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四川作为三足鼎立中的一“足”,却没有一部关于“三国”的影视作品是在四川取景。其实早在1990年,孙道临、王扶林等著名导演想要拍摄电影版《三国》时就曾到四川考察过,但最后因为能用的实景太少而不得不另选他处。
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秘书长沈伯俊认为,忠、义、智、仁、勇,这些典型的三国文化精神早已深入人心,但三国时期不到百年的历史太过短暂,留下的实物经不起近两千年历史的涤荡,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因此,三国文化的弘扬首先要有一个合适的物质载体,锦里古街便是其中之一。
古街南北走向,两旁店铺为明清川西古镇风格。飞檐翘角的小亭、青砖砌成的门洞、图案祥瑞的砖雕、粗朴厚实的碗碟,无不营造出小街古香古色的历史氛围。身穿汉服的售货员叫卖着三国人物脸谱等纪念品,就连刘备的“草鞋”和诸葛亮的“羽毛扇”也摆在摊位上待价而沽。
大戏台是锦里古街上最高、最宏大的建筑,一层架空为步行街通道,顶部为中国宫殿重檐歇山顶风格。二层的戏台偶尔上演《群英会》、《孔明吊孝》等经典川剧三国戏。描眉画眼、衣袂飘飘,演员在戏台上唱起历史的过往,高腔一拔,才子佳人,王侯将相……
《诸葛亮传》中“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的“损益连弩”是诸葛亮晚年发明的一种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的连弩,因体积、重量偏大,多用于防守城池和营寨。这种冷兵器时代的“机关枪”在锦里古街得到传承和发扬,一家叫做“诸葛连弩”的射击店引来很多年轻人一试身手,三国时期的军事思想随之流转。
“张飞牛肉”店里居然真有一个张飞打扮的汉子,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相传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时曾大摆宴席,张飞不仅是一位屠夫,而且是一名烹饪高手,他卤制的牛肉面黑心红,味美可口,得到两位义兄的一致称赞,便有后人借用“张飞牛肉”的名号来推广自己的牛肉制品。
锦里古街的生活是“巴适”的。茶坊、餐厅、咖啡厅、酒吧一应俱全,夜幕刚刚降临,老板们便张罗着将木制的桌椅摆在门口。年轻人三五成群,或饮酒、或品茶、或啜着浓浓的咖啡,过滤掉都市生活的烦恼,轻轻柔柔地诉说着自己的心事。
相对于本地居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更容易被街道旁的民俗展示所吸引。蜀锦织造、面塑泥人、吹糖人、勾勾针、糖画、蛋壳画、木刻画等,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每完成一件作品都会引来围观者的一阵叫好。
有人说“吃在中国,味在成都”,锦里好吃街足以让所有美食爱好者为之疯狂。短短百米的小巷里汇集了各种四川特色小吃:肥肠粉、三大炮、担担面、糖油果子、锅盔、钵钵鸡……
其中,三大炮的制作过程最具表演性:一张木板上,摆着12个铜盘,两两相叠。一个身强体壮的汉子,从锅里扯出一把糯米糍粑,分摘三坨,被依次抖出来。三坨糍粑从木板上弹跳而过,木板带动相叠的铜盘发出“砰、砰、砰”三声响,如炮声然。跃进黄豆面簸箕里的三个糍粑团拣为一盘,浇上红糖,撒上芝麻,即为四川名吃“三大炮”了。
锦上添花、里藏乾坤的锦里古街是闲适的、家常的、草根的。任何一个游客,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心神疲惫,只要走进古街,都会被扑面而来的川西民风熏醉。丢掉行囊,泡一杯花茶、吃一碗张飞牛肉面,便融入了周围的闲适与欢腾。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