下来。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数代传承人不断总结、吸收本地优秀的戏曲文化及一些民间小调,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形式...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境内。1982年9月25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将原来的张家界林场正式命名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也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12月,因奇...
宿迁民间有这样一个习俗,逢年过节或走亲戚,做妈妈或奶奶的,总会用红胭脂在小孩白皙额头上的眉间涂个红圆点。据说,小孩眉宇上的红圆点名曰“吉祥点”,是印度民间习俗随佛教一起传入我国的,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很多人都误以为元宵与汤圆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其实不然。元宵、汤圆是两回事,可以说是北方、南方之不同渊源所致。据介绍,元宵和汤圆的制作工艺不同。简单来说,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滚”出来的。汤圆...
壮族的丧事礼仪,其秩序大致是:报丧壮家有人死后,家人立即燃放大炮竹三响,以示家里有了死人,向村人、亲朋们报丧。同时主家派人到外家及至亲者报丧,请道公来做道场,着手办理丧事。洗礼死者主家报丧后,族内的男...
大悟丧葬风俗,相沿至今,无论死者家庭贫富与否,其丧礼一样繁缛,只以装殓的丰俭、斋醮时间的长短相区别。主要丧葬礼仪有临终、入殓、斋醮、殡葬、复土、报七、馨香、除灵,其习俗内容颇带封建迷信色彩,但为了保留...
生活中我们时常也会看到一些画家的作品,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内容和世界的黑暗,如戈雅、他画的撒旦食子、女王的安息日等。当我们知道这幅画背后的故事的时候会有些毛骨悚然,今天本站小编就给你介绍世界十...
说到奇怪的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性格和行为比较的怪异,但是除此之外,有些人在精神甚至和身体上,与普通人相比也是非常奇怪的。今天排行榜123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出世界十大奇怪的人,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